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经略辽东以后立刻展开部署,调兵遣将、布置兵马、安抚百姓、扩充军备,并提拔了一大批人才,首当其冲的就是袁崇焕。袁崇焕,字元素,广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这个官是当得很晚的,在同辈里面是属于“坐直升飞机”升上来的。为人慷慨,喜好兵事,跟孙承宗一样,也喜欢跟军人聊天。广宁失后,一人出关,考察过地形回京以后说道:“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守此。”不过并不像很多史籍里面所说的那样,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当时他在朝廷里的地位,根本没人在乎他说的话。后被调辽东,临行前,前往狱中看望熊廷弼。此时熊廷弼已被捕,但还没有开刀问斩,两人对辽东的看法不谋而合,皆主张以守为上。
王在晋到任以后,对他也颇为欣赏,但是袁崇焕并不赞同王在晋的部署,并且上书反对,他主张守在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这一点,孙承宗是认可的。宁远此地原无城,明朝建立以后,因为感到自山海关至锦州的距离过远,所以在当中修筑了此城,但是也并没有什么很高的战略地位。直到后金兴起,逼近辽西走廊,宁远的地位才日益凸显。孙承宗原来派祖大寿修筑此城,祖大寿认为朝廷根本不会死守,不过做个样子而已,所以他也做个样子,马马虎虎修了一下,孙承宗不满意,这才改派袁崇焕修城。
宁远距离山海关200里,锦州距离宁远200里,整条防线正是由这三个重城所构成的,完全锁住辽西走廊,将明朝所属的地方向关外推进了400里,使得后金骑兵无法飞跃此防线。因为要攻取山海关必须先攻取宁远,要攻取宁远,则必须先攻取锦州,而这些城池经过修缮以后,已经固若金汤,并且确定了以守为上的策略。
后金要做的是打通辽西走廊,而山海关则是跟长城相连,完全堵死了进路,故而后金必须要拿下山海关,但是山海关并非一时半刻可以拿下,这个时候宁远和锦州就体现了它们的作用了,可以截取后金的退路。这条防线正是明末最著名的关—宁—锦防线,直到皇太极后期才打开了缺口,终明之世,也未完全攻取。
除了修筑这三座重镇以外,还在三城当中布置了很多堡垒,可谓步步为营,另外也可以解决入关辽民的问题,将他们重新迁出关外,布置在此处。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后修复城池数座,碉堡数十座,练兵十余万,且兵种齐全,大炮、火器充沛,其余军械不计其数。收复失地四百里,屯田五千顷,税赋十五万,关外的局势终于稍许稳定。
孙承宗又确定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方针,因为之前的多为外地军马,输赢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能保住小命回老家就行了。但是现在随着努尔哈赤的兴起,关外就剩下这么点土地了,如果失守的话,辽民就无家可归了,关内的土地早就分完了,否则,他们也不用跑到关外去,那可想而知,打起仗来牛劲十足。
另外,孙承宗还上书,要求加强将权,自宋朝以来,朝廷为了防止将领造反,处处限制将权,所以孙承宗提出要给守辽官员一定的自主权利,京城官员也不要因为一、两场无关紧要的失利就群情激愤的,使得在外领兵的将领处处有掣肘之虞。
至此,这条防线的主要格局已经形成,后来所有的经略、督师都以此为基石来抵挡清兵,而这条防线也伴随着明朝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日期:2012-09-24 13:07:18
第二节毛文龙姓甚名谁
明朝修城修得热闹,努尔哈赤并非不知道,在广宁之役初胜之时,这条防线并未形成,但是努尔哈赤并没有占住不走,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若非后来事情有了转机,可能他再也不会踏足辽西。
前面说过,辽东自古是汉族聚居地,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属地方,文化比关内不差,工商业也比较发达,这里的人们一直是被采用儒家思想的专制王朝所统治的。直到天命六年(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攻下辽、沈,将都城迁至辽阳,又在第二年正月轻取广宁以后,满人较大规模地跟汉人接触。努尔哈赤并没有采取什么改革,还是沿用酋长抢劫的奴隶制方式来统治这里的人们。在辽东百姓惨遭屠戮的同时,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后金政权也极不稳定。
努尔哈赤每攻占一个地方,就下令剃发,官民一概不免,汉人历来是留全发的。这就引起了大批汉人的反抗,不过跟后来入关以后引起的暴动规模来说,到底是“小巫见大巫”,留待以后一起评述。
城池攻陷以后,大批满人和汉人杂居,有粮食一起吃,有草料一起喂牲口。这说得好听,其实就是大片的土地被八旗兵圈占,汉人沦为农奴,失去了原先的人生自由和在专制王朝已经少得可怜的权利。房屋被强占、粮食被没收,没有粮食上交还要被杀,也不准私藏、贩卖武器,更严重的是人身没有保障,被随意殴打,随意宰杀,妻女被奸污更是家常便饭。
后金政权为了加强对辽东汉人的控制,把人如牲口一般,强迫其频繁迁移。一路之上,鞭打不断,忍饥受冻,婴童被弃,女子被淫,苦不堪言。还要为后金政权承担繁重的赋役,修建城池、打造兵器。整个辽东无一片净土,可以这么说,对汉人而言,此时的辽东即使被称为炼狱也毫不夸张。
于是,大量的逃亡事件发生,汉人三天两头聚众逃跑,逃跑路线大概有三条:一条是往朝鲜跑;一条是往海上跑,从海路逃归明朝,或者投奔毛文龙;还有一条是直接从陆地上跑回去。往陆地上跑回去的人,更加增强了关宁锦防线士兵的斗志。你想呀,防线的士兵突然之间看见大批人纷纷逃回来,头上留着辫子,衣不蔽体、伤痕累累、面黄肌瘦的,想想若是战败,自己也会成为这模样,自然是斗志旺盛。据《三朝辽事实录》统计,前后逃回来的人总共近三百万。
自辽沈大战以后,大量汉官投降,此时已降的汉官可能是良心发现,也可能是出于“曲线救国”的“策略”,纷纷跟明朝眉来眼去、待机而动,希望反正自赎。众多将领宣布起义,攻陷城池,金、复诸卫反叛,镇江兵民起义……短短四五年间,较大规模的起义和逃亡多达数十次,遍布后金统治区域的各个角落。努尔哈赤一次次派重兵镇压,烦不胜烦。
此外,还有更多的人从背后袭杀后金士兵,一不注意就让人从背后一刀,努尔哈赤只能规定,不允许满人单独行走,必须集合十人以上才能出行,否则要被处罚。
更有意思的是大量的投毒事件,汉族兵民向满兵食用的井水中投毒,不久又在食用盐、还有牲畜的肉中也发现了毒药。努尔哈赤于是下令不许旗人食用当天宰杀的牲畜,要放几天,等药毒散尽以后再吃,买来的瓜果蔬菜和鸡鸭鱼肉也要仔细检验,避免中毒。并将商店店主的姓名登记造册,以便中毒以后追查。堂堂后金国的大汗竟然下达这些命令,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辽东百姓还采用了其他的方法进行斗争,比如私造兵器,收留被后金政权通缉的人,到处张贴“反动”标语等等,弄得努尔哈赤焦头烂额。在这种情况之下,后金的后方根本不稳固,实在没有力量再派兵攻打明朝,只能坐看关宁锦防线建成。要命的事情还不止这些,因为明朝——毛文龙统领——的海军起了不小的作用。
毛文龙,字振南,杭州人,年轻时穷困潦倒,靠替人看相谋生,后来经朋友推荐,成为王化贞的部下。天启元年五月,王化贞派他统兵两百人左右去招抚溃逃的百姓,为了避开后金的铁骑,所以选择走水路,沿着辽东半岛附近的岛屿一路前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