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榻之侧有虎狼--------漫话日本近代史》
第33节作者:
齐鲁青青 日期:2014-05-24 08:20:54
八、多事之邦
八、多事之邦(1)
国门洞开之后,闵妃也曾效法清日搞了一些改革,比如:仿照清国总理衙门设立了朝鲜统理机务衙门;向清国、日本派出贵族子弟留学;成立了朝鲜第一支近代武装“别技军”拱卫王宫等等。但也就干了这点事儿,然后就忙着抓钱玩闹去了。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闵妃大量启用闵氏族人和亲信, 闵谦镐(族兄)、闵台镐(族兄)、闵泳翊(侄子)、李最应(李昰应的哥哥、高宗的大爷、但却是闵妃的铁杆儿)等人纷纷上位。地方上闵妃的势力更是无处不在,史载“明成溺于私家,姓闵则无疏近一视之,数年之间,延及遐乡,凡闵姓者,扬扬凌厉,有啮人之势”,“虽流落必穷搜而拔擢之”。就是说只要沾亲带故,八竿子拨拉着的,你就是官。
这些人上台能干些啥?抓钱花钱呗!
闵妃自己也不闲着,生下王子李坧后,立下宏愿:要祭遍朝鲜名胜金刚山的一万二千峰,每峰祀以一石米、一匹布、一千清钱。正应了那句话:我高兴,我快乐,我就是要花钱!
王宫里,更是“每夜曲宴淫戏,倡优、巫祝、工瞽歌吹媟嫚,殿庭灯烛如昼,达曙不休”。
这么闹下来,国家好得了吗?国库空了,衙门里发不出工资,当兵的领不到军饷!(“ 府库仓廪枵然空虚,百官之颁禄难继,军兵之放料多阙”。)
日本人也不消停。除了抢购朝鲜的大米、生丝等物资,还作威作福横行乡里。更有那些武官、留学生、商人跑到没有开放的内地去,搞侦查、搜情报,时不时跟当地驻军打杀到一起。
1882年春天,朝鲜大旱。国家财政更加困难。政府决定裁撤一半的老式军队,同时扩编一部分别技军。那时,别技军只有大约400人,待遇好得出奇,教官请的日本人,武器是朝鲜最先进的火铳和洋枪,工资待遇也高。而老式军队已经13个月没有领到饷米了,其他的更不用提。旧式军人对别技军极度反感,称他们是“倭别技”。
让老子回家可以,拖欠的饷米得给我吧?政府这边费了好大劲儿决定先发1个月的军米。一个月的饷米也不够数,就想了一个谁都能想到的主意:把砂糠掺入米中充作军米。当兵的当然要理论,理论不清就动手打人,砸毁仓库,抢夺粮食。
1882年7月19日,汉城捕盗厅逮捕了为首的四名士兵:金春永、柳卜万、郑义吉、姜命俊,并决定将其斩首。
金春永的老爹金长孙、柳卜万的弟弟柳春万领着1万多裁撤的士兵和家属到武卫大将李景夏处请愿,李景夏同情士兵,可又不敢得罪闵家,就写了一封陈情书,要士兵们到闵谦镐那儿讨说法。士兵们到了闵府,没找到闵谦镐,却意外撞见了发放饷米的闵谦镐家仆,再看到闵府内金碧辉煌的殿阁、玲琅满目的珠宝,再也压不住火了,早把请愿放人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众人发一声喊,七拳八脚打死了闵府的家仆,闯进闵府打砸抢烧,冲天大火将闵府烧得一干二净,“芳烈闻数里”。
人也杀了,火也放了,一直象火炉似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中,大家冷静下来,这下子祸闯大了。
就此罢手回家,人没救出来,自己早晚也得挨收拾。接着造反,可该干些什么呢?众人七嘴八舌一议论,觉得只有找大院君李昰应做主,或许还有一条生路。于是浩浩荡荡跑到云砚宫来。
前面说过,李昰应被赶出京城后,先后有多批儒生上书,要求高宗把自己的老爹接回京城。闵妃流放了一批,杀掉了一批,可到底还是没挡住,李昰应还是回到了京师。但也只能住在云砚宫老宅里,闵妃派人全天候蹲守,不错眼珠看着他。
事件一起,李昰应就时刻关注着事态的发展。等到士兵们找上门来,李昰应觉得闹得动静还小了点,远不到出手的时候。于是,在云砚宫门前,对那些求助的哗变士兵说:我老了,不知道什么国家大事。当今圣上很仁慈,不会怪罪你们,都老实儿的回家吧。
这不行啊,回家就是等死。士兵们不答应。李昰应声色俱厉,喝退了士兵,又躲进了宫里。
暗地里却派人把金长孙、柳春万等人招进宫来,指点迷津,还是觉得放心不下,又让自己的家臣许煜化装成士兵混到哗变队伍里,引导、指挥这支队伍。
找不到任何关于这次密谈的史料,李昰应说了什么也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从事态此后的发展去做一些合理的推断。因为密谈之后,哗变队伍一改之前的不知所措,而变得目标明确,出手狠辣,有板有眼。
哗变士兵首先喊出了“打倒闵妃,驱逐倭寇”的口号,点燃了民间反闵排日的情绪,不少市民也加入到队伍里来。事件由最初的请愿,演变成起义,“壬午兵变”爆发了(1882年为农历壬午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