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皇——多尔衮》
第8节

作者: 皇甫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萨尔浒大战实为明清关系的转折点,以后,明朝完全失去了对女真人的掌控,再也没有能力主动出击,只能转入被动防御。更为关键的是,这场战争对明朝的气势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打击,“人心不固,兵气不扬”。皇帝亲自点将,准备充分,尚且不能摆平,辽东的地方官员怎会卖力?
  而后金方面则是另外一派景象,努尔哈赤亲自主持盛大的欢庆宴会,还把朝鲜降军的正、副元帅也请来,以显示武功显赫。后金军民之心振奋,也由此转入进攻阶段。
  日期:2012-09-21 00:16:04
  当年的六月十日,努尔哈赤统兵四万兵犯开原,并且分兵在沈阳附近抢掠,以迷惑明廷。十六日兵临城下,总兵马林(就是萨尔浒大战时的北路总兵,败后仅有贴身扈从数人逃回开原)几年来在这里一直听着“狼来了”的故事,老听说努尔哈赤要来攻,早就听习惯了,所以这次也没有什么防备,当后金军队出现在开原城下的时候,开原的军马还在百里以外放牧。后金方面则同样是事先派遣奸细,里应外合,袭取开原,总兵马林等被斩;同样是烧杀抢掠,男子被杀、女子打包回去享用;同样是金银物资、牛马牲畜清洗一空;同样是捣毁城池、烧毁房屋。七月二十五日,后金又陷铁岭,过程基本雷同。

  八月,努尔哈赤召集诸贝勒大臣,欲出兵:“此举如不可克平叶赫,吾必不返国也。”十九日,大军启程,叶赫几十年中,初受明廷打击,后又受努尔哈赤打击,早已萎靡不振,最终于此役被吞并。
  至此,努尔哈赤完全统一了女真各部。开原、铁岭战役,又使后金完全打开了通往蒙古的道路,并且扫清了明廷在辽东的政治、军事中心——辽阳,以及沈阳外围的全部军事重镇,辽、沈完全暴露在后金的铁蹄之前,再无城池可以维屏。难怪努尔哈赤的子孙乾隆皇帝如斯说:“我大清亿万年丕丕基实肇乎此(指萨尔浒大战)。”
  对于萨尔浒大战胜败的原因,很多学者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看法,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后金战术正确,迅速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调集兵民等一切力量;而明朝则是选将不当、分兵冒进、将帅失和、军备废弛,朝政内部腐朽。好像差不多都可以归纳为这些了,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正确的。
  我还是这句话,明朝的国家机器经过两百多年的磨损,此时早已到了崩溃边缘,官场上下腐败成风,边务早已尽废,百姓苦不堪言而税赋不止。这场战争的胜败看似是战略、战术问题,而实质则是明朝的瓤子早已腐烂。
  有种看法,普遍认为游牧民族的骑兵比较厉害,军队战斗力比较强,粗看之下好像挺有道理。我们往后看,在整个明清之际,明军差不多都是龟缩城内,只要一出城就是被清军轻松击溃。诚然,游牧民族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加上其习惯于在空旷的草原上奔驰的习性,确实比较难对付,但是绝不至于说厉害到连碰都不能碰的地步。实际上中原王朝的骑兵从来都不亚于游牧民族,如果真有人认为中原王朝的骑兵不如游牧民族的话。那么我想问一句,明初洪武、永乐年间怎么没有这个毛病?朱元璋驱除北元,永乐五征漠北,全部都是中原王朝的军队跑到北方大草原上去客场作战的。

  原因并不完全是游牧民族比较强悍,而是明朝此时的国力已经到了十分孱弱的地步,所以萨尔浒大战是努尔哈赤以少胜多,但并非以弱胜强。这个很好理解,“弱”跟“少”不是同义词,而“强”和“多”也不是同义词。我们不用读过多史料也可以大致分析出来了,十分明显,在努尔哈赤兴起之时,明朝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动乱,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能够让一群本来分散的部落渐渐统一起来,这本身就表明了明朝的官僚体系已经极其低效,军备情况更是乌烟瘴气。这场战争的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当然也有更多的人对这场战争的结果表现得十分痛心疾首,我暂时不想对此做过多评论,不过我还是要告诉各位,这个结果是必然的。不在此时,也在不久以后。试想一下,如果萨尔浒大战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接下来会如何,像童话故事那样:从此,这里的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成化三年,明朝出兵剿灭建州女真,成功了吧?然后呢?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明朝的国家机器渐渐腐朽,女真问题再次暴露出来,这轮解决了,下一轮呢?下下轮呢?国力日渐衰落,还想指望女真人老老实实的吗?在我看来,以明朝此时的国力和军队战斗力,事情也差不多就应该如此这般发生了。

  萨尔浒大战不仅仅是简单的两个集团、王朝之间的战争,也不是简单的两个民族间的战争,更是在中国已经延续数千年、无数次农耕民族政权和游牧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不如趁此机会,让我们看一下这两种政权各自的军队战斗力究竟如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北方游牧所采用的制度,八旗制度之类的是具体表现形式,其内核是何种制度呢?是非常明显的奴隶制,从匈奴开始就一直是奴隶制。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其政权必须仅限在关外,入关以后和大量汉人碰撞以后所产生的制度我们一会再分析。那好,奴隶制军队战斗力的特点是什么?——比较平稳。比较平稳不是说没有变化,但是他的波动相对较小。

  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他也就一路逃跑,本来就是“逐水草而居”的民族,也没有什么影响,各个部落也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统治机器也比较单一,几千年来不论民族名称和语言如何变化,其文化内核的变动一直相对较小,或者再说精确一点,他根本就没什么文化,这也就决定了其军事战斗力变化不会太大。你看女真人在宋朝是比较强劲的,后来被元朝消灭,明朝又继承了对女真各部的统治权,但是等到明朝衰落之时,满洲八旗兵又表现出跟其祖先女真人一样强劲的战斗力。在分裂时期,实际上他的军队战斗力的变化也不大,只是由于中原王朝的压制,很难统一起来,故而难以形成强大的势力。

  好了,这是北方游牧的,农耕文明呢?是封建制度,我们国家有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呀!呵呵,不是我非要唱反调,中国的封建时代在两千年多前已经结束了,是的,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封建制度在中国已经结束了。真正的封建时代是在西周建国之时,直到春秋时期之初。
  何谓封建?乃分封建国之意,武王伐纣、周室代商,而以当时的科技和文化,周王根本无力直接统属中国广大的地区,只能册封诸侯就国进行管理,“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周王只直接管理京师附近的地区。这些诸侯们管理的诸侯国治理得如何,并不直接对周王负责,上下官员自行任命,军队也按照周礼自行组织,做得好、做的坏,全部自己兜着。诸侯也只直接管理宫城所在的城市及附近地区,其余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士以下不在分封。因而周天子只保有名义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诸侯及以下自行其事,也各自有独立的军队。这种从上而下全部分封给各个人各行其事,而并非上下政令皆出于君王的统治办法,我们称为封建制度。当然,西周实际的分封情况更加复杂,由于这里主要不是讲封建制度,所以只简单说明一下。

  日期:2012-09-21 00:17:1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