《深圳城事自序》
第1节

作者: 楚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27 22:31:41
  深圳城事(一)深圳城事
  楚翠 著
  第一章

  孤身上路总忐忑
  1995年,庄含晴23岁,她身材高挑,体态婀娜,萼子脸上生着秋水般的杏眼,浓淡宜章的蚕眉,很东方的灵巧的翘鼻子,本来她的盘子只可以打七十五分,可是平添了七分的秀美和水灵之后,青春的她端正中见妩媚,妩媚中见清纯。她面无表情的时候,就是平淡的,端正的,可当她专注地望着男人或女人的眼睛,或者娴静,或者明媚地诉说某件事时,男人或女人都会觉得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富有光彩的女子。她虽谈不上十分漂亮,但是,在合适的发式、合适的服饰装饰下,她会变得相当醒目,颇招惹回头率,她自己最喜欢的表现风格是:在端庄中幽幽地散发出三分淡淡的风情,仿佛山野间时令绽开的、幽香四溢的小花。

  庄含晴本来是一个文学青年,十五岁到十七岁之间,成功地发表了二十几首诗歌,十几首散文诗,毕业以后分配在政府机关文宣室工作。
  对于一个诗人而言,机关的生活无疑是枯燥无味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
  于她而言,机关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数着日子等月底领工资,在领工资之外,等待每个月报社邮来的十几、二十几块的稿费。

  无事的时候,她就骑着自行车,优哉游哉地在大街上闲逛,淘一、两件足以在小城中领导时尚的衣服,或者,偶尔对一、两个过度崇拜自己的青年男子,说几句开解的话,无端地发发脾气。或者写一两首爱情诗、抒情诗,哀伤地捧着胸口,叹息自己玻璃一样敏感晶莹的心,被丑陋的现实伤了,跌在无情的尘埃里碎了。恨不能象曹植期盼的那样,生了一双美丽的羽翼,飞到云端之上,去寻找一个无忧国,那个时候的她,除了忧郁,还多少有点乖张怪癖。

  日期:2013-08-27 22:33:00
  深圳城事(二)
  汹涌的市场大潮不可抗拒地来了,其势头只扑人的脸和心。她终于厌倦了文学圈,仗着一点商业敏感,扑通一声,勇敢地下了海。
  她自己也想不到,在浮沉的商海中磕磕碰碰,在饥饿和困窘饿狼般的追袭下,她很快就成了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商人。她的身体上,仿佛每一个毛孔都长了触角。每一次约见客户,言谈举止都务求做到最好,晚上还要琢磨一下,今天的见面是否有疏漏。最令她惊奇的是,开始现实起来的她,忽然为了一些小小的收获,开始有了幸福的感觉。她现在仰仗的骄傲是这样,她是一个可以白手起家,依靠智慧为自己挣得饭碗的人。

  我要成为一个实业家,或者一个才华出众的女记者。她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
  1995年3月,庄含晴搭乘火车,沿京广线南下,准备到那个崭新的、热火朝天的城市——深圳,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次出行,她有意避开了春运高峰期,这个时间段的火车上,不再是拥挤不堪的,为了省钱,庄含晴没乘卧铺。

  庄含晴是一个标准的农家子弟,父母将她养大,供她读书已经非常不容易。她自己出来闯世界,带在身上的也就是天赋、勤奋和一颗机敏、果敢的心,在长途火车硬座车厢这样品流复杂的地方,一个单身出来闯世界的年轻女子,身上贴身贴肉地放了6000块钱,这是她到深圳闯世界预备的全部资本。此刻,她就象一个躲在昏暗角落里的机敏不安的小动物,表面上若无其事,面无表情,实际上在内心里,时刻瞪大了那双黑亮惊醒的眼睛,硬座车厢里上上下下的人很多,有些流里流气,结队搭伙的小青年,他们一上车就让满车厢的人侧目,有人甚至还在内心猜测:是不是扒手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困极了也只能半闭上一只眼睛,另一只眼再困都要半睡半醒。

  日期:2013-08-27 22:34:02
  深圳城事(三)
  庄含晴在火车上花了三个小时,反复观察,观察,再观察。终于看中了一个硬座,其中三个人的终点站都在广州,搭眼一看明显就是风尘仆仆的生意人,另一个靠窗的座位是黄牛党的同伙坐着。兜售坐位的人不少,不过,庄含晴认为那个3号座位,于她而言,是整个车厢里最安全的地方,在车厢一端的顶头部位,靠窗,景观不错,有三个正派的男士拱卫,财物也安全些。反复权衡之后,她花了二十块钱,跟那个捣腾座位的黄牛党买下了这个坐位。

  跟庄含晴同侧而坐的,是一个翘鼻深目,肤色褐黄的广东籍男子阿发,青春的眉宇间写着精明,也清晰地存留着风尘仆仆,据阿发说,他经常地全国各地到处跑,是印刷厂的业务员。

  在庄含晴对面,左边是一个魁梧的方脸盘男子,三十五岁左右,姓周,原来在乡政府工作,已经升到副乡长了,可是觉得在官场上混着没意思,就辞职下了海。右边是一个瘦削、憔悴的男子,四十一、二岁模样,姓王,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不好,一直在家务农,八五年开始搞蔬菜种植,八七年开始捣腾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在断断续续的交谈中,庄含晴得知:这两个人现在一起捣腾蔬菜、粮食生意,一年四季走南闯北,差不多每年有三个月时间,都是在火车上度过的,经常跑的地方是北京,广州、深圳,郑州,武汉,两个人都是河南口音。

  日期:2013-08-27 22:39:59
  深圳城事(四)
  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尽量俭省,除了随身的行李,还带着春都、或双汇火腿肠,康师傅方便面,以及煮鸡蛋,苹果,桔子、矿泉水、椰子汁,并且,量都足足的,下了车,往往还要剩下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两个河南男子额外带了两只道口烧鸡,大家稍稍熟络了点,就一个劲地让庄含晴和阿发品尝,那热情,几乎是不容推却的:“这是河南最有名的食品,很美味的,我们去哪里出差都带两只,道口烧鸡最值钱的是汤,你跟做烧鸡的老板交情再好,要一只鸡他给你,可是要一勺汤却不行。”
  两个人千推万推的,实在推不过,就各自尝了一小块。阿发说:“确实美味,河南菜虽然不成体系,可是还是有一些美食,很有特点,叫人吃过了就难以忘怀,河南的小磨香油也是驰名全国的。”
  一来二去,几个人熟络了,大家丢掉拘谨,就聊开了。
  庄含晴快人快语:“周哥、王哥、发哥,三位走南闯北,阅历丰富,是时代的先行者,也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真叫人羡慕啊!”
  阿发说:“哪里,我现在连房也没有,跟父母挤住在一起。”
  王姓男子听了,叹了一口气:“我们都是苦命种子,跟周围的人比,肯定是强些,老周在城边上买了块地,建了个三层小楼,两层房子自用,底层做商铺出租。我在乡下盖了两层小楼,两个孩子上大学的钱还出得起。可干我们这些活实在是辛苦,不过,跑腾累了,在家里连续歇上个把月,又觉得闷得难受,还是要出来。”
  广东籍男子阿发搭话道:“批量捣腾食品是大生意,肯定很赚钱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