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被妖魔化的国企内部:国企记事》
第24节作者:
上官二少 日期:2013-09-15 22:22:15
那次例会,高层领导席上出现了一个陌生的人。
当时赵怀银没有过多的介绍那个人,只是简单的几句话:这位是肖总,集团派过来筹建新厂的老总。
会后,林兴便着手挖掘肖总的相关信息。可惜的是,那次会议之后,肖总似乎消失了,根本见不到人影。以林兴的钻营打听,所得消息竟然也十分有限。
林兴在私下了猜测:赵总是故意淡化处理肖总的,因为肖总毕竟是“上头”来的人,影响力绝非一般,对他应该有很大的威胁,于是他便利用“地头蛇”之便,淡化肖总的地位。基于这种分析,林兴虽然想跟肖总搭上关系,赶上新厂筹建这班车,但是无奈连人都见不到,只能继续跟赵总搞好关系。
肖总虽然没来,但是新厂筹建的步伐一点也没有停止。好像有一双看不到的手在操纵着。
先是成立筹建部,由肖总这个看不见的人全面负责,然后是从各个地方调人。
从工程部调走了两人,分别是刘杰和李东文。
大家都看的出来,那几天林兴异常的失落。他一直将希望寄托在新厂的筹建上,结果却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打击他的不仅仅是新厂的筹建跟他没有关系,还在于调配的人对于他也是一个打击:刘杰好歹曾经参与过工程,说起来是有经验的;那李东文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竟然也被抽调到了筹建部,凭什么?
这是对林兴能力的怀疑。
不管怎么样,林兴颇多微词。在林兴的心中,促成这一切的根源,正是王猛。
从此以后,他跟王猛注定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林兴这么想的时候,似乎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王猛也是失败者之一。
日期:2013-09-20 19:53:52
第二十章:站队问题
后来有很多人跟黄欢探讨过站队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意见是应该站队,并且举了种种事例。黄欢对这些意见一笑置之,现实的情况往往不是理论那么简单。
比如林兴,他站队是为了摆脱目前的窘境,他想更进一步。但是这样,他就得罪了另外一个阵营上的人。如果站队的时候还没有排上号,这实在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对于黄欢自己,如果说站队,要么是站在王猛这边,要么是站在赵怀银这边。可黄欢想来想去,如果站在王猛这边,很多事情直接归赵怀银管,加上赵怀银是总经理,自己还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如果站在赵怀银那边,王猛是自己的直接领导,说起来也有提拔之恩,王猛只有一怒,很多工作黄欢是没法开展的。
再说,黄欢自己也不是那种喜欢勾心斗角的人。既然左右为难,那一切就尽量按规矩办事。
如果说站队问题对黄欢一点触动也没有也是不对的。曾经有人跟黄欢说过一句话:如果不站队,遇到大风大浪就过不去。
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财务总监就是一个例子。
有句俗语叫做“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一只蚂蚱落水了,另外一只为了保全自己,会千方百计的拯救它。
如果两只蚂蚱没有绑在一条绳上,一只落水对于另外一只最多只是一点触动,是否拯救很可能只是看心情或者安全度。
黄欢的想法是:有没有第三种可能?
如果有的话,这第三种可能就是:不要成为蚂蚱……
日期:2013-09-21 08:19:58
第二十一章:派系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新闻。我们对现行的生活太过于熟悉以至于感觉到无趣了。
国环老厂很正常,很平静了。所以,当新厂开工的消息传来,一时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那些到过新厂工地的人每次翻开手机里拍摄的毫无美感的工地图片,总能吸引一大堆的脑袋凑过去。
平常的那些工人,对于新厂只是纯粹的好奇。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新厂其实就牵扯到权力的分配了。
因为离的相对较远,黄欢没有去过新厂。但是有人告诉黄欢,那边新成立了一个供应部,让黄欢要早做准备,早作打算。
其实那些话等于是废话。在国企中,决策的层面,中层是没有话语权的。
很快,赵怀银跟黄欢打招呼,说新厂筹建物资供应暂时由夏炎执行,让黄欢配合。
黄欢感觉到困惑了。之前夏炎根本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人,怎么会突然将物资供应这样要害的事情交给他呢?
有一天,林曦给黄欢打电话,黄欢提出了这个疑问。
林曦笑道:“你真是没有政治敏感性啊。你想想这些新厂筹建调过去的团队都是些什么人?”
黄欢还是不明白。
“那些人,要不是上面拍下来的钦差大臣,要不就是赵怀银的老乡,他其实是想建立一个派系了。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的打败王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