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清楚地研究分辨、慎密地思考,或是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其关键都是在磨炼这颗心,使它回归本位。
所以做每一件事都要尽心去做,全身心去体验它,以这件事为心,这样才能与它融为一体,从而逐步从忿怒、焦虑、浮躁等不良情绪的干扰中脱出身来,进入心灵的本来状态,就能达到得心应手、无往而不适的最佳境界。这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一个方法。
日期:2012-09-09 12:48:15
李白年幼时,天资聪颖,活泼好动,是远近闻名的“小才子”。由于他很聪明,看什么书一看就能记得,于是就有点骄傲自满,一味贪恋玩耍,读书时只是敷衍了事,不愿下苦功学习了。
父亲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担忧,害怕儿子这样下去,会毁了他自己,于是便送他到山中去读书,让他能在那里专下心来学习。
来到风景秀丽的山中后,李白还是贪玩,对读书没有兴趣深入钻研,只求能记住就行了。
一次父亲考他,问他对一首诗的理解,李白凭着自己对此诗的“理解”,解说得乱七八糟的。父亲很生气,斥责他:“如此读书,何时成才?!”李白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已经记住了那首诗了呀,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生那么大的气。他找个借口,说去练书法,就溜出去了。面对顽劣的儿子,父亲摇头叹息不已。
正当李白在写字时,面前飞过一只蝴蝶,这一下把他的兴趣吸引过去了,忙放下笔,蹦蹦跳跳地去追蝴蝶。
一路追逐着蝴蝶,李白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山脚下的一条小涧,他看到一位老婆婆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李白好奇地问:“老婆婆,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老婆婆抬起头来,答道:“我在磨这根铁棒呀。”
李白感到更奇怪了:“你磨铁棒干什么用呀?”
老婆婆说:“我呀,我想把这根铁棒,磨做一颗绣花针。”
李白简直惊呆了:“那么粗的一根铁棒,什么时候才能磨成一颗绣花针啊?”
老婆婆回答道:“这你就不懂了。常言说得好,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论做什么事,没有成不了的。这根铁棒虽然粗,但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磨成绣花针的。”
看到这一切,李白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以往不论做什么事都浅尝辄止的做法,与老婆婆要将铁棒磨成绣花针的精神相比,真是太惭愧了!
从此,李白痛改前非,无论射箭、练书法、读书都非常用心,力求精益求精。经过持久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成了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白天资聪颖,尚且要如此笃行才能成功,我们作为普通人,要想取得一点成就,就更要下苦功去克服浅尝辄止的毛病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放弃了多少本来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从中找到成就感。我们总以为自己默默的付出,没有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美,看不到希望和目标,久之就失去动力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花点时间给自己鼓鼓劲,享受一下从所做事情获得的成就感,这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暂时停下来,欣赏一下自己的工作成果,想象一下它给旁边的人能带来哪些好处,这都是对自己努力的正面肯定。通过这样一些简单的自我肯定,我们的心灵能获得极大的满足,而只有当心灵得到满足时,我们才更有力量去从事工作或其他的事。
做一件事,之所以不能坚持下去,除了没有获得一种成就感外,还往往是由于我们不能看到背后的希望和实现目标的可能,到了关键时候,看不到目标时,信心就动摇了,我这样做值不值得?会不会成功?结果最后往往是失败的念头占了上风,我们在关键的时刻退却了。
其实当下的每一次努力,都会产生你看不见的效果,量变到一定程度一定会产生质变。
在做学问或其他事时,有时候会觉得心浮气躁,杂念纷纭,感到很累、很难受,难以坚持下去。这时要注意“涵养性情”,把做事的过程当作是磨炼自己心性的机会,这样就会获得一种克服困难成就感,自然就能深入地做下去。
日期:2012-09-10 13:37:03
【在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少人整天追逐物欲,心灵处于纷乱彷徨的状态,不仅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有时被外物引诱而误入歧途。其实内心只要有一种境界,就能让自己的心灵清明而澄澈,不仅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妙,还能将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在王阳明看来,一个人该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
内心要有一种境界
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
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传习录》
有人问:“心沉迷于追逐外物之中,如何对付这种情况?”
王阳明说:“一个国家的君王修身正己,各个部门的官员各司其职,天下就能安定。人心统率眼、耳、鼻等五官,也要如此。现在眼睛要看东西,心就在美色上追逐不已;耳朵要听时,心便在追逐好听的声音。这样妄起分别,就好象君王要选拔官员,便自己去坐到吏部;要调遣军队,则自己去坐在兵部。这样凭自己的好恶去行事,不仅失却了自己的君王身份,各部门的官员也都不能恪守其职。”
古人认为,心具有思考能力,在各种器官中处于统帅地位,所以将它称为“心君”,而眼、耳、鼻、舌、身等五官不会思考,与外物接触时容易被吸引而误入歧途。
所以,只有首先把心的位置摆正,确定心的绝对权威地位,我们才不会让外物扰乱自己的内心。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只有心正了,才能在面对许多外物的诱惑时,能保持内心镇定,不为外物所动,达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超然境界,这样就能从容自如地处理各种问题。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想找一个宰相。后来,找到一个博学多才、品行很好的人,国王认为他很适合当宰相,但不知他的工作能力如何,于是便采用一个智者献出的方法,来考验他能不能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
国王找了一个借口,先说要杀他,后由身边的大臣劝说,于是让他端着一个盘子,里面盛满油,从京城的东门走到西门,在行走的这个过程中,不准把盘子中的油撒出一滴来,只要油撒出一点,就杀他的头,如果他能顺利完成任务,则封他做宰相。
这个条件,实在太难做到了,捧着满满的一盘子油,穿过这么长的一座城市,人山人海,不准滴一点油出来,一般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所有的人都以为他难逃一死了。
这个人接受了这个生死攸关的挑战。他双手捧着满满的一盘油,走在路上,他的父母妻儿以为他必死无疑,前来哭他,他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
走到一条街上时,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从他身边走过,不知有多少人成群结队地跑来观看,品头论足,人声鼎沸,他一心一意地端着盘子行走,毫不理会他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