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移民(揭秘掩埋的历史悬案,探秘消失的海底王国)》
第38节作者:
楚天长风
马跃、余露走进村子,顿觉空荡荡的,看不到一个人影,也听不到一点声音,整个世界一片死寂,毫无生机,果然是一座荒村。想起梁婉秋口中描述的奇异死亡事件,马跃不禁有些担心:“余露,梁阿姨说这里六年前流传着一种不明病菌,先后有多位村民感染致死,到现在也没有查清病菌的来源,你说它现在还会不会存在,咱们贸然进来,会不会感染上这种不明病菌?”
“怎么,你怕了?”余露笑道。
“不是怕,我是有些担心。”
“别担心,时间过了那么久,我想它早就自行灭失了,病菌在隔离的环境中一般都存活不了多久,感染不到你我。”
“这就好。”马跃放下心来,与余露并肩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所经之处全是空屋荒宅,不久便来到村后的小山前。山上布满了坟墓,墓前立着一座座石碑,石碑上写着一个个吴氏先人的名字,有的年代还比较远,看来,这是潜隐村的一处祖坟地,马跃想把吴潜涌的照片埋到他的祖坟地里。
日期:2013-08-03 20:26:15
十五、荒村古墓(2)
余露随意看了几座墓碑上的名字,忽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上面的名字中间一个字要么是潜,要么是隐,末尾一个字都是带三点水旁的字,像吴潜涛、吴潜江、吴隐涧、吴隐渊,他们的生年最早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卒年最晚是在2003年,可以看出,是吴家祖上逝去的几位前辈先人。
余露感到好奇,为什么潜隐村的历代吴姓男丁都取这样的名字?正苦思无解时,马跃忽然像发现了什么,大喊了一声:“余露,快来看,这里有一座墓碑,上面有墓志铭。”余露赶紧跑过来,果真在一片乱蓬蒿里看到了一座古旧的墓碑,却不见有坟墓,想必是因为年代久远,墓堆早已推平,只有墓碑还立在原地。
余露开始阅读墓碑上的文字,首先看到墓主姓名:吴潜隐,生于永乐十二年,卒于成化二十一年。她随即掏出手机,上网查了一下永乐和成化这两个中国古代年号,发现永乐十二年是1414年,成化二十一年是1485年,看来这个吴潜隐是明朝人,活了71岁。余露接着往下看,只见上面写道:潜隐公,本名布莱恩,其父布莱迪,皆异国人士,然祖籍大明。正统六年,其父殁,潜隐公携父遗体返乡,葬于此,依礼守制三年。后潜隐公意欲隐居大明,于此安家立户,改姓吴,自称潜隐,为潜隐村吴氏之祖。后世子孙感念先祖创业之艰,皆以潜、隐为名,所建村庄命为潜隐村。
看完这段文字,余露豁然开朗,这段浅显的文言文为他们揭示了潜隐村的来历,是明代一个名叫吴潜隐的隐士在这里隐居,开庭立户,世代繁衍,逐渐形成了村庄,他的后代子孙为了纪念他,才取了这样一个村名,而潜隐村历代吴姓男丁都以“潜”或“隐”作为名字中间的一个字,也是出于缅怀先祖的目的。看来,吴潜涌、吴隐深都是吴潜隐的后代,他们的名字延续了潜隐村古老的命名传统。
但令人疑惑的是,铭文说吴潜隐是外国人,他的本名叫布莱恩,父亲叫布莱迪,只不过祖籍地在大明。布莱迪在正统六年(1441年)去世,布莱恩运送父亲遗体回国,把他安葬在这里,然后在这里隐居,这才为自己取了汉名吴潜隐,有潜心隐居的意思。但他具体从哪个国家来,却只字未提,还有他的父亲布莱迪,从铭文中可以判断,他应该是明朝初年移居海外的凤阳人,那么,在移民之前,他姓甚名谁?何许人也?在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古代中国,为什么要远走海外?然而,这一切仅凭这篇简短的铭文已无从知晓,余露只得作罢。
马跃道:“我看,就把吴煦爸爸的照片埋在这里好了。”说完,便让余露在这里等他一下,他去寻找挖土工具,不多时,便从一户空宅里找到了一把腐朽的锄头,是村民搬迁时遗弃的农具,看样子还能勉强用一用。
日期:2013-08-05 19:57:49
十五、荒村古墓(3)
马跃在山头找了一块空地,开始挖坑,刚挖几下,只听“叮当”一声响,锄头忽然碰到了硬物,震得他虎口发麻。马跃大感惊奇,随即用手翻开那层土,只见一块打磨光滑的青石板露出一角,上面雕刻着龙形花纹,他眼前一亮,当即意识到,这很可能又是一座墓碑。余露也顿时来了兴致,一个劲地催促马跃赶快挖出来看看。
于是,马跃使劲地挖掘,足足挖了一米多深,终于把这块墓碑完整挖了出来。余露当即凑上前去,看到了上面的碑文,也许是年代过于久远,上面的字迹有些剥落,但她依然认出了这样一行字:先父布莱迪之墓。旁边还有一串从未见过的古怪字符,看样子像是这句汉文的外文译句,余露当即想到,这应该是他回国前所居国家的文字。看来,这是吴潜隐为他父亲立的碑,他父亲就葬在这里。但令人费解的是,碑文上除了这几个字,什么也没有,按道理应该有墓志铭,就算再不济,也应该会写上死者的生卒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吴潜隐如此草草了事,余露不得而知。
正在这时,马跃惊奇地叫了一声:“这里好像有洞!”说完,便使劲儿移开了墓碑,果然在背后发现了一个一米多高的洞,看起来像是某个地下通道的入口。两人面面相觑,当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布莱迪的墓穴入口,若果真如此,这将是一座明代古墓。
马跃万想不到会这么轻易地发现一座明代古墓,紧张而又兴奋地问了余露一句:“怎么样,要不要进去看看?”余露猎奇心正浓,当下便表示了赞同。于是,两人弯腰进入洞内,发现了一条长长的地道,地道很窄,仅能容一人通行,个头高大的马跃还要弯着点走,防止碰头。越往前走,光线越暗,余露不得不打开随身携带的小手电,仔细察看地道情形,到处都能看到挖掘的痕迹,显然是刚挖的,她心下一动:难道最近有人来过这里?会是谁呢?挖这样一条地道的目的又是什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