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五十一年),此时尚是战国时代,六国尚未被统一,此时的丰邑以及刘家后来迁居的沛县(沛、丰之间距离约30公里左右,属于邻县的小范围迁徙)都属于楚国(参考附图1-2),此时楚国当家是楚考烈王熊元,执政的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大家参考图1-2
日期:2012-10-02 23:25:40
图1-2 公元前260年,刘邦出生前四年
此时秦赵发生长平之战,六国中唯一没有被削弱的赵国大败,秦国统一六国已经基本没有悬念了,但是战国依然没有结束,秦国之后还要经历艰苦的战斗才能完成统一。
日期:2012-10-02 23:28:31
三十二年以后的公元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秦将王翦、蒙武率兵攻破楚国,俘虏了楚王负刍(chú,除),丰邑、沛县及周边地区均被秦军攻占,秦政府在这一带设立了泗水郡(参考附图1-3),三十三岁的刘季身份证上的国籍才被改成了秦。
图1-3 公元前223年,刘邦34岁
沛县在去年刚被秦军占领,认清形势的刘邦考了秦朝公务员,担任泗水亭长,成为秦国政府机构的一颗螺丝钉
日期:2012-10-02 23:29:51
在这三十二年时间里,虽然战争形势日趋恶化,但沛县行政区划基本还是比较稳定的,他也应该作为楚国人在沛县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幼年以及游荡不羁青年时期,期间不断传来坏消息,楚国屡战屡败,秦军日益逼近,还听到列国间的一些趣事,看到儿时的玩伴征发到了前线就没再回来等等等。
也就是说刘邦当了半辈子的楚国人,这种身份的认同是很难被轻易消除的。
日期:2012-10-02 23:31:41
1.1.4游侠的时代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攻齐,俘齐王建,齐国亡。秦国统一天下。这段长达一百八十二年的时期被作为战国时期(也有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算起,长达二百五十四年。)。
彼时的华夏大地尚未实现统一,社会思潮涌动,百家争鸣。其中思想领域这一块更是缺乏霸权(秦始皇的焚书或许可以作为统一思想的一次尝试)。
战国时代是个纷争不休的时代,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各国君主、贵族都将人才战略作为国家的第一战略,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最贵的什么?---人才。由此诞生了无数的“食客”,这些“食客”依附于主君门下,给奶就是娘,目无法纪,主君让他干嘛就干嘛。其中很有名的食客有冯谖(xuān),他和成语“狡兔三窟”有密切联系,还有毛遂(他关联的成语,你懂得)等等等等。当然了这些是有文化的食客,还有一批数量庞大的没文化的卖命食客,比较有名的比如荆轲。
无论是走“文”路还是走“武”路,食客的共同特点都是亡命之徒,目无法纪。所以韩非子大骂这些人:“文人闲着没事搬弄是非,游侠闲着没事扰乱社会秩序,都在破坏国家安定团结,都不是啥好东西,偏偏君主还要优待他们。天下咋就这么乱?就是因为这样造成的。”【注7】
但是呢韩非子说的这套话是统治者的论调,对于广大刁民来说,比起在家修理地球或者去战场上砍人和被砍得鲜血淋淋,食客的待遇是不错的,同时这还是一条升官发财求富贵的好路子(那时候没有科举)。有需求就有供给,放下锄头加入这些食客队伍的刁民有如过江之鲫。
日期:2012-10-02 23:36:40
1.1.5这个刘邦是游侠
成为“食客”是一条好路子,而其中“武”的路数还有混黑社会的意味。韩非子说:“受人请托,把亡命的罪人匿藏起来,这是抗拒法律的死罪啊。可是世人却说他有‘任气’。”【注8】。任侠就是这样恣意妄为,为了所谓的“友道”,目无法律,不顾一切,这当然很“酷”、很“刺激”,血气方刚又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很有激情从事这种活动,如同今日之“古惑仔”。应该说,战国至秦汉之时国民有重义轻生的风气,政府很头疼。
刘邦出生的时代虽然已经是战国末期,但毕竟战国时代尚未结束,时代的痕迹尚在。至西汉帝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类游侠都还能在史书上看到。游侠梦依然是这个年代不少年轻人心中的梦想,刘邦作为有理想有追求的时代青年,是愿意追逐这个梦想的。同时刘邦却没怎么读书,成不了苏秦张仪那种靠舌头吃饭的人才,只能成为一名靠卖命赶时髦的浪荡“少年”【注9】。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刘邦年满十七,成年了。不甘心像二哥那样老实本分的小农生活,怀揣着梦想和激情的青年刘邦“上道”了。他纠结了一群和他一样的“少年”,大抵应有卢绾、奚涓、纪信、周惞这些人,他们拜了当时沛县“豪桀(黑社会大佬)”之一的王陵做大哥,几次跑到一百五十公里外的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去投奔当时颇有名气的张耳。在这大浪淘沙的动荡时代,热血青年刘邦应该是怀揣梦想踏入张耳的门内,幻想着可以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追逐浪潮。
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完全了解刘邦在激情的青年时期(17岁傅籍到32岁被秦军赶回沛县)干了什么,虽然这个时间段并不短,我们只能透过几件事情隐隐约约看到他的一些身影。
这阶段的刘邦经常惹上麻烦,被官府追捕,被迫经常跑路,到处躲藏,而卢绾总是陪他(这也是日后两人感情非常淳厚的一个重要原因)【注10】。
刘邦一次被追捕得很急,他的好朋友单父圣送他一匹马(当时马很珍贵很难得的)使他得以逃脱,称帝后刘邦惦记这件事对他的帮助,并以此为由给他封侯【注11】。
刘邦带着小兄弟们去大嫂家蹭饭吃,刚开始大嫂还能客气对待,次数多了就烦了,一次刘邦又带着小兄弟们过来蹭饭,还没进门就听见屋里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刷锅底的声音,小兄弟们一下就反应过来:“锅都刷了,还有饭吃吗?”,纷纷找借口开溜。虽然史书没记载刘邦当时有什么反应,不过料想脸色一定很难看。等狐朋狗友们走了,刘邦冲进屋才发现锅里其实还是有吃的,才明白大嫂不乐意招待他的那群狐朋狗友,故意玩了个计策轰赶他的朋友,这让刘邦觉得很没面子,记恨在心二十多年,一直耿耿于怀,到后来找刘信的麻烦给补了回来(参前边羹颉侯的故事)。不过呢刘邦封他大嫂为阴安侯,倒是没有刷锅底的意思。
公正的说,刘邦这事办的不厚道。大哥去世,大嫂孤儿寡母的生活很不容易,但刘邦自己“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史记?高祖本纪》),没有经济来源却要在朋友面前充胖子,把难题抛给了大嫂,为难大嫂。表明这阶段的刘邦心智依然是不成熟的,他是个很平凡很普通的叛逆期少年,青年人在那个阶段所应具有的坏毛病他一样具有,他并不出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