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之都》
第32节

作者: 剑之晶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学徒工们操作着后来者居上的细割机,吱吱的切割声伴随着朦胧的水雾不绝于耳。细割机的切割钢片像一面铜锣在中间装上了连动杆,随着发动机的嗡嗡声响在悄然地飞转。朝正扫了几眼,见三弟思正也全神贯注地端坐其中,他正双手紧捧着只拳头大小的水晶,缓慢平稳地往钢片上慢慢推动。一待水晶靠上钢片,本来蜂鸟般快速快无声的钢片,吱叉地发出了金属的喜悦。思正任飞速地钢片切割一会,就将水晶慢慢后拉直至脱离钢片,再腾出一只手从操作台上的浅盘中掏拎些湿漉漉的细沙,洒滴在水晶切口处,然后双手再度捧握好水晶,看准原切口,对准钢片再次慢慢上抵。切割片高速旋转,高温频生,却能保持着充分的湿润。朝正抬眼上看,切割机的顶上悬挂着只铁桶,里面吊着一支由村药房找来的输液管,正尽职地导流不停,均匀的细水不紧不慢地洒散在钢片上。

  朝正明白解放了思想的舅舅推陈出新了。第二道工序包含细割、粗磨,原本由水凳一统天下。孙仕添置了几台细割机,将细割部分独立操作,就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效率提高地不是一点半点。朝正这一细想,不由得钦佩起来,赞叹了一声就带着张欢走进第三间房。这间房明显比前两间安静许多,光线也亮了好些。
  孙仕一个人背对着他们坐在水凳前,手托着只镜片抵在沙砣上,脚踩着凳下连杆木板,有节奏地一上一下,正打磨地聚精会神,嗡嗡声中连山羊胡子都不曾抖动。他身旁的矮几上摊放着十几只初成规模的眼镜片。那只水凳,是孙家祖传之物,年代愈久,体格愈坚,黑漆发亮地也和孙仕一样,焕发了青春的朝气。朝正不知道舅舅把它藏在哪竟然能躲过破四旧。虽然他也早知道水凳没有损坏,但真正地亲眼再见时,还是抵制不住心里泛涌而上的亲切。

  嗡嗡声停止了,孙仕拿起镜片,对着眼前灯光左右端详了一下,然后小心托放着又紧贴在沙砣上,脚轻轻往下一用力,沙砣就忽忽地转了几圈。待转动停止,孙仕侧了个身,又拿起镜片对着灯光看了看,尔后用手擦拭几下。
  “大舅、大舅”朝正大声地叫道。
  日期:2012-10-21 13:21:19
  孙仕转身看见是朝正,一笑,又见张欢跟在他身后,那笑容就收住了,好在年岁已大,没有当场发作。
  孙仕领着朝正和张欢出了前房,往堂屋走去。家天里,王本一边换钢丝,一边骂骂咧咧,“奶奶的,切了一个月才切了不到两公分。”看见孙仕出来了,他忙闭口,迅速地装好丝锯。

  堂屋内孙占正拿着本《水浒》专心致志地诵读有声。孙仕看见大儿子四仰八叉地躺在太师椅上装模作样,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毫不客气地张口就骂,让他能滚多远就滚多远,少在家里丢人现眼。
  孙占初始还和弟弟们鞍前马后地帮着父亲忙活,等孙仕招了几个学徒工,弟弟们也上学去后,自恃打下江山了的孙占就磨蹭着不想干了。孙仕责骂他几次,问他这样好吃懒做,等爹妈老了以后打算怎么办。孙占挠挠头,半晌吞吞吐吐地说想考大学。孙仕听了哭笑不得。他知道儿子这么大言不惭,无非是想着借考大学的名义躲懒而已。但除了喝骂他几句外,也没有任何办法。儿子大了。

  孙占先见朝正进屋,合上书起身叫了句“表哥”,礼数不缺。抬眼他又看见畏缩跟在后面的张欢,已躺下一半的身体,又弹簧般折起来,直直地向他挥起了拳头。张欢早有防备,一个倒步,跳到门外。
  对张欢拜师之事,孙仕尽管心里老大不乐意,但外甥业已成家立业,多少总要给些面子,何况他确实也需要人手。张欢就和王本一起,向孙仕学习起水晶加工的第一步——粗割。
  安排妥当后,朝正就坐下来陪舅舅闲聊。他是好久没来了。甥舅两人先是家长里短,娘好爹好,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水晶上。
  一聊到水晶,孙仕黑虎灰豹半天的脸慢慢就广寒红锦起来。孙仕告诉朝正,水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统称玉,石之美者。汉唐时就有“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英颜破”等诗句。说着孙仕就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
  李朝正惊奇不小。舅舅和父亲一样,也是大字不识几个的人,背起这几首古诗来倒是字正腔圆地很。他吃惊之下,心念道,无利不起早,为了赚钱,再懒惰的人也会变得好学上进。想到这,朝正看了眼又躺回去的表弟。
  孙仕所知道的水晶知识,来路繁多,其中倒有一半是在挑选水晶棺材原料时,听105矿厂技工所言。稍炫了下自己的渊博知识后,孙仕又为水晶的产量太低、人们对其知之甚少而感慨不已。

  朝正对围绕水晶的各种故事与传说知道的不多,但对水晶的来历、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脑海里倒是有很清晰的印像。朝正理解舅舅的感慨。做水晶眼镜,虽说利润丰厚,但费时耗力,要求又高,远不如用绿石白玉做些把玩之物、佩饰之品来得划算。同时不同命。而且绿石白玉做为装饰品,历史更为悠久,文化更为深厚,再加上历代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推广宣传,时至今日已是路人皆知的状态。

  日期:2012-10-21 13:21:43
  红男绿女。许是中国男人在母系社会受了太多的虐待,因此死赖在父系社会里不愿出来。满脑子天下之大不如我大、凡事不尊唯我独尊的想法。这反应在具体事物中就有诸如对绿帽子的感慨。几千年的奴隶、封建社会,男人间互相攻击时,问候对方祖宗的方式向来不占九五之位,能够具有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终级裁断权的却是“绿帽子”的戏虐之言。“绿帽子”,言简意赅,又恶毒无比。问候对方父母,还会有一笑了之的大度,笑言“绿帽子”,则绝对是青筋暴突的愤怒。如此,因为它绝无仅有的恶毒,人们的喜好也就爱屋及乌式地对所有绿色之物多了些极端,不仅有极其讨厌的竭力避免,也有快意恩仇的全盘喜欢,比如这“红男绿女”,一词就尽显文人志士之鄙恶心理:女人,永远卑贱!

  这一切要归功于曾经的“强汉盛唐”。王朝更替、星转斗移。前期年富力强时,帝王们忙于开疆拓土;后期年老力衰时,天子们担忧江山的延续。诸多伟人在忧虑后世子孙平庸的同时,更恐惧着臣属中有不世之才的诞生。因此,有着远见的千古一帝们,争先恐后地无视外邦番国的进发,只醉心于阉割本族血性的精华。汉武帝提拔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软骨头;唐明皇推波助澜,亲小人远贤臣,看起来中华大地欢歌笑语、欣欣向荣,却不料一场安史之乱就搅得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安、史是胡人,生来就不知儒家为何物。

  如此覆卵的庙堂政策,江湖生活怎能不潜移默化?
  多年中庸教育之下,中国人又凡事明哲保身,既号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又宣扬能屈能伸,戒急用忍。因为中庸,所以含蓄。不管做事,还是做人,亦或做学问,都喜欢藏头纳尾、掩浊盖污,故弄玄虚得紧。长此以往,具体表现,对个人就是由里及表的胆小怕事,对大众则是代代相传的保守不化。而生活中对玉器、古董的赏玩,更能表明中庸之道的大行天下,虽中庸,也是大为。无论达官,还是庶民,对把玩之物的爱戴,钟情的常是些顶着不可貌相头衔的普通之物。若以常人眼光看之,主人笑而如佛般大度。若以求教心态问之,主人半推半就中就过分谦虚起了骄傲,“此物乍看之下貌不惊人,其实……”。直接吹捧物的博大精神,间接吹捧自己的高深莫测。

  现代意义上的玉,就在此种情况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