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不演义----历史中真实的隋唐英雄们》
第13节作者:
小马连环 日期:2012-10-19 09:34:23
33.
寨主翟让
数年前的一个夜晚,东郡,大牢。
潮湿的大牢泛滥着死亡的气息,时间已经不晚,但在这里能按时作息的人应该是没有。
翟让同志就没有睡着,他本来是东郡的法曹,主管一郡之司法工作,可竟然知法犯法,犯下了死罪,此时被关在里面,就等吃断头饭。
英雄落难,美人迟暮,总会有人前来搭救,后者救星是化妆品,前者,能救英雄者,自然还是英雄。
寂静中,一个声音响起:
“翟法司?”
借着豆大的油灯,翟让爬将起来,朝外看去,叫他的是狱吏黄君汉。
“黄曹主,我在。”
“天时人事,皆人力可为,翟法司怎可在狱中等死!”
翟让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他连忙向牢门靠近,急切说道:
“翟让不过是圈牢中的猪,生死全在黄曹主手上。”
纵英雄如翟让,见到生存之光芒,犹不顾尊严扑了上去。余生平最不忍见落难之英雄,此其原因之一。
接下来的一幕,让翟让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黄君汉打开了牢门,走了进来,解开翟让身上的枷锁,告诉他赶快走。
翟让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他之所以跟宵小不同,是没有立马开溜,而是跪了下来,流着泪问了黄君汉一个问题:
“我这一走是活命了,但黄曹主你怎么办?”
黄君汉一声怒喝打断了翟让的哭诉:
“我以为你是大丈夫,可以救生民之命,才不顾死罪来放你,你在这里哭哭啼啼像个儿女子弟一样干什么?你快走,不用管我。”
黄君汉就是江湖上传说中的侠士了,他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解救一个不相干的人,只因为一个简单的信念,他相信这个人可以解救万民于水火中。
只问当不当为,不问可不可为,此仍真侠士风采。
但遗憾的是,大侠虽然义薄云天,但通常眼力一般,看走眼是经常的事。
日期:2012-10-19 09:36:37
34.
从东郡死牢里逃了出来后,翟让落了草,落草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了,在今天的河南滑县一处杂草丛生、芦苇遍地的小沙丘,在这里,将上演隋唐这段历史中最具英雄色彩的故事。
此地,人称威行万里,声震八方的瓦岗寨。
凭着以前担任过政府机关的公丨安丨局长兼司法局长(法曹),翟让认识了不少道上的朋友,在瓦岗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翟让并没有像黄君汉所期待的那样,成为救世主,他跟普通的农民起义领袖一样,有一块地盘,保住性命,这就足够了。
尽管如此,瓦岗寨依然是众多起义军中最有生气的一支队伍,究其原因,是因为军中有两位不寻常的人物。
飞将单雄信
第一个对瓦岗寨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是单雄信。喜欢隋唐演义的人对这位仁兄应该都不陌生,此人虽然在演义版隋唐十八好汉里排名倒数第一,但为人慷慨大方,义薄云天,好结英雄,相当于水浒传中专门开流浪汉收留站的小旋风柴进。
据半小说半野史的文集《酉阳杂俎》记载,单雄信小时候,学堂前有一颗枣树,每天上下学,单雄信都要到枣树前望两眼。这大概是想吃枣吧。旁人这么想。
十八岁那年,单雄信又回到了学堂,肯定不是来看望老师的,因为他手里没拎果盒,而是拿着斧头。
来到学堂前那颗枣树下,单雄信轮起斧头就砍,非法伐树之后,他抬起枣树干,一本正经告诉被惊得目瞪口呆的老师跟学弟们:
“这是做枪的好材料!”
“我注意它很久了。”单雄信补充道。
从此,学堂里少了一片树荫,江湖上多了一把“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的名枪,枪名:寒骨白。
单雄信拿着他的寒骨白,骑着他的马(传说叫闪电乌龙驹)来到了瓦岗寨。
他应该不是走投无路才投的瓦岗。
据考察,单雄信虽不一定像演义里一样是平时当地主,有空做黑活的半地主半黑道大哥,但生活应该是无忧的,也没有犯什么罪需要跑路。
单雄信投靠瓦岗寨的原因很简单。
他是翟让的朋友。听说翟让在瓦岗寨起事,单雄信就赶过来共襄盛举。
投身山寨,不是爱好打打杀杀,不是为了救天下苍生,也不是为了发挥才华,实现抱负,只是为了朋友两字。
这一点很重要,对后来者李密来说更是如此。
人生里只有义气,没有理想,没有抱负。这就是单雄信。这样的人将注定是悲剧式的英雄。
虽说动机不伟大,但单雄信的到来无疑大大提高了瓦岗寨的竞争实力,单二爷(传说行二)身材素质过硬(骁健),武艺高超,尤其善长马上用枪,冲锋陷阵,无不披靡,军中号称飞将。
单二爷可以算得上瓦岗镇寨大将。有什么不服的,单将军回去收拾一下就好了。
但一只队伍光有猛将是不行的,真正成就瓦岗寨的是另一位少年。
日期:2012-10-19 09:40:46
35.
瓦岗智囊
如果说单雄信的地主成份还存疑的话,下面这位兄弟就是就是实打实的地主了,还是那种家里有余粮的大地主。按史书所记,此人客居河南滑县,家里有屋又有田,是滑县有名的种粮大户,而且有良心,热心参与慈善事业,周济周边百姓。
此人便是公认为唐初二大名将之一,封英国公号唐朝长城的徐世勣,另一位名将是李卫公李靖。
徐世勣,原籍山东,字茂公。演义里多直接称他的字。
徐世勣突然丢下这么一份大家业,投奔了瓦岗。
徐世勣投奔瓦岗的原因也很简单,不丢下这份家业上瓦岗,以后就无家可归。
他家住在瓦岗寨边。
一般来说,不管是政府军还是起义军,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做为起义军,上了梁山,自然就不会再下田耕种。自己不生产,只有去打大户,夺政府的公仓,甚至有些不地道的队伍连老百姓的也会抢。
瓦岗寨也一样,隔一段时间出动一次,抢一些粮食回来,然后等见锅底的时候,又再出去抢。如果这个地方抢完了,就换一个地方再抢。
大家都这么干,所以才会被政府军称为流寇。
这对徐世勣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他的家就离瓦岗不远,虽然翟当家的暂时还没有到他的庄上借粮,但迟早有一天会来。
在翟让找上门来之前,徐世勣决定先找上对方。
这一年,徐世勣十七岁。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粮食,庄丁,还有一个企划案。
投奔瓦岗之后,徐世勣告诉翟让,这附近都是大哥和我的家乡,乡里乡亲的,见了面都是熟人,向他们下手实在说不过去。以后还是别这样干了。
翟让用奇怪的眼神望着这位面孔还显稚嫩的手下,半天才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明白后,翟大当家的不禁哑言失笑,果然是有钱人家的大少爷,天真的可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