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如何告乃翁?——悲催的南宋覆亡史》
第7节

作者: 独孤慕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0-15 13:29:14

  05
  在未能完全巩固统治的情况下,完颜亮开始迫不及待的谋取南下攻宋,完成他的“混一天下”之志。然而,事情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完颜亮不顾宋金人民渴望和平厌战的现实,一意孤行南下侵宋,遭到宋廷顽强抵御。采石矶之役,宋军在虞允文的指挥之下,大败金军。完颜亮兵锋受挫,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逼迫将士奋勇向前,结果激起兵变,最终身死军前。
  史实证明,横征暴敛、穷兵黩武只能落得身死名灭的可耻下场。
  就在完颜亮南侵时候后院起火,完颜雍自立为帝,史称“金世宗”。
  因为新君的宽容大度,完颜亮任命的一批文武大臣很快成了世宗新朝的重臣。世宗皇帝没有杀戮异己,而是明智地既往不咎,兼容并蓄的以大海一样的胸襟团结了完颜亮的臣属。这些官员并没有因为统治阶级高层发生地震而成为新政权的对立派,世宗皇帝的坦诚,换来了政权的平稳过渡。
  大定二年(1162年),金世宗在巩固了皇位之后,决心改善与宋廷的关系,哪知他的努力并不被同样新任宋帝的孝宗所认同。
  孝宗皇帝是南宋一朝最想有所作为的皇帝,也是南宋唯一志在恢复的君主。见提议遭到宋廷拒绝,金世宗派出大将仆散忠义坐镇开封,指挥金军展开新一轮攻势,希望以战促和。恢复心切的孝宗皇帝,草率的发动了史称“隆兴北伐”的战役。虽然孝宗及朝堂之上的主战派信心百倍,无奈宋军作战不给力,宿州城一战,宋军大败。
  此后,宋金双方折冲樽俎,终于达成了史称“隆兴和议”的和平条约。
  完颜亮南侵的失败,世宗明白女真人无力灭宋,更兼新政权内部仍不够稳定,所以有意在议和时候做出了一些让步。
  与绍兴议和相比,宋廷与孝宗皇帝在这次议和中地位有所提高。
  南宋不再向金朝称臣,宋金成了叔侄之国。宋孝宗不但改称金世宗为“叔”,而且经“金叔”允许,孝宗可以在国际间公然“称孤道寡”了;岁贡改称岁币,数量也比绍兴年间减少了五万两匹;孝宗主动放弃此前攻占的海、泗、唐、邓、商、秦六州,金世宗也拿出些许诚意,退还了其占领的盱眙、濠、庐、和、滁等地,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
  因为这一次“和议”是在宋隆兴二年(1164年)签订的,所以史称“隆兴和议”!
  金廷的让步,除了金世宗希望尽快与宋廷达成和议的主观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受宋金势力此消彼长、趋于均衡发展制约的结果。继续纠缠下去,不但对宋廷没有好处,金廷也无法从中获益。最好的办法,无过于及早从战争中抽身,适当做出一些让步,然后将精力转移到内政的建设方面。
  “隆兴和议”中,金世宗做出的让步是极其有限的。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实际上仍然是宋廷花钱买得平安而已。“和议”虽然对从前的不平等关系做了一些调整,但并未改变仍然是不平等条约的实质!
  如此得之不易的和平,自然是要载入史册的。
  不管宋人怎样的屈辱方换来难得的和平,但隆兴和议之后,宋金关系恢复了邦交正常。经历了金朝立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女真人民与中原人民,终于迎来了近四十年的难得和平发展时期。
  金世宗即便有极深的女真族偏见,却仍无力改变即成事实,只能在大部分问题上继承了完颜亮在位时期的汉化成果。女真人汹涌的汉化过程中日益堕落,“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习”。
日期:2012-10-16 13:13:34

  06
  对此,金世宗深以为忧,采取了各种限制办法,“制其奢靡,禁其饮酒”,然而却收效甚微。孜孜求治的金世宗对此情形深以为忧,任由这种汉化情形继续发展,将会危及到女真政权的存在。世宗为此屡次颁旨“禁女真人不得改称汉姓,(其中完颜改汉姓王,今日之汉民族早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汉民族)学南人衣装,犯者抵罪”,处以“杖八十”的责罚。

  金世宗在防止女真民族汉化的问题上的一些努力无可厚非,作为一个专制制度下的统治者,他具有这种忧患意识与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希望最大程度上保持本民族的尚武勇悍精神,以保证在与南宋的对峙中占得先机。
  完颜亮发动的侵宋战争,激化了金朝内部的民族矛盾,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做为继任者,世宗推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多方努力,世宗的统治渐趋稳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金熙宗与完颜亮的改革成果为他开创的“大定之治”夯实了基础。
  金世宗急于与宋媾和,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
  世宗的孜孜求治,南北讲和、与民休息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政治路线,在世宗努力经营之下,金国之内上下相安、家给人足,史家也对世宗不吝赞美之辞,称之为“小尧舜”。
  在世宗一朝,金王朝也迎来了最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金王朝在极盛期,疆域不但包括了从前契丹王朝的辖区,而且还占据了南至淮水的广大地域。
  虽然金王朝拥有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广袤疆域,也在此疆域内建立起了有效统治,但事情皆具两面性。金朝灭辽,也接收了此前辽廷的边患。

日期:2012-10-16 13:14:10

  改变世界发展进程的医患纠纷
  契丹,一个幅员万里的王朝在十余年间就被崛起的女真部落灭亡。也是有复杂原因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契丹统治者对居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民族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根本没有把他们当成重要的对手。
  契丹统治者眼中的劲敌是西北的阻卜部族!
  辽代文献对蒙古高原的许多部族统称为“阻卜”,这个词的来源尚不确定,但大体可以肯定,它是鞑靼的异称。
  经近代专家学者考证——蒙古在辽时称阻卜!12世纪之后,“蒙古”一词成为一个泛称,代表一个部落群体蒙古部、一个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一个政治实体大蒙古国、一个地理单元蒙古高原、一种语言语族蒙古语族等...
  在辽最盛期圣宗在位之时,蒙古人就发展成了辽廷的重要边患。

  史载,辽时“阻卜诸部,自来有之。曩时北至胪朐河,南至边境,人多散居,无所统一,惟往来抄掠。”阻卜诸部并不统一,据史载,阻卜分为北阻卜、西阻卜、和西北阻卜等各部族。
  阻卜各部时服时叛,对此,辽廷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讨之,则路远难至;纵之,则边民被掠;增戍兵,则馈饷不给;欲苟一时之安,不能终保无变。”
  契丹人将防御重点设置于西北以备阻卜人,没有料到身后的女真人乘虚而入,十余年时间席卷辽廷,气吞万里如虎。
  当女真南侵攻宋时候,军中也有“达靼家”加入了作战序列。这一蒙古部族(似为塔塔儿部族乣军)虽然从灭宋战役中并没有分得一杯羹,但他们不虚此行。宋王朝的富裕与软弱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返漠北,难忘的南行之旅也成了这些雇佣军闲暇之际“摆龙门阵”时候的谈资。
  从此,南朝人傻钱多的传言如同生了翅膀的鹰一样在草原上风行。

  女真人驱赶了蒙古人来做炮灰,却没有想到从此蒙古汉子觊觎上了这片热土。
  金王朝立国之初,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诸多部落经过漫长发展,逐渐形成了塔塔儿、蒙古、克烈、乃蛮、蔑儿乞五大部落联盟并立,互争雄长的态势。各部落联盟乃至各部族之间为了掠夺人口、牲畜、和牧场,相互厮杀兼并,蒙古草原上充满了血腥与恐怖。
  彼时的草原各部族之间争斗不休,同民族之间的内讧,给了金朝统治者分而治之的机会。女真人虽“困于蒙古”,但他们利用了蒙古民族的不团结,又打又拉,短时间蒙古人还无法形成气候。
  宋金绍兴和议签定之后,喘息略定的完颜宗弼(金兀术)亲自率兵征蒙古,但同样收效甚微,“连年不能克”。无可奈何,金兀术只好“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
  女真族中最英勇善战的金兀术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