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榻之侧有虎狼--------漫话日本近代史》
第28节作者:
齐鲁青青 日期:2014-05-19 08:29:41
六、吞并琉球(2)
清朝建立之初,曾多次派使者到琉球表达宣抚之意,琉球国王终被感动,1653年(顺治十年)派使朝贡,并于第二年缴还了明朝敕印,请求封号,正式成为清朝的属国。这一关系到康熙时期达到**。
康熙皇帝曾给予琉球国种种优惠待遇,比如减少朝贡贵重物品等等。琉球远离大陆,册封使者往往不愿意去,有时会让琉球请封使者自己将册封的诏书和印信带回去,康熙知道后制止了这样的做法,令请封使者非常感动。那时,琉球国王去世后,由指定的王子继位摄政(称世子),然后由本国王公大臣和社会贤达共同出具证明材料,派请封使者带到清朝报告。清朝接到报告后,派出正副使臣“奉敕往封”,赐琉球王继承者“驼钮镀金银印”。只有在经过了这样正式的仪式后,新国王才能“乃称王,权国事。”所以,清朝时期,日本人虽然把持着琉球的朝政,但在政治上,清朝与琉球的关系远胜于日本,更不用说明朝了。
琉球国王派到清朝的留学生也收到清朝皇帝的善待,他们大多被封为“都通事”(官职称呼),每天的饮食非常丰富,吃穿住行用等各种物品也免费供给。如果留学生在清朝亡故,会“赐银百两,交礼官择近京地葬之,并以二百两赡恤其家。”
诸种真心实意的平等外交,赢得了琉球举国爱戴。1681年(康熙21年),康熙应琉球贡使请求,亲赐御书“中山世土”匾额。这幅匾额被琉球国王悬挂在首里王宫的正殿上,一直到今天。
但是,日本人从来就没有停止吞并琉球的脚步。他们不断通过插手琉球事务,打击异己,培植亲日势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北谷惠祖事件。
1662年,清朝册封尚质为琉球国王。第二年冬,尚质派三司官向国用(北谷),紫金大夫金正春率谢恩使团到清朝谢恩。
1664年,康熙登基,琉球王又派王舅英常春(惠祖)、正议大夫林有才率庆贺使团携带金壶等贡品出使祝贺。不料,庆贺使团的船只在闽江口遭到海盗袭击。多数船员被杀害,全部贡品被抢走,只有英常春等数人逃脱。
谢恩使团和庆贺使团归国后,萨摩藩得知此事,把它看成是打击亲中势力的良机,于是将全部使团人员带往鹿儿岛城刑讯。
一番酷刑逼问,事情很快弄清楚了。
原来,假冒中国海盗劫掠贡船的是向国用的几个侍卫,这几个侍卫得手后,又被谢恩使团的几个随员毒杀,那几个随员在福州卖掉了金壶等贡品,将钱物分掉。向国用很快知道了真相。为避免惹火烧身,回国途中,他将所有参与者投入海中灭口。
萨摩藩很快做出判决,向国用纵容下属盗窃金壶,斩!英常春胆怯逃亡,斩!其他人等也个个不饶,一律处分。为防止琉球王拖延不决。琉球奉行亲任监斩官,将向国用、英常春二人于1667年5月21日处决。亲日的向象贤被扶持上台,接任向国用。
血雨腥风中,琉球人护卫国体、奋发自强的努力从来也没有停止。历史也总是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找到自己的英雄。
1728年(雍正6年)这个英雄出现了。47岁的蔡温出任三司官一职。这是琉球史上第二位出生于当地华裔村庄久米村的三司官。第一位是谁呢?那个人我们也认识,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因两次得罪幕府,招致琉球灭国之灾的郑迥。不过,蔡温比郑迥更强硬,也比郑迥更懂得权变。
早在掌政之前,蔡温就表现出出色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1722年(康熙61年),幕府颁令对全国各地进行地检(丈量土地,相当于现在的土地资源普查)。消息传到琉球,闹得人心惶惶。蔡温却借助这个机会鼓动琉球国王巡视全国。尚敬王依计,率领305名士族巡视了北山地区。这是琉球立国以来国王第一次巡视国家,所到之处,居民箪壶提浆,王室的威望和国民的归属感得到加强和提高。这高妙的一招连琉球奉行也不得不佩服。
就任三司官后,蔡温即颁布《位阶定》改革官职,将王族之下、平民之上的士族分为九品官和十八个位阶,即所谓的“九品十八阶”,对各级官员位阶的升进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官制改革,实际上这一招也是针对日本人的。有了官员升降的详细规定,日本人又如何插手人事的任免?这看似软绵,实则刚硬的招法,令日本人有苦难言。
在经济领域,普查全国土地,均分土地,划定地界,鼓励发展农业,并实现免税政策。还把原来只许王室生产的制酒业、制面业、豆腐业等,向民众开放。琉球漆器、雕刻和陶器是当地有名的特产,畅销世界。但多数手工业者因资金短缺,没法扩大生产。蔡温就仿照中国标会制度,在手工业者中,建立互助会。这是一种类似于现在小额创业担保贷款的制度,帮助解决资金问题。能人就是能人啊,几年下来,农产品数量迅速充裕,手工业品出口量大增,人民安居乐业,国库日渐充盈。
在文化上颁布了《御教条》,用中国儒家思想教化琉球人(这一招还是对日本人去的,从根子上确立中国归属感)。
此外,他还治理了北山地区的水患,出台了保护森林的法律。当我读史至此时,不觉眼前一亮:原来那时就强调“绿色发展”啊!
最能体现蔡温权变和强硬特点的,是他的对日外交。蔡温清楚地知道,中日两个宗主国,亲善的远在天边,强横的不过咫尺,装在心里的是中国,必须奉迎的是日本。所以,在对日关系中,绝对要给足面子,避免冲突。因此,在他主政期间,虽然出台了很多令日方如芒在背的政策,但日本与琉球的关系却从来没有爆发冲突。
把你刺激得很烦躁,可又说不出口,蔡温外交手段之高,一定令日本人很痛苦。
在不能确认得到中国的切实保护之前,蔡温必须得忍!我想,他的内心可能比日本人还痛苦。
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对待内部亲日派问题上,他是那样的冷血无情。
蔡温出台《御教条》,强力推行中国儒学,遭到了著名的和文学者平敷屋朝敏、王府御奉(官名)友寄安乘等人的反对,他们向在番奉行所(日本驻琉球殖民机关)多次投递文书,抨击蔡温实行的各种政策。在番奉行所将这些上访信批转给尚敬王。日本人的意思很明显,蔡温的威望太高,还是请你代我收拾一下吧。尚敬王怎么舍得收拾自己最能干的大臣呢?知道蔡温的点子多,干脆把那些上访信一股脑儿交给他,还是你自己看着办吧。
蔡温拿着那些上访信,二话不说,召集了一群武士,按着签名全城拿人。按惯例,这类重大的政治案件应由王子、按司、三司官会审合议后,再交国王裁决。蔡温可不管这一套,既然国王把案子交给我了,那我还客气啥?等到人抓齐全了,他自己审,审完了,他自己判,判完了,他自己监督执行!
1734年6月26日(农历) ,平敷屋朝敏、友寄安乘等十五人,以“谋反”罪,在安谢港刑场被处以八付磔刑。案犯家属被流放外岛的多达六十余人。(八付磔刑是琉球最严酷的刑罚,又叫枪刺:将犯人呈“大”字形绑在木架上,用两只铁枪分别从犯人右腹部至左肩、左腹部至右肩刺穿其身体。)
要知道那些被处死的可都是日本人的座上宾啊,要知道友寄安乘的哥哥可是蔡温的副手啊。
一时间,朝野上下的亲日派隐身匿形,噤若寒蝉。
这就是琉球史上著名的“平敷屋友寄事件”。
日本人当然得要个说法,蔡温还一脸的不解:“我知道法律是不可以打破的,所以我也没打破,谁说过惯例不可以打破呢。”-----顶得日本人哑口无言。
1752年,尚敬王逝世,蔡温执意退隐。晚年的他流连山水,著书立说。猛人一般都是通才啊,蔡温也一样。他通晓汉文、和文、琉球语,写得一手好文章;通晓音乐,尤擅弹琴,还留下一本音乐学术著作《琴论》;琉球的漏刻(古时的计时工具)计时不准,他利用业余时间,亲自测量日影,校正漏刻,顺便把应天监的活儿也干了。
1762年12月29日(农历),蔡温以80高龄辞世。尚穆王与太王太妃、王太妃、王妃亲临吊唁,享尽人臣隆誉。
历史学者认为,蔡温是琉球历史上最贤能的人。他当之无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