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做一个成功的富二代》
第18节作者:
南门太守 妫览信以为真,不再逼迫。
徐氏悄悄派心腹去联络孙翊的部将孙高、傅婴等人,请他们搭救。孙高、傅婴哭着说:“我们都受过孙翊将军的厚恩,当时之所以没有拼上一死,是因为死而无益。我们也正在想办法,只是办法还没想出来,故尔没有禀告夫人。夫人所托之事,正是我们想做的!”
孙高、傅婴找来效忠于孙翊的二十多个人,一同盟誓。到月末时,设立祭坛,徐氏痛哭祭奠,之后除去丧服,薰香沐浴,样子看不出伤悲,解除了妫览的怀疑。私下里却唤来孙高、傅婴等人藏在房中。
徐氏请妫览,妫览高兴地前来,徐氏呼道:“二位将军可以出来了(二君可起)!”
孙高、傅婴等人立即现身,杀死妫览,之后又找到戴员,将他杀死。
徐氏重新换上丧服,带着妫览、戴员的人头到孙翊墓前祭奠。
这时,孙权亲自赶到了丹阳郡,把妫览、戴员的余党全部族诛,提拔孙高、傅婴为牙门将,对其他有功人员也都给予奖赏(吴主续至,悉族诛览、员余党,擢高、婴为牙门,其馀皆加赐金帛,殊其门户)。
《吴历》虽然记述过程详尽,但没有交代孙河之死。
孙翊和孙河相继遇害,孙权一下子少了两个郡太守。查近人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继任丹阳郡太守的是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孙瑜,继任庐江郡太守的无考。
从孙坚到孙策,再到孙翊、孙河,要么死于意外事件,要么死于暗杀,孙氏家族似乎总走不出这个怪圈。这些偶然事件的背后,也许藏着一些必然的原因,有他们性格方面的,也有做事手段上的。
从性格上说,孙坚、孙策父子轻佻果躁的一面,让他们在英勇之余缺少相应的谨慎,所以能让暗中潜藏的对手轻易得手;从做事手段上看,孙坚好杀戮,孙策对江东大族好杀伐,动不动诛族,也积蓄了仇恨,从许贡的手下,到盛宪的旧部,他们立誓报仇,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达到目的,这种仇恨是相当可怕的。
对孙权来说,这些事情相继发生,势必会引起他的反思,结合兄长临终前的交代,他肯定认识到要在江东站稳脚跟,必须化解这种仇恨,而要做到这一点,肯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三国志》记载,孙权听到丹阳郡发生叛乱时正在椒丘,他急忙赶到丹阳郡,处理完那里的事,就返回吴县。返程途中路过孙河的侄子孙韶的军营,孙权想检查一下孙韶所部的备战情况,于是让人假扮敌军攻城,孙韶所部响应快速,调度得当,士卒个个奋勇争先,孙权很满意,让人告以实情,孙韶部下迅速平静下来。
次日,孙权见到孙韶,对于这个十七岁的族人很赏识,当场提拔他为随烈校尉,统领他叔父孙河的部下。孙韶后来长期在孙吴军中任职,官至镇北将军。
日期:2014-04-22 06:39:52
□连载019 第二章 挑起千钧重担
6、重用旧部
经过一系列事件的锤炼和考验,没有人再怀疑孙权这个二十岁刚出头的新掌门人是否有能力带领江东走向新的辉煌,从外部对手到内部众人,都对他的能力和发展潜力深信不疑。
由孙坚缔造、孙策给予发扬壮大的江东孙氏集团已经人才济济,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搭配的最佳阵容。
这里的老、中、青三代,可以不从年龄的角度去理解,而从他们加入孙氏集团的时间进行区分,在孙坚时代便加入的人可看作“老一代”,孙策时代加入的视为“中一代”,而孙权接手后培养、提拔的为“青一代”。
“老一代”包括程普、吴景、孙贲、孙河、徐琨、黄盖、韩当、朱治等,吴景、孙河已经去世,孙贲、朱治前面多有涉及,这里介绍一下程普、徐琨、黄盖、韩当几位。
程普字德谋,幽州人,早年在郡里担任官吏,史书上说他有容貌风姿、计谋策略,善于应答论对,随孙坚四处征战,参加了宛县、邓县等地的讨伐黄巾军之战,在阳人打败董卓的部队,攻城野战,屡立战功,曾多次受伤。
孙坚死后,程普又跟随孙策,参加过皖城之战等大小战役十多次,孙策占据会稽郡后,自兼会稽郡太守,任命程普为吴郡都尉,后又改任丹阳郡都尉,在孙策讨伐祖郎之战中,孙策被围,程普拼死相救,孙策才得生还。
孙策任明汉将军后,升程普为荡寇中郎将,孙权掌权后,派程普镇守地方,先后兼任零陵郡、江夏郡太守,这两个郡均非孙吴实际控制,但与江东交界,程普兼任,是把这些地方作为下一步的进攻目标。
徐琨出于吴郡豪族,与同郡的孙氏交往密切,徐琨的父亲徐真和孙坚相互亲善,孙坚把妹妹许配给徐真,生下徐琨,徐琨是孙坚的外甥。
徐琨年少时在郡里任职,舅舅孙坚起事后,辞去郡职成为孙坚的部曲,跟随孙坚征伐董卓,因功被拜为偏将军,论军职比程普还高。
孙坚死后,徐琨又追随孙策,随孙策参加了讨伐刘繇等战役,在当利口之战中,当时因为船只不多,徐琨想向上面求援,徐琨的母亲也就是孙策和孙权的姑姑当时也在徐琨军中,对徐琨说:“恐怕敌人会调发大量水军来进攻我们,到那时更为不利,现在如何能停下来?可以用芦苇制成筏子,系在船边送大军渡江(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如何可驻邪?宜伐芦苇以为泭,佐船渡军)。”
徐琨把这条计策向孙策汇报,孙策认为可行,于是取得大胜。徐琨目前的职务是平虏将军,仍然高出程普等人。
黄盖字公覆,荆州的零陵郡人,少时生活艰难,但素有壮志,不同于凡庸,常以在干活的空余时间里学书疏,讲兵事。当过郡吏,被举过孝廉,征辟于公府。孙坚举兵,黄盖毅然追随,担任别部司马。
黄盖的特长是镇抚地方,哪里有叛乱,派黄盖去兼任该地的县长,叛乱很快就能被平息。在孙策平定江东过程中,黄盖先后兼任过九个县的县令、县长,所过之处社会秩序都能迅速恢复(凡守九县,所在平定)。
《三国志》说,黄盖生得很威武,善于和士卒打成一片,每次作战,手下人都能奋勇争先(盖姿貌严毅,善於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不过,黄盖的军职似乎并不高,等到赤壁之战后,他才升为中郎将。
韩当字义公,幽州刺史部辽西人。擅长骑马射箭,有膂力,受到孙坚的喜爱(幸于孙坚),跟随孙坚征伐周旋,多次遇到危难,陷敌擒虏,立下不少战功,孙坚死时他担任别部司马。
《吴书》称,韩当勤苦有功,本应职位更高,但他把机会多次让给归附于他的江湖豪杰(当勤苦有功,以军旅陪隶,分于英豪,故爵位不加。终于坚世,为别部司马)。
孙策东渡,韩当继续追随,升为先登校尉,他的职务比黄盖稍高,赤壁之战前已升为中郎将。
程普、徐琨、黄盖、韩当这些“老一代”将领在军中的威望都很高,孙权很尊重他们,但他们担任的实际职务高低有别,以徐琨最高,程普次之,韩当再次,黄盖最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