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痛,七年之痒,今天我被离婚了》
第8节

作者: 柳一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扫视一周,四人座的饭桌上基本上挤满了人,里面的一间雅室倒是没人,桌上的菜和汤冒着腾腾的热气,那是为领导们准备的。正东张西望着,面前一张座位上的两个人站起来,我过去顺势补了位。坐下刚刚刨了一口饭,牟刚端着餐具靠了过来。
  “德华,会开完了?”牟刚转头问。
  我点头,抬起屁股挪了挪位置。
  “晚上统一行动,在外吃饭,给小蒯践行,就你们几个搞文字的。”牟刚说。
  “小蒯去哪里高就了?一直好像没看见他。”我连忙问。
  “调物流公司搞办公室工作。”牟刚轻轻叹了一口气。
  “高升还是去锻炼?”物流公司是三多下属一个小小的子公司,小蒯在公司的级别和我一样,都是佩戴绿牌牌的科长。牟刚说他去搞办公室工作,我没搞懂。
  “调任物流公司办公室主任,锻炼。”牟刚回答。
  “那,他这个文秘工作谁来顶?”我问。

  “你噻!老弟,你还看不出熊总的意思迈?”牟刚压低了嗓门说。
  “我行不?”不知怎的,我的态度少了先前的抵触,显得柔和了很多。
  “啷个不得行嘛!”牟刚望着我说,“我跟你说了的,上次那个纪要就搞得好,里头就几个错别字,比如关系的关字写成了干字,笔误,小问题。”
  我正在刨饭的姿态忽然僵住,但很快,我又埋头继续,嘴里很专一地咀嚼着大米和肉片,没有说话。
  “下午你就搬过来,我准备再给你物色一个助手。”牟刚说着便伸出手来,我下意识地一闪,他的手只是悻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又缩了回去。
  日期:2014-02-20 19:34:28
  8、

  才过六点,太阳便溜进了对面翠屏山的山坳,暮色之中,黝黑的山脊依稀可见,像卧守着江州的盘龙。与翠屏山隔着一条长江的是这边的天子峰,高高的天子峰如通天的柱子,支起了头顶一块深蓝的天幕。天子峰下的江州城内,满街的霓虹灯齐刷刷地睁开雪亮的眼睛,将黑暗逐出城外。马路上的行人渐少,但广场和公园却比白天还要热闹,代替那些白天打球练拳的,是一群一群踩着音乐跳坝坝舞的中老年妇女。江州广场后街也是人声鼎沸,凛冽的夜风吹过后街,裹挟着阵阵调料的香味。在这里,各种火锅店、汤锅店、烤鱼店、烤鸭店安扎两边,闪烁的灯箱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店门口,衣着不同围裙却挂着同样笑颜的女人们不厌其烦地招呼着每一个路过的行人,恨不得洗手间都塞满自己的客人。其中一家烤鱼店内,我们几个人正吃得酣畅淋漓,胃口大开。除了牟刚和我以及编辑部的几个人,还有文秘科打印室的文员小蔡,她老公在这家烤鱼店有点股份,所以部门在外吃饭一般都选这里。

  “步步高升,上齐了哦。”服务生又端上来一盆鱼,鱼身上滚烫的油作料还在汩汩作响。
  日期:2014-02-20 19:35:12
  这道菜叫石板鱼,是江州诸多烤鱼店的一道大众菜。石板鱼的做法很简单,将烤好的鱼和几块滚烫的三峡石放在一起。三峡石,长江三峡河段里的石头,质地坚硬,色泽艳丽,纹理各异。以前,三峡石在长江两岸随处可见,老辈人说它们是星星屙的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山峡蓄水之后,两岸的石头连同沙滩都没入江底,三峡石就成了稀有之物。偶有江边的采砂船到江心捞起石头堆在岸上,去捡石的人趋之如骛,据说一些漂亮的石头还能卖上个好价钱。不知哪个精明的厨师想到了这一招,用好看的三峡石作为菜的辅材,上面还镌刻着书法,既保温又养眼还能享口福,石板鱼价格公道,味道鲜美,吸引了不少外地客,也让一些像我们这样从小在江边长大的人成了鱼店的回头客。面前,盆里四块斑斓光滑的石头上,分别刻着“步步高升”四个字,这是牟刚点的,也是今晚吃饭的主题。

  日期:2014-02-20 19:36:19
  “小蒯科长,借我们刚部长的酒,再敬你一下哈。”小蔡又朝小蒯举起了杯子。
  小蒯举起杯子微微示意,然后一口吞没了杯里的啤酒。他已到物业公司报到,大概刚过去,很忙,今天似乎兴致不高,话少。
  牟刚连忙附和,提议集体再敬小蒯,大家又都应景地举杯,喝酒。小蒯面前瓶子里的酒又少了一大截。

  “小芹,吃哦,你啷个不愿动筷子啊?”牟刚用筷子指了指。
  “有点辣,还有点咸,吃多了怕喝水。”小芹小心地摸了摸自己的眼袋。
  “楞个注意保养,是不是耍朋友了哦?”李根笑了笑。
  “哪里有嘛,你们又不给我介绍。”小芹回答。
  “我认识的差不多都是已婚男,有两个离婚的二手男,带着拖斗(小孩),你要不嘛?”李根说。
  “李老师!我觉得我嫁不出去了迈?!”小芹作横眉怒对状。
  他们笑,我却低头用筷子剔着碗里鱼刺上的肉。
  日期:2014-02-20 19:37:15
  “刚部,你把柳科调到走了,还是给编辑部补一个人回来噻。”小芹转移了话题。

  “补个人希望不大,你们自己多分担一点,把德华的工作拣起来。特别是李根,要各人加担子哦。”牟刚看了看李根说。
  “这是自然,我表个态,报纸的事情,决不让刚部操心。”李根立刻信誓旦旦,拿过瓶子给牟刚的杯子里斟满了啤酒。
  “德华走……走哒,我……我们三个都要加……加把力,要吧?”在一旁闷不做声的老焦涨红着脸蹦出了一句。
  “对对,老焦是老同志了,也要加把力。”牟刚点点头。

  “我最小哈,担子落下来有你们两个顶起,反正不关我的事。”小芹笑道。
  “没得问题,有事找我嘛。”李根接过小芹的话,回答。然后把杯子伸到我面前敬酒,说感谢支持,继续支持。我点头一笑,连忙举起了杯子。
  日期:2014-02-20 19:37:52
  下午我搬办公室,李根格外卖力,也显得特别高兴。快下班的时候,我去卫生间嘘嘘,李根正拿着牙刷刷牙,我拉完要出去,他一把拉住我,低声求我有机会在牟刚面前说说好话,我不解,问说什么好话?他说还用问吗?明摆着的事情,你一走,编辑部不是腾(空)出了科长的名额了?我的嘴张成一个O形,心想原来是这么回事。李根攀着我的肩膀,一脸的诚恳,说他老婆常常念叨,在单位不带长,放屁都不响。这编辑部科长,好歹也是个长噻,是不?我点点头,连忙答应帮他说话。

  李根怕她老婆是我们都知道的,每天下班之前都要刷牙,因为她老婆不准他吸烟,烟瘾很大的他在公司偷着吸,回家之前不得不清除罪证,有时也用口香糖帮忙。据说,当年编辑部定科长的时候,牟刚看好他,但熊懿没点头,说李根太年轻,其实李根只比我小四五岁,已经不在年轻之列。后来又隐约听说他的一些习惯领导不大喜欢,譬如去参加会议他总和领导们一样自己带着一个大大的保温杯,去找熊懿签字什么的他常常喊熊老板而不是熊总,等等。其实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什么毛病。李根对人也不错,如果说我离开编辑部之后要提升一个科长,我希望是李根,也算了了他一个心愿吧。至于老焦嘛,年纪是大一点,但嘴皮子是很大一个局限。而且,他工作的想法是巴不得把三多报搞成一张纯粹的图片报,一个文字也用不着。报纸照片稿酬都长了几次了,他还时常扭到要我向牟刚建议提高照片的稿费。不过,老焦拍的照片的确漂亮,像丁二那种比较夸张的长相经他拍出来,居然都还像模像样的,他这个江州摄协副主席的手艺倒是不虚。对这点,公司的领导们都比较欣赏,老焦也常常自鸣得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