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做一个成功的富二代》
第29节作者:
南门太守 这一年,诸葛亮二十七岁,孙权二十六岁,就在他们见面前后,孙权迎来了一件喜事,他的长子出生了。
孙权已娶谢氏、袁氏、徐氏为妻,但她们都还没有为孙权生下儿子,为孙权生下这个儿子的女人地位不高(所生庶贱),以至于没有留下姓名,而且不久后就死了。
孙权为长子取名孙登,把他交给目前最宠爱的徐氏抚养。
诸葛亮不是来道喜的,见到孙权也顾不上客套。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对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拥兵于汉南,都在与曹操并争天下。现在曹操占领荆州,威震四海。根据眼下的局势,我为将军考虑,无外乎两条出路: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曹操抗衡,不如早下决心;如果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向曹操投降(北面而事之)。”
孙权还不太了解诸葛亮,没听出来这是诸葛亮说的反话,所以很不痛快:“如果真如先生所说,刘备为什么不投降(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诸葛亮装得很认真地说:“田横是齐国的壮士,尚且能守义不辱。刘豫州是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如果成不了大事,那是命运不济(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怎么能干投降敌人的事?”
孙权被激怒了,刘玄德是英雄,孙仲谋难道不吗?孙权道:“我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反而受制于人。我意已决,不是只有刘豫州能抵挡曹操,刘豫州失败了,还有我!”
诸葛亮的试探取得了成功,就接着说:“刘豫州虽然败于长坂坡,但手下人马加上关羽将军统率的水军还有万人之多,刘琦所率的江夏郡人马也不下万人。曹军远道而来,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投降过去的军民又未必心服。将军如果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规同力,必然能打败曹操!”
孙权听了很高兴(大悦),立即召集会议进行研究。
恰在此时,曹操的使者也到了,还给孙权捎来一封信。这封信的具体内容已不知道,只保存下来几句话:“最近我奉天子的命令讨伐罪臣,大军南下,刘琮束手投降。现在我已集结八十万水军,想邀请将军到东吴会猎(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会猎,可不是打猎,而是邀你出来找个地方练练。这是一封挑战书,也是一份重要的文献,但这封信在史籍中只出现过两次,均出于一向吹捧孙氏的《江表传》中,因而其真实性常受质疑。
要么与刘备结盟共同对付曹操,要么投降曹操,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孙权在柴桑召开了军事会议,除周瑜在鄱阳湖一带训练水军暂时赶不过来外,孙吴最重要的谋士和将领都参加了会议。
让孙权感到意外的是,大家在会上讨论的意见呈现一边倒,投降,孙权心里很不痛快。
张昭最积极:“曹操是虎狼之辈,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不动就拿朝廷说事(动以朝廷为辞),现在要抵抗他不一定有把握。我们过去可以赖以抗拒曹操的是长江,如今曹操得到荆州,获得了刘表经营的水军,各式各样的战船有几千艘,曹军水陆俱下,长江之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实力相差悬殊,我认为不如投降(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张昭的观点受到大家的附和,他们的心理与蒯越、韩暠等人并无太大不同,他们主张投降,倒不是对孙权不忠诚,而是觉得投降也没什么了不起,就像当初曹**迫送质子一样,送就送呗,曹操又能怎么样?
这是一种政治上的短视,因为乱世出头没有退路,从来只能迎难而上。就像当初周瑜说的那样,今天让你送质子你送了,明天他让你到许县去一趟,你去不去?去了还能回来吗?
但投降论当时很盛行,据《三国志》记载,有人已经悄悄地想自己干了。孙权的从兄豫章郡太守孙贲,他的女儿嫁给了曹操的儿子,觉得有层关系,孙权降不降他可以先投降(贲畏惧,欲遣子入质),朱治听说后,赶紧去见孙贲,为他陈说利害。据《江表传》记载,朱治对孙贲说:
“破虏将军当初率义兵讨伐董卓,声冠华夏,义士壮之。讨逆将军继承他的遗志,廓定六郡,因为跟君侯你是骨肉至亲,所以上表朝廷,把一个郡委托给你,又交给你兵权,让你得以荣冠宗室,为远近所瞻。”
“现在,讨虏将军聪明神武,继承大业,延揽英雄,周济世务,军众日盛,事业日隆,必克成王业,兴盛于东南。所以刘玄德大老远派心腹人前来求救,这是天下共知的事。前一阵我在东边听说将军你有别的想法,想想真不应该啊(前在东闻道路之言,云将军有异趣,良用怃然)!”
“如今曹操拥兵,欲倾覆汉室,幼帝流离,百姓不知所归。中原萧条,或百里无烟,城邑空虚,道殣相望,士叹于外,妇怨于内,又兴师旅,以此观察,他哪有力量越过长江与我们争雄?在这个重要关头,将军要背骨肉之亲,违万安之计,割同气之肤,啖虎狼之口,为一女子,改虑易图,失机毫釐,差以千里,岂不可惜吗?”
孙贲听了这番话,才停止行动。
孙权那边还在讨论着,作为会议主持人,孙权必须最后作会议总结,但现在的情况让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总结,于是中途离席去上洗手间(权起更衣)。
鲁肃紧跟了出来,刚才张昭说那番话的时候,只有鲁肃没有应和。孙权紧紧握住了鲁肃的手:“先生有什么话要说?”
鲁肃道:“刚才听了大家的议论,我认为他们都是要耽误将军,而不足以与他们讨论大事(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你听我说,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但是将军你不可以,为什么呢?”
鲁肃说得很着急,也很恳切,他接着说:“我鲁肃要是投降了曹操,曹操一定会给我官做,我继续吃香的、喝辣的,最少也得弄个太守、刺史当当(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投降曹操,曹操会怎么对你?请早定大计,不要听大家瞎议论!”
这些话都说到孙权心坎里了。孙权叹息道:“刚才大家说的,很令我失望,还是先生站得高、看得远,你的这些想法正和我一样(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孙权此时面临了与刘琮一样的处境,面对强敌是降是战,都不好决策。刘琮手下的一帮人坚决主张投降,结果他们都捞到了好处,仅被曹操封了侯爵的就有十几个,至少任命了三个朝廷的部长,其他人也是该提拔的提拔,该加薪水的加薪水。这就是鲁肃所分析的,投降了曹操不会为难我们这些人,吃香的、喝辣的活得会更滋润。
但是刘琮就不一样了,曹操不得不提防他,即使刘琮自己不多事,但难保有人把他抬出来当大旗,所以只能弄到别处去,好的话给个闲职,其实是软禁终生,稍有风吹草动脑袋随时得搬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