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开始读史》
第27节

作者: 专为指甲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说是兄弟,可性格却不相同。微子启天天的忧国忧民,而商纣却忙着享受生活。因为考虑到商纣始终听不进劝谏,微子启对自己的前途感觉到一片茫然,有了死的念头(我就纳闷了,古中国的臣子们怎么就那么一心为公、执政为民?像微子启这样身居高官,吃好喝好还考虑那么多干嘛?现在除了在《新闻联播》里,身边怎么就发现不了这样的好官呢?),于是跑到太师(箕子)和少师(比干)他们面前抒发郁闷。太师箕子奉劝微子启:“如果用你的死能换来纣对国家的认真治理,那没得说。可关键是即便你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你的死有什么意义呢?不如离开这是非之地。”于是微子启接纳了箕子的建议。由这个建议我们大致知道,至少少师比干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否则也就不会有之后比干被剖心事件的发生。

  箕子,是纣的叔父。商纣最初使用象牙筷子的时候,箕子感叹道:“现在用象牙筷,之后一定会用玉杯,等到用上了玉杯,就一定想办法把远处的奇珍异宝归为己有。车马宫室的豪华也必将从此开始了,国家就会因此得不到振兴。”
  为了不被箕子的言论牵着鼻子走,我对大象以及玉杯的历史进行了必要的考证。结果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解决了我的疑问,经考古发现妇好大约为商帝武丁之妻。武丁是谁呢?盘庚的侄子,盘庚迁殷的故事已经在之前介绍商代的时候提过,盘庚死后他的两个弟弟小辛和小乙相继即位,之后小乙的儿子即武丁即位。武丁时期到商朝末代帝王纣大致还有200多年。妇好墓内就已经发现了玉簋(读,鬼。是一种盛饭的器具)和象牙杯,大家千万别以为武丁也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国君,其实刚刚相反,商朝的“武丁中兴”说的就是他。

  其实商代国君用象牙制品也不是多了不起的事。河南的简称“豫”在甲骨文里大致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商朝中原一带,大象就如同现在的印度一样,比较常见。你们说说,这箕子不是没事找事嘛?国君用个象牙筷子怎么了?用个象牙筷子你就联想到用玉杯了,可即便是用了玉杯了又能怎么滴?祖先都不是这么用的嘛,人家还用来了“武丁中兴”了呢!所以我到现在仍然对商纣是否如历史书上写的那个样子存在很大的疑问。

  箕子教训完商纣之后也感叹这个侄子不听劝,就叹气道:“作为臣子劝谏君王而君王不纳谏,自己就一跑了之,这样就张扬了君主的恶而自己取悦于民,我不忍心这样。”于是他就装疯。你们看看这家伙多不地道,之前还劝微子启跑路呢。
  日期:2010-07-05 23:02:48
  比干也是商纣的叔父,看见箕子劝谏君王导致装疯卖傻,就说:“国君有过错而不以死相争,那老百姓得有多无辜啊!”于是直言相谏,结果商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都有七窍,我不信真是这样的吗。”于是杀了比干,挖了他的心来验证。这种死谏的事情我一听就浑身冒鸡皮疙瘩,即便是直谏,能虚心接纳的君王有史以来又有多少呢?我倒认为作为臣子在进谏君王的时候也要考虑考虑方式方法,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君王能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既然目的明确,那手段就很重要,切切别把劝谏当成了是目的。比如伍举劝谏楚庄王那段:“有种鸟三年都不飞不叫,那是什么鸟?”效果就不错。千万别闹得进谏没有收到丝毫的效果,结果自己还是死了,虽说出发点是为了百姓,结果百姓还是没有得到实惠,这明显是双输的策略。如果非要说有赢家的话,那唯一的赢家就是死了的人,他赢得了生前身后名。之后的历史中许多沽名钓誉之辈就是故意以劝谏为目的来蒙蔽世人的眼睛,为自己名声不惜陷君王于不义。

  周武王革命成功后,微子启手持祭祀器具来到周武王部队前,袒胸露背跪着向武王请罪。于是周武王放过了微子启,并让他仍旧做自己的官。我还真搞不明白,之前微子启的忠臣形象是怎么装出来的?这样的人居然还被孔子说成是“三仁”之一——微子启、箕子、比干。我倒是佩服起了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虽说这两个人不是自焚了仍被周武王割了脑袋示众的商纣的兄弟或者叔父、甚至不是商朝的臣子,他们还曾一度因敬佩周文王而跑去歧下参观生活过一段时间,而不食周粟的做法应该能让某些以忠臣、谏臣自诩的人感到汗颜,因为这些曾经的忠臣们现在倒跪着跑出来要官做了,或许他们想的是要把周粟吃完并以这样的方式给商代报仇吧?

  武王封商纣的儿子武庚接续殷商的祭祀,并派出管叔和蔡叔辅佐他。封箕子到朝鲜(应该就是今天所说的朝鲜),而且可以不受周的领导。
  周武王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成王年纪还小,周公辅政。而当年被派去名为辅佐实为监督的管叔和蔡叔这两个二百五大概是被武庚给统战了,三个人带领部队进攻成王和周公。结果被周公三下五除二就杀了武庚和管叔,蔡叔也被流放了。于是微子启这时候派上用场了,代替武庚管理殷地祭祀先祖,国名正式改为宋。
  日期:2010-07-07 20:06:07
  微子启死了之后让他的弟弟衍即位,也就是微仲。微仲死了之后,他自己的儿子即位,是为宋公稽。这里的“宋公”到底是谥号,还是指宋国公?说是谥号吧,听说过惠、灵、怀等等做谥号,可没听说过有以“宋”为谥号的;说是指代宋国国君吧,可接着司马迁就写了丁公、湣公、炀公。唉!幸好我们只是为了粗通历史,暂时丢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证考证。

  N年之后,到了宋宣公。这宋宣公是之前齐国历史里介绍的那位稀里糊涂死在齐国的鲁桓公的娘舅。这宋宣公的太子名叫与夷。宣公十九年(公元前729年),这位国君一病不起了,于是他叫来了自己的弟弟和,接着立下遗嘱:“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是天理。我要立和为宋国国君。”这是哪门子天理啊?就为了“兄死弟及”这几个字换来了多少的宫廷惨变!和当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推脱数次,最终拗不过他这位快过世的老兄,答应了。

  宣公死后,和即位宋国下一任国君,是为宋穆公。“穆”字大家大致明白,是个比较好的谥号,比如周穆王、秦穆公等。这位和同志好在哪呢?穆公九年(公元前720年),和病重,他召来了大司马孔父,说:“当年我哥哥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把国君的位置交给我,让我在这个位置上爽了一把,我永生不能相忘。我死了,一定要立与夷为国君。”孔父说:“可大臣们都希望立您的公子冯做国君。”穆公一再坚持,并把自己的儿子安排到了郑国。于是当年八月,穆公死,与夷即位,是为宋殇(读,伤)公。

  宋殇公元年,卫国的公子州吁杀了自己的国君自立,因为想要得到诸侯国们的认同,州吁派出使者到宋国告诉殇公:“您的堂兄弟冯现在在郑国,这是个后患啊!不如我们一起去攻伐他。”既然谥号为“殇公”,大致就有点二百五,结果就听信了州吁的建议,一起派兵攻打郑国。就是这次出无名之师,导致宋国之后连年征战或被征战。

  殇公九年,大司马孔父漂亮的妻子外出的时候遇上了太宰华督,这华督倒也色胆包天,就为了这个女人不惜派人到处在国内扬言:“殇公上任十年功夫,战争就有十一次。这都是大司马孔父的罪过,我要为民除害。”这华督看来是有两把刷子,你想杀孔父就找点别的理由啊!把国君扯进来干什么?这不是说宋殇公用人失察嘛!其实不单是殇公,之后几任宋君都混得挺憋屈的。同年鲁国公子挥弑杀了国君鲁隐公,鲁桓公即位。

  日期:2010-07-07 20:57:5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