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闹鬼——揭秘明代宫廷秘史》
第36节作者:
皇帝不称朕 秦王去世,朱元璋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悲恻之情溢于言表(其长子朱标薨于三年之前)。他忿愤地指出,秦王是被人谋害的:“秦(王)不以吾言为法,与小人孤处,杀身之祸必生矣。”这不正是因为秦王不听他在祖训里要求皇子们莫要独处的教训吗?
朱元璋又恨又怜,在给晋王的记事中,舔犊之情尽露无遗,他说:
“(为父的)老眼昏花,为诸子之计,又拭模糊老眼,还亲稿净行,以示诸子。洪武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七日记事。”
这一年,朱元璋已经68岁了,老眼昏花,仍在灯下擦拭模糊的老眼,亲笔拟稿,又亲笔誊清,给外地的儿子们写下一份份家书。从“以示诸子”一句看,同样内容的记事,他不止写了一份,朱元璋如此辛苦,就是害怕儿子们也遭到无处不在的敌人的伤害。
秦王纵恣妄为的个性,从他初到封国(洪武十一年)就显露出来,而几乎随着他到封国,老父劝诫指责的敕书私信,就接连不断地到来。但他总改不了坏脾性,令老父亲又急又气,无可奈何。
洪武二十三年二月十日的一份给晋王的记事里,为了教育晋王,还拿他二兄秦王作反面教材,说秦王“终岁玩妇人,为妇人所迷,护卫官军人等,乱宫者无数”。
此时朱元璋身体状况已不好了,他也写在记事里:“今老父负疮在背,略说大意,观尔心智,尚不能周知老父之机。”那语调里,真是既希望孩子们学“好”,又怒其不争,够不上他的期待。其情之露,发乎自然;舔犊之意,情真意切。要不是这些记事里有太多很暴力、充满帝王狭隘自私的内容,将它们编辑起来,倒可以做成一本《朱元璋家书》的。
日期:2013-07-30 09:55:01
第二章 骨肉之变
一 朱元璋训子
30
秦王朱樉,是朱元璋第二子,在太子朱标死后,成为诸王中最年长者。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朱樉率军西征甘肃洮州,讨伐叛变的西番部落。军事行动很顺利,不久番族就降顺了。捷报传来,很令老子开心满意,他从小就教导孩子们:“你们好好练兵练将,尔等长成,不靠外人为将。”如今“外人为将”者差不多杀干净了,乃见秦王似模似样一个将才,自然开心得不得了,赐予了他丰厚的奖品。
可不料转瞬之间,凶耗传来,秦王竟死了!
据秦王府的奏报,秦王是三月十九日夜三更时分发病的,宫中婆婆(老年宫女,又称老婆子)见殿下喉中痰音大作,四肢发冷,说不出话。急忙出来报告了府中护卫、长史和承奉司官员,众人慌了手脚,连忙传令守门太监去传唤医士,一起来看。而秦王已歪在宫内前殿东房的床上,唇口指甲发青,双目紧闭不睁,出声不得。医士诊断是“六脉关绝”,急忙煎药救治,又是拿针灸扎脐下,又用热水瓶熨脚心,就差电击了,折腾了一夜,到第二日辰初时分,秦王还是不治身亡。
朱元璋听闻噩耗,立刻条件反射,武断地认定,秦王是因为不听他教训,才被人谋害致死的。
害他的人很多,最可能是就是身边近侍之人。
早在洪武十一年,秦王初到藩国,仿佛小鸟脱笼,顿为一国之主,当时就犯下许多过失。朱元璋耳朵很灵光,秦王在封国的一举一动,都在其掌握之中。他多次派太监传口谕,对第二子的非礼、不法行为提出警告。
比如秦王在赶赴西安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不如意,鞭打了厨子。这让朱元璋大感恐惧,在一份敕谕中专门提到此事,指出秦王多次侮辱“造膳者”的危险性。为什么呢?
因为“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人的荣华富贵,不过吃穿住行,而以吃为首。小子你听真了: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吃的东西是要入口的,假若你得罪了厨子,他在你饮食中吐口水、弹点鼻屎什么的,你哪里知道!“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听说你动不动还打他,他虽是个小人物,你把他打狠了,他豁出去,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就没了!
依我说,朱元璋的批评与分析,可谓鞭辟入里,十分“精辟”——精占九成,屁不过一成。至于为什么有一点“屁”,吾不言,亲爱的读者朋友可自察之。
好像朱家孩子都喜欢跟厨子过不去,与秦王同一年就藩山西太原的晋王朱棡,也是在去封国的路上,笞辱了膳夫。朱元璋不愧是眼观八路,耳听四方,西北警报刚息,又闻晋中警声大作,他着急死了,孩子们怎么都这么任性,不懂事呢!他立刻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快马,传谕晋王(“驰谕”),真比兵火还急。
关于秦王那一节教训,取自《太祖皇帝钦录》,纯为朱元璋的口语,其意真切。而关于晋王这一节,则摘自《明史?晋王传》,已经文人修饰,把直白的意思说得绉绉而拽文、乌乌而不白了。
大意为:“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23年,我从没有折辱过他。”至于为何如此?难道一个“膳夫”,比被他杀掉的老哥们丞相、韩国公李善长还要重要?《明史》说到这儿,戛然而止,只抛出一句:“怨不在大,小子识之”。令人莫名其“妙”!大概作者觉得朱元璋给秦王讲的那一番道理,其理虽真,却不似帝王口吻,很难复述,所以便来学我,来个“吾不言,亲爱的读者朋友可自察之”。
亲王之国,是多么隆重之事,一路上军马浩荡,事体繁多。朱元璋独独对两位皇子殴打厨师之事,耿耿于怀,专门派飞马前去,晓以利害。可见他很明白一个道理,像陈友谅、张士诚这样的对头,像胡惟庸、蓝玉这样的“奸臣”,要想杀谋弑他,还真不容易,总得起军马来杀,他怎么也可以抵挡一阵子,总不至于亏输。就怕这些对头、奸臣,不起军马来杀,而是买通了他身边的人,将他暗杀了事。
各位,不妨猜一猜,除了侍寝的宫女妃子,有哪几种人应该格外注意防备呢?
您猜好了吗?朱元璋评委给出的标准答案是2种,您如果猜的比他多,说不定得赶紧去看心理医生呢。您比疑神疑鬼的朱元璋还要疑神疑鬼,还不得看医生吗?呵呵,这只是一个玩笑。
朱元璋认为,有两种身边人绝不可得罪,一个是剃头匠(栉工),一个是厨子(膳夫)。为何不能折辱厨子,朱元璋把道理给两位皇子讲过了。那为什么剃头匠也不敢得罪呢?朱元璋的原始讲话没有录音,但应该很好理解:除了带刀侍卫,能够在御前动刀子的,不是只有剃头匠么?侍卫们的刀,都藏在鲨鱼皮鞘里,轻易不拔。可剃头的来见,哪次不亮刀的?一把利刃,在皇上的龙喉前横飞,刀光闪烁,胡子茬噼里啪啦落地,朱元璋能不惊恐?记得曾看过一部日本恐怖小说,讲的是一个理发师撞死人逃逸,却被一个人看见。这个人就经常找上门来,先是免费剃须,后来就开始要钱。折磨得理发师几乎发狂,最后终于用剃须刀隔开了勒索者的喉咙。这个人死了,真相才揭开,原来他是借理发师的手自杀。朱元璋可不想自杀,所以他得好心抚慰剃头师傅,让他们情绪稳定,不至于像那位理发师一样发狂,危害圣躬。大概朱元璋和我等百姓一样,和剃头匠说话,都是客客气气,一口一个“师傅,你好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