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鱼国秘恋》
第9节

作者: 月光芬陀利
收藏本书TXT下载
  蜀王很满意,“好好,那就抓紧时间,到处转一转,尤其是你兄长伯益那边。”

  伯益是蜀王的长子,他与子婴是孪生兄弟,两人面貌极其相像。
  日期:2012-09-29 10:03:58
  子婴忧虑道:“听说去年父王大病一场,不知是否痊可?”
  蜀王颔首道:“是啊,去年在外巡守时,在山中身染瘴疠,沉疴已久,只是到了孟夏才好一些,唉,那时就想着你赶快归来,你在宗周做官多年,将瞿上城交给你,今后再将王位传于伯益那我就放心啦。”
  子婴不解,“伯益若继承王位,那众诸侯国会怎么看,前朝也无此例。”

  鱼杜有些不悦,“你在镐京多年应该明白,怎可将王位传给异姓人?若是碰到不忠诚的臣子,他一旦为王,我则有性命之忧,我们王室的鱼姓同宗还能保全性命吗?所以啊,我也想像周朝一样王位世代相传才是,何况一班大臣们也确实没有好的人选,这数年来,跟随我的大臣老的老,死的死,年轻一点的,性情暴躁,人是精明能干,但不是治国之才,只可为臣,不可为君,是惟耽乐是从,贪图安逸,说不定会断送了巴蜀,伯益年青老成,倒是最好的蜀王之选。”

  子婴想到自己离家既久,很多事一时难以判断,想想又道:“儿臣今日看见它山那边在非时火猎,火过之处一片焦土。”
  杜不以为然:“天下大事,唯祀与戎。火猎也是为了祭祀之需。何况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从无困饿之忧。我儿真是多虑了!“
  子婴道:“即便如此,祭祀只要三牲即可,儿臣却看到猎来的緌驹、黄牛、羝羊简直数不清。”
  鱼杜呵呵大笑:“儿从宗周来,却不知宗周之事。想当年文王驱虎豹犀象以远之,天下大悦,民心收服,我仰慕至极。想我蜀山自古以来多的是毒虫猛兽,伤人嗜血,坏人性命,而今已得治理,岂不是大好事,我儿此次入蜀,不会不觉得天下太平,到处欣欣向荣吗?“
  子婴干咳一下,转而又道:“这次蜀地的雹灾,导致不少农田,房屋被毁,可谓损失惨重!”

  鱼杜一怔:“这是真的吗?瞿上城这里倒不严重,只是下了片刻。”
  子婴:“还有,刚才我路过公田,那里的奴隶怎么好像都是北地的。”
  弓鱼杜道:“是啊,那是前些年驰援宗周攻打其他方国,周朝赠予的战俘,有手艺的就去了青铜,瓷器,骨器作坊,没啥手艺的只好去种田了。”
  子婴道:“那些奴隶远离家园,已是心中苦楚难当,又被拘以劳役,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儿今日看到那些惨状实在于心不忍,不如放他们各自回家,和家人团聚,不愿走的让他们转为平民,给他们一块土地自耕自食,缴交税赋也是一样的,反正火猎之后荒地较多,何况我也看到,鱼国数年来,举兵帮助周人征伐,平民中老弱妇残居多,人丁匮乏,沿途看到耕种者尽为妇孺,不如允许奴隶成为平民后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以使川地人丁重新兴旺起来。如果不尽快补充人口,一旦西戎再来骚扰,怕是难以应付。”

  鱼杜欣慰地拍拍子婴的肩膀:“没想到你出去多年,确实长了不少见识,懂得不少治国之道,更难得的是有仁慈之心,,这对于一个君王是很重要的。自从与周朝来往,年年征战,岁岁进贡,损失不少人力,物力,可是不倚靠周朝,难以抵御西戎的骚扰,好在近一年来西戎遭各方国联合共击,安分多了。咱们蜀地蒙天护佑,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子婴沉思地点点头。
  鱼杜伸出手:“来,拉我一把,年纪大了,近来越来越容易困乏了。”子婴搀起父亲,觉得父亲的身体轻飘飘的,就像是随时会凋零的枯叶,心下不由一阵黯然。
  第二天清晨,朝食过后,蜀王鱼杜带着子婴二人徒步从东城门出来,向后山走去,要上山,车马是无用武之地的,何况按蜀王的话说,步行上山,不带随从,更透着诚恳。
  这座山上唯一的居民,他们今天要拜访的重要人物,就是蜀国的前一代国君鱼凫,瞿上城的创建人,40年前,他将蜀王的权杖亲手交给善于农事的鱼杜——今天的蜀王,赐予鱼姓,从此,他退居山林,自耕自食,逍遥自在。
  子婴右肩掮着一大袋黍米,左手拎着的口袋里是干肉和饴盐。从小时候起,父王每次上山都喜欢带子婴同去。

  记忆中,老蜀王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红润的脸庞,雪白整齐的牙齿,笑起来总是一仰头,然后“哈——哈——哈”把响亮的笑声直接送到对面的山谷,嗡嗡的回声能把头顶的树叶也震落几片,冷不丁落在子婴的头上,把子婴突然吓一跳。
  每次父子二人和他分别之际,老蜀王总是郑重其事地宣布,“噫,吾将不久于人世矣!”下回再去还是如此这般宣告,子婴听到这话总是偷偷地笑,父亲却立刻面色凝重,显得异常沉痛,深情地看着老蜀王许久,然后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气氛异常凄凉和悲壮。子婴不禁想到,这种游戏一定是两个人最喜欢玩的,不知道今天会重现这一幕吗。如果说当时年幼的子婴觉得此事相当滑稽,到今天,子婴反而觉得此中必有深意,而作为旁观者是难以理解的。

  山路平缓,倒也不太费力,一路上清泉潺潺相随,山花香透心脾,到处绿荫密织,火辣的热浪被挡在山外,山里只是一片清凉和寂静。
  到得山腰,一只灰背喜鹊仿佛迎客似的,对着他们唧唧喳喳一番,每飞一段,必落在他们的前路,看来在这个山上,人倒是稀见。
  山路转向北边,瞿上城遥遥在望,从山上看,城里行人如蚁,车马如豆,虽然细小了些,可也能大概看得分明,今日子婴方才恍然大悟老蜀王为何将他的居处落在牧马山的阴面了。
  再往前走,似乎没路了,一丛青碧的竹林挡住去路,老蜀王的居舍就在竹林之后,绿竹根根粗如儿臂,像一个个列队站得笔直的甲兵,威严地看着他们经过,走出竹林,眼前豁然一亮,一条青苔小路指向一排整齐的竹篱笆,绿篱上爬满刚吐蕊的金银花,一股药草的香味阵阵袭人,吸入腹中顿感周身清凉舒畅。
  蜀王轻叩柴关,唤了半天无人应声,子婴推开门,一座石屋静静矗于一棵高大的槐树下,树上的槐花落下雪白的花瓣铺满一地,看来老蜀王和老仆出门多时了。
  子婴把带来的东西放在屋檐下,回来扶父王在一块青石凳上坐定。两人坐了一会儿,不清楚老蜀王何时回来,正在踌躇之时,忽然屋后踱出一只朱喙黑睛的白鹤,黑色的尾羽,细长的腿,它来回走了两圈,偏着脑袋看了半天,似乎在以家宰的身份打量来人,二人不由脸上陪笑,这只老鹤陪伴老蜀王多年,老鹤这时也似乎认出故人,高兴之余翩翩起舞起来,巨大的翅膀一开一合,风力极大,连树上的槐花也飘落一些,子婴抬头去看,正看见从树上飘下一条白练慢慢落在地上,他连忙捡起来,只见上面是一行朱砂写的大字:

  日期:2012-09-29 10:04:25
  国将兴,听于民;国将亡,听于神。
  朱砂红艳如血,笔画灵动,犹如一只只活的蝌蚪。子婴认得,这是老蜀王的笔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