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精兵前往黄池与诸侯会盟,以在中原宣示自己的实力,大概夫差也想着告诉大家:老子我杀了伍子胥照样能把吴国耍得转,而且还要在天下称霸。吴国国内仅留下了些老弱病残,太子奉命监国。于是趁此机会越国发兵五万进攻吴国,这支部队所向披靡,不但打败了吴国国内剩下的兵士,还杀了吴国太子。这消息很快传到了在黄池会盟诸侯的吴王夫差耳朵里,但这么没脸面的事楞是给夫差压住没敢散播,既然来了就得把盟主的位置做稳当了再考虑其他,否则岂不是两边都落不着好。好不容易在黄池摆平了晋国,夫差当上了盟主,然后带兵回国并备了分厚礼给勾践请和。勾践看到厚礼后面吴国的大军,想着现在跟他们硬拼可能自己损失也不会小,于是接受了夫差的请求。
四年后,勾践再次发兵进攻吴国,这时候的吴国因为连年战乱民生已经疲惫不堪,没能经受住越国大军上下一心奋勇杀敌的气势。吴军被其围困三年,最后大败。夫差不得不重复当年勾践向其请和的举动,派公孙雄当说客,期望勾践能像当年自己对待他一样对待自己。勾践似乎有些妇人之仁,但范蠡却没放过这个机会。最终夫差掩面自杀,他的遗言倒是让伍子胥能瞑目了,“我已经没有脸面去见九泉下的子胥先生了。”而当年给勾践充当说客的吴国太宰伯嚭被越王诛杀。
吴国由此灭国,而勾践把当年吴国侵吞楚、宋、鲁的土地物归原主,这样的外交手段赢得了附近诸侯的广泛认可,于是在战国末期称霸。
范蠡在这时挂职而去,到齐国的时候派人送了封信给文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咱们的国君能同患难但不能共欢乐。你怎么还不走呢?”但这时的文种已经丧失了离开的时机,勾践赐了把剑给文种,说:“你教了我七种方法攻伐吴国,而我仅仅用了三种就灭了它。还有四种方法请你替我到先王那里去试试吧。”由此说范蠡的识人之能我看有些片面,就我们了解的历史来看,像勾践这样的国君太多太多了,也有太多太多的大臣如文种般的死于自己的功劳簿上。但范蠡的激流勇退却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远见卓识,这样的割舍不但之后因为崇尚儒家入世治国平天下的功臣们很少做到,即便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这样的事例也不多。
王位传到国君无强的时候,越国貌似实力不错,北伐齐、西伐楚,在中原跟诸侯们争一高低。在楚威王时期(也就是被秦国俘虏去的楚怀王的老子),越国要进攻齐国,但齐国国君很狡猾,派人游说越王无强:“越国如果不攻打楚国的话,根本就算不上称王称霸。”似乎打败楚国就是天下称霸的象征,于是无强转而进攻楚国。楚国的家底其实是给楚威王的儿子给败掉的,这威王时期的楚国可不太好欺负。结果可想而知,越国大败,连国君无强都被杀了,越国之前霸占吴国的土地基本收归楚国囊中,而越国原本自己的国土被其他几个公子分而制之,服服帖帖的给楚国称臣纳恭。
七世之后,到了闽君摇的时候,因为摇帮助反秦大军推翻了秦国家天下的统治,汉高祖刘邦就把大致今天的福建这个地方封给了摇。
日期:2010-05-12 23:45:38
古公亶父的子孙——吴国
记得周朝历史的朋友们应该记得“古公亶父”这个名字,对,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爷爷,姬昌就是他老人家隔代指定的接班人。正是因为隔代指定,所以姬昌的父亲季历自然就成了接班过渡人,而姬昌的两个大伯:太伯和虞仲(又为仲雍)就自觉地跑出都城,这一跑就跑出了一个诸侯国——吴国。
朋友们大致清楚,那时侯的吴国相当与现在的江苏和上海一带。而古公亶父时期周国大致定都在今陕西歧山(陕西省会西安西部约150公里),我上网搜索了下,从上海到西安的火车里程大致是1500公里,加上西安到歧山的150公里,就是1600公里左右。太伯和虞仲那时候的交通可没现在这么便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少不了的,我还真不敢想象他们走这一路花了多少时间?即便是走水路,由黄河直下,从今山东东营出黄海,然后沿海岸线往南,我的天!这得是多么了解地理的人啊!我党当年的长征跟他们比起来几乎是小儿科了,因为就直线距离来看瑞金到延安要比西安到上海近,关键是人家可没地图。这俩家伙看来还真没打算给他们老子送终,我琢磨着这一来一回,即便是走得快的一辈子也都过去了。
不管有多难,即便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结果到了荆蛮之地,到这我有点晕,荆蛮不是一直都是楚国的专利嘛?怎么吴国也用上了?还是不求甚解的好,大概就是边远山区的意思吧,先跳过,以后再考。荆蛮有不少土著,觉得太伯人不错渐渐的紧紧围绕在太伯周围,高举吴国旗帜。按说像太伯这样的仁义之士应该子孙满堂,但可惜的是,他膝下无子,于是他把领导的位置交给了弟弟虞仲。这种高尚情操在当初其父亲要立小儿子为接班人的时候,太伯就发扬过一次。由此证明在我们这个国度争权夺利才是正常行为,一而再的发扬高尚风格对传宗接代不利。
虞仲的曾孙叫周章,其在位的时候,周武王(也就是周章叔叔辈儿的)已经攻克了殷商,正四处找他大爷们的子孙,可巧找到了周章,于是武王大方的把吴地封给了周章。并让周章的弟弟虞仲(这名字取的)到周朝北面的夏墟(也就是当年夏朝的国都那破地方)当诸侯,也就是虞国——之后被晋国假道伐虢的时候给一并灭了(记得唇亡齿寒这个典故的应该知道)。周武王这封地有点不仗义,把人家兄弟俩分开那么远的路,即便是今天坐火车没个一天一夜这两兄弟也见不了面。可这虞国毕竟属中原之地,不是荆蛮(大致是今天山西境内),虽说是中原人士了,但似乎周武王并不是出于调侄子过来享福的目的,北方可是有不太安分的犬戎在虎视眈眈,替周朝看守北大门才是武王真正的想法。
虞国可惜不太争气,公元前655年被晋国送了几匹马就给灭了,当然这也已经是东周时期的事了。虞国被灭没多少年,吴国开始走向了辉煌。
吴王寿梦二年(公元前584年),看来这蛮夷称王还真不客气,楚国称王也算是有比较详细的历史时间;吴国是在寿梦时期开始称的王;但越国根本就连招呼也不打,这让我考证起来比较麻烦,于是暂时撇下不管。比起中原诸侯们称王的时间来,他们可就早了不少于200年。看来有文化的人是坏在骨子里,虽然假惺惺的不称王,可坏事没少干。接着说,这一年楚国一个大夫叫申公巫臣因为怨恨大将子反而跑到晋国去,而晋国把他派到吴国去。这一去就彻底改变了吴国落后的军力,也从此开始吴国跟中原国家算是打上了交道。其实晋国派申公巫臣到吴国就没按好心,吴国在楚国的东南方向,晋国这是锻炼一个落后的国家来一起对付楚国。果然,吴国开拓了视野之后就拿楚国来开刀,谁让楚国得罪了它的大恩人呢。这一战输赢不详,大概是得不到什么好果子,毕竟这时候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没死几年,儿子楚共王虽不济,但却不是像楚怀王那样的败家子,这时候楚国的国力还是相当的强。
日期:2010-05-13 22:07:56
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撒手人寰,留下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这老四季札是个牛人,具体怎么牛后面会讲到,吴王寿梦死前就想把王位传给他,但季札对这根本不感冒,一再避让。这避让可不是虚情假意的,为了显示真心他甚至跑去当农民,确实有点他祖宗吴太伯的遗风。结果长子诸樊即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