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8-05 11:22:49
[重发贴:修改、更正楼上的236/237帖子—— 如果舞文弄墨容许修正原文,该多好?]
为了庆祝红旗渠和蓄水沟一期工程的竣工,电影局特意安排了一个农村放映队来南戴河人民公社慰问,组织放映一场电影,召集附近村民和下放的干部、干事前来观摩。那晚放映的片子是《上甘岭》。
听说村上要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片子,朴大妈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苦等了足足一个礼拜。天还没擦黑儿,赶早就召集全家吃晚饭——八珍菜、大酱菜汤、韩式泡菜和米饭。吃饭后,老金头从牛棚里牵出了牛,套了车,让朴大妈和父母坐上车,自己跨坐在车辕的一侧,吆喝着,赶车上了路。虽然,老金头还是抽着烟斗,不露一丝声色,心底里,却很快活。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从未去过一次电影院。听说这片子讲的是朝鲜战争的故事,真想去看看,开开荤。
那是个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日子。高大的笨槐和柳树都长出了嫩绿的叶芽,一派生机。红艳艳的夕阳,刚一落山,放映队就在公社的公委大院里挂上了一块黑框的电影银幕。吃罢晚饭,男女老少拿着长板凳、小板凳、折叠椅和马扎,三五成帮地把大院挤得满满当当。男人抽着烟斗、嗑着瓜子,女人家唠着家常、议论着村里的小道消息,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追逐和在人群中间穿梭…… 平时清静的村落,一时间热闹了起来。
当老金头的牛车赶到公委大院门口时,院内已挤得水泄不通。父亲说服了两个北京的同事,给二老让了座儿,自己和母亲随着年轻村民,爬上了院墙头。就是屋顶和苍天槐树主枝干上,也坐满了好奇和淘气的村娃子。
夜幕降临,放映机的马达咔咔地转了起来,嗖嗖跑着片子。投影镜头里射出的强筋灯光,照亮了墙壁上的银幕。在长影乐团钢筋有力的音乐伴随下,一幅志愿军战士保守上甘岭的英勇画卷浮现在乡亲们眼前。
人群里的嬉笑和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了……
“十月十四日
美国侵略军为了破坏和平,扩大战争,他们在板门店拒绝了和平谈判以后,就在今天早晨六时十五分向我上甘岭地区两个山头阵地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电影《上甘岭》讲述了在一九五二年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团八连连长张忠发率队支援留守上甘岭阵地伤亡惨重的七连,在敌强我弱、实力悬殊的艰苦条件下,坚守阵地,拖敌二十四天,最终赢得中朝军队大反攻,迫使美军重返停战谈判桌的真实故事。
母亲羡慕影片里的卫生员王兰。王兰,使母亲联想起自己幼年抗美援朝时的部队生活。那激昂的团队精神和温暖的大家庭气氛,使她难以忘怀、依依不舍。当王兰唱起《我的祖国》时,院子里沸腾了。下放的干部、办事率头,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随郭兰英的配唱,一同唱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王兰的坚强朴实和活泼浪漫,也正是母亲自己所追求和向往的。如果不是自己家庭在政审中出了问题,早已与另一个自己钟爱的人成婚,像电影里的王兰,继续光荣地生活在军队的火热大家庭中。
看着银幕上高保成饰演的八连长张忠发,他那英勇倔强的形象,使她追忆起部队时的第一次初恋,那种少女的赤诚、纯真和难忘的情感。那种感觉并没有因婚姻而消失,只是悄悄地潜伏在了自己心灵深层一个隐私的角落里。
军水壶,在影片里是个非常重要的道具。片中,有一场感人的戏:困在山甘岭坑道里的战士们用尽了自己军壶里的水,头部受重伤的七连指导员在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刻,为了部队的生存、赢得最后的胜利,拒绝卫生员王兰的劝说,将珍贵的饮水,让给了打仗的战士。看到这儿,母亲落下了眼泪。因为,她也从部队带回了一个同样的军用水壶,上面,还印有金红色的八一军徽。那个水壶,凝聚了对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和梦想,跟随自己从部队到了地方,又从北京到了抚宁。
想到这儿,母亲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伤心。父亲误认为那是出于女人的感情脆弱,被电影的情节打动了。像个好丈夫,他温柔地搂住了妻子的肩,安慰她、哄她。虽然母亲没有拒绝丈夫的温柔,在那一刻,他们内心的距离,仿佛是桑天大海尽头的天与海,虽然依依相连,却又离得很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