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2-03 19:08:57
十五岁的赵武灵王刚刚继位就经历如此重大考验,虽然有惊无险,但在心悸之余,其追求强大实力的炙热欲望也被五国的威逼给点燃了。
之后心怀雄图的赵武灵王北攻中山,经房子,抵达代郡,其后穿越千里黄沙,西侵黄河。当踌躇满志的赵武灵王站在黄华山顶时,扬鞭远眺,对身边的丞相肥义说道:“目光短浅的蠢人或许会嘲笑我,但贤明的智者一定会理解我。我今天对着煌煌长天起誓,胡地、中山之国,我志在必得。”其后,赵武灵王不顾众人反对,昭令全国:改胡服,倡骑射。
日期:2015-02-03 19:09:44
赵武灵王对胡服骑射的改革,不仅仅让赵国军事战力迅速提升,更极大地促进了胡汉两族文化上的融合,消弭了赵国政治势力分裂的隐患。从此,赵国实力迅速超越东方其余五国,国威直逼西秦。
后趁着秦国内乱,赵武灵王利用扶植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将势力渗入秦国内部,公元前298年,迫使秦宣太后任命赵使楼缓为相。为了探测秦国君臣的真实实力,赵武灵王在楼缓入秦时,扮作楼缓的随从相随入秦。在秦国境内,赵武灵王对沿途的风土人情,道路关隘画形造册,以备将来攻秦之用。楼缓进入咸阳后,积极会见秦廷重臣,好让身边的赵武灵王有机会直接了解秦国重臣的能力和品行。但雄心勃勃的赵武灵王仍旧不满足,他不顾楼缓反对,坚持要当面接触秦宣太后和秦昭王。秦昭王曾有扣留入境的楚怀王的不良记录,所以赵武灵王这个要求是相当冒险的。楼缓苦劝无果,只好答应。
楼缓长期和秦国打交道,和宣太后及秦昭王非常熟悉,私人关系也相当不错,于是赵武灵王有机会以楼缓随从身份参与了这场非正式会晤。
日期:2015-02-03 19:10:12
赵武灵王外貌雄伟,谈吐非凡,让会晤中的宣太后和秦昭王印象深刻。楼缓身负护主重任,心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言行举止,一改往日倨傲本色,不经意间对身边随从流露出的屈从表现,让早已对他非常熟悉的宣太后和秦昭王不禁暗生怀疑。
日期:2015-02-03 19:10:40
赵武灵王也察觉到危险将至,于是在会晤结束后,便匆匆辞别楼缓返回赵国。临行前叮嘱楼缓道:“宣太后母子皆非易于之辈,你要谨慎处事,万不可轻举妄动。”
当秦昭王知道真相后,马上派遣精骑追捕,但直至边塞,也没有见到赵武灵王的踪影。
赵武灵王孤身探秦的弥天大勇让宣太后和秦昭王深深忌惮,从此后,秦赵都将对方看作统一天下的劲敌。
日期:2015-02-04 18:35:10
正文更新:
所以当秦昭王获知赵军被困,粮道断绝的消息后,压抑在心中数十年的耻辱和即将破赵的狂喜交织在一起,让他再也无法保持冷静了。
“赵雍,还记得当日秦廷会晤吗?你的勇气和雄才让我钦服,即使站在敌对的立场,我依旧不得不承认,你确实是个难得的对手,今日之局,想必你心中有太多不甘吧?你在天有灵,看我如何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
于是秦王亲临河内地区,将年过十五的男子全数征发至长平,不惜代价全力堵绝赵军粮道。
日期:2015-02-04 18:35:44
被困四十六日后,陷入绝地的赵军开始以人肉为食。不知道人肉吃在嘴里是什么感觉,但我相信将同伴的手臂、大腿送入口中后,赵军已经不算是人了。或者说不是一个人了。
突围,突围,突围,为最后一丝希望。
穷途末路的赵括将赵军分为四队,拼死冲击秦军防线。疲惫而饥饿的赵军,早已顾不上所谓的队形和策略。一个个眼中冒着绿光,面目狰狞、喊声尖利,仿佛从地狱逃出的恶鬼,疯子一般朝着秦军涌去。
对面的秦军惊呆了,一股死亡的味道从对面如狂风袭来。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将所有人的神经绷的像张满了的弓弦。
“退缩者死”白起嘴角抽搐着说道,铁灰色的眼神死死盯着前方赵军荡起的烟尘。
两次、三次……突围失败。
赵括的神经快到了崩溃的边缘,看着前方的尸山血海,两行热泪不由地淌了下来。
“父亲……”
之后赵括披甲上马,带着亲兵护卫和最后的精锐,向秦军发起最后一次冲锋。
据《史记》记载,“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日期:2015-02-04 18:36:31
每次看到这儿,我总在想,“纸上谈兵”四个字真的能形容赵括的一生吗?
胜利者武安君白起事后曾和秦王谈过此战秦军损失:“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将全部身家都押上的战略决战,为堵绝赵军粮道,秦昭王发动国内所有年满十五岁的男子支持前方,但是在赵括军粮道被绝后,史书上没有见到邯郸方面对括军有力救援的丝毫记载。
赵括孤军面对的不仅是白起,还有整个秦国。
长平之战持续三年之久,这么长的时间,赵国在外交上没有获得任何盟国的支持,后期粮草难以为继,向齐借粮也被拒绝,其战略不可谓不失败。
日期:2015-02-04 18:36:57
赵括抛弃廉颇之前的防守战略,选择主动进攻是在赵国疲软无继的经济实力影响下不得不为的选择,前面讲过,战争说到底拼的是经济实力,没有坚强的补给和支援,前方军事一定会陷入被动。廉颇长期坚守不攻,和秦军三年相持,军事消耗已经让赵国经济见底。而赵国农耕和游牧混合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根本不具备打持久战的条件。反观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奖励耕战,抑制商贸,这种纯粹只讲究实用的耕战并重的社会生产方式,说到底就是为日后的军事扩张作准备的。和赵国可用农耕地有限不同的是,秦国地处雍州,土地肥沃,北具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饶。在地理位置上,东控潼关,地势易守难攻。这就保证了从战略上占取了主动性,我要高调出击还是要低调发展,都可以根据我自身需要自由调整。
秦国这种经济发展和军事部署协调配合的生产模式,在战国七雄中独一无二。战争相持阶段越长,这种耕战模式的优势越能体现出来。就像乒乓国手和业余水平的对手打球,要是一球定胜负的话,运气成分多大,乒乓过手也难有必胜的把握,但是要是打一百个球,那么就是实力决定胜负了。
长平之战也是如此。
日期:2015-02-05 15:08:59
谈过国家实力对比,我们再来说说赵括本身的军事素质到底如何?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出处就来自赵括。其含义是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另一含义是按照兵书教条办事,不知变通。
通观赵括长平之战始末,我看不到赵括表现有任何“纸上谈兵”的意味。一个空谈理论的将军能控制五十万军队在粮草断绝的情况下死守四十六日吗?一个不知变通的将军能在兵临绝地时组织起四到五次的进攻吗?一个死守教条的将军能在士兵人肉相食的情况下控制局面而没有出现哗变事件吗?赵军投降是发生在赵括被射身亡以后,这说明赵军在兵临绝地,无粮无援的情况下,依旧坚守着军队正常编制,遵循着最高指挥者赵括将军的意志。一个完全没有指望的将军,能令其手下近六十万军队做到这点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