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江湖的日子》
第2节

作者: ChicagoSeven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二)

  考虑到本文将会多次并大量出现东北方言,特开设东北话普及板块以方便各位理解。
  东北话普及1:
  嘴潲:下雨天关窗户时候,家长都会叮嘱一句,关好了啊,别潲雨。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嘴巴潲的话,就指此人嘴贱,说话无遮拦,非常讨人嫌。
  ---------------------------------------我是装逼的分割线-------------------------------
  老潘是装逼犯,但是从没挨过干,老七一直不知道如何确切形容老潘的这种奇特的“免干”品质,直到多年后从北京人嘴里学了个词儿,鸡贼!首都人民的定义太精准了。
  老潘不姓老,也不姓潘,他姓张。之所以叫老潘,是丁鹏在看了金瓶梅之后给他起的外号。说起丁鹏此人,平生一大嗜好就是损人,毫不利己的损人,丁鹏之嘴后边会着重讲到,无数次的斗殴都是因他而起,东北话讲叫嘴巴“潲”,通俗点讲就是贱。
  今儿先说说老潘,此人五短身材,肥头大耳,用丁鹏的话说就是武大郎转世。但是很不幸,我市已经有一著名的混子名为武大郎了,所以老潘只能退而求其次,变成潘金莲之潘了。此人不仅形容丑恶,连智力也似有问题。举个例子吧,初中时候老师让全班齐整朗读课文,每每到最后一句,全班整齐无声后,总能听见一或两字的收尾。比如《登鹳雀楼》吧,大家齐声朗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之后,总是会毫不意外的听见一声响亮的、绝不与众人同步的收尾:“楼……”
  多年以后,等到老七具备了一些医学知识后,判断出这似乎是神经反射弧过长的问题,但是彼时的老潘早已医学院毕业,成了S市第三医院的眼科主治医生,唉,上苍保佑我市人民的眼睛吧。
  老潘跟老七是初中同学,中考败北,他家里花点钱上了二中,老七学习一贯不错,自然是去了市重点的一中。那个年份考大学不易,而我市传说每年能考上大学的有八成出自一中,剩下两成是二中,至于三中四中,多年来是废物的代名词,表现好的能考个大专,绝大部分都是蓝翔的苗子。长期以来,子女在一中就读,已经是我市家长炫耀的本钱,每年9月,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都会发生类似如下的对话:

  “哎呀王姐,你家二妮儿上了一中吧?”
  “是啊,自己考的。你家小子呢?”
  “也是一中啊,搞不好他俩一班呢。”
  “还真是,这小子就学习好啊,一看就有出息。”
  “哪啊,还是你家妮子有出息,将来考个大学,你们老两口就省心了”
  “哎呀,我才没想那么远呢,哎呀李姐,你说是清华好啊还是北大好啊?哎呀李姐,你说找个南方女婿咋样啊?”
  “。”
  “哎刘姐,你咋不说话?”

  刘姐伤感的飘过:今晚的月亮真圆啊……
  注意,前面王姐提到了“自己考的”,这又是一项极具特色的判断标准,因为上一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考如老七这种,另一序列虽然没有书面的分类,但大概可以划分为赞助生、关系生和特长生。赞助生自然是家长捐钱,老七记得那阵子上一中大概需要一年6千吧,要知道当时七爸一年的工资也不过一万块出头。所以老七考上一中后,七爸最常说的话就是:“好儿子,给爹省钱了。”关系生乃是市内各级领导的子女,他们入校是不需要额外捐钱的,找教育局长批个条子即可。特长生乃是在某方面具有一定特长的加分考生,比如我市三界中学生长跑冠军大鹅同学,就是因为长跑天份特招进了一中,而与多名混子产生感情纠葛的王琳同学,则是因为文艺特长而加分。

  近来老七常常看到新闻讨论教育公平,在老七看来,这似乎是个死循环。首先社会地位不同,导致财力、体力上的不同,进而影响平等教育机会,得到更好教育的这些孩子站在比其他人高的起点上,很大部分人都取得了远胜其他同辈的成绩,家庭资本进一步扩展,他们的子女自然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只不过那时他们所谋求的不再是小县城的一中二中,而是京城的人大附中师大附中了。如此往复,自然是好的越好,差的越差,需要公平的岂止是教育那么简单?印度电影《流浪者》里有句经典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固然有失偏颇,却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现实,法官的儿子就算不是法官也是个律师检察官,小偷的儿子不是进化为抢劫犯、**犯,就是摆个摊子买烤串了。而真正出身寒微的人,要付出多少异于常人的努力,才可以获得平等的机会?

  Sorry,扯远了。

  在90年代,进入一中,在这个小城市里将俨然成为市之骄子,然而,真的如此么?即使是在一中这样一个汇集了全市“好学生”的校园里,仍然有着在家长乃至老师们都的无法触及的角落,而那些角落中,这些骄子们所展现出来的,又是怎样的一种疯狂?
  刘名川不是赞助生也不是特长生,是关系生。他爹从江北某市新调任我市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刘名川自然顺理成章的进入了一中。如果说特长生们还多少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那么大川这种关系生,在当时的老七眼中,就是彻头彻尾的纨绔子弟,现在的太子党,官二代。至于他那政法委书记的爹,连校长都颇有些敬畏,在老七眼里却也不太当回事。
  老七在新学期过半时候惊奇地发现那个在游戏厅对战的大个子居然成了自己的新同学,老七对他一直印象深刻,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彪悍体格即使在东北人当中也不多见,另一方面,他的街霸江北打法让蹂躏惯了本市群众的老七颇有些新鲜感。老七没想到的是,我市一中的江湖格局将因刘名川的到来而改变,随之改变的,甚至是我市的黑道。
  日期:2013-04-22 09:52:02
  (三)

  东北话普及2:
  电炮:东北街头打架黑话,根据地域不同解释略有出入,比如在省城,多指一拳击在眼眶收周围,而在S市,指的是屈起膝盖攻击对手的肚子。
  逼逼:指碎嘴,无意义的重复语言。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也许是那个年代的官员的特权并没有现在这么夸张,又或许那个年代的老百姓还多少觉得自己有些存在感,所以90年代的孩子们对官员的敬畏与敌对远不如现在这般浓烈,于是在全校教职员工都对大川另眼相待的情况下,反而激发了一些人的不满情绪,这其中就有二黑和道哥。二黑是老七小学同学,一块儿玩到大的,他爹搞矿的,自然是一中的赞助生,道哥是二黑的朋友,关系生。起因是老潘,这死胖子跟二黑也是初中同学,常一起踢球,某次“不经意”的提起,听说你们一中新来的有个叫刘名川的挺牛逼啊。是的,他没说别的,只是说“挺牛逼啊”。

  这就够了。
  这天刚下晚自习,刘名川在教室门口被两个人堵住了,瘦高个子面色黝黑的是二黑,带着丝边眼镜像香港三级片演员曹查理的是道哥,道哥者,dog也,又丁鹏起的外号。后来老七看到疯狂石头里边的道哥,总想这是不是剽窃了丁鹏的创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