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傀儡皇帝们的悲催生活》
第4节作者:
溪亭赏月
此女登基后,胡太后左思右想,忽觉此事做得过于鲁莽和荒唐,一但被人揭破,无法向国人交代,紧急下了一道懿旨,羞羞答答地宣称:“新皇实际是个女孩,不宜为帝。已故临洮王元宝晖的世子元钊,是孝文帝的嫡系后代,可立其为帝”。于是,作为已故皇帝元诩的叔伯侄儿,元钊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胡太后选择他的原因,是贪其年幼,易于控制,自己好独揽大权。
人算不如天算。胡太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是被已经成了鬼的儿子元诩算计了。元诩生前,曾下密诏给车骑将军、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要他率军入都,胁迫太后放权。尔朱荣是东汉末年董卓一类的人物,野心勃勃,无事尚要生非,何况又有皇帝的命令呢!收到密诏后,毫不怠慢,马不停蹄地杀奔京城。走至半路,元诩又暗中让他就地待命。尔朱荣止住部队,静候元诩的指示。不料消息走露,促使胡太后抢先下手害了儿子。
元诩的死讯传来,尔朱荣认为机不可失,正好可以借题发挥,挥师攻打首都洛阳。兵临城下,胡太后气定神闲,从容不迫,自以为有克敌制胜的法宝.她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拜将仪式,请出了黄门侍郎李神轨,任命他为大都督,率军迎敌。李神轨是胡太后的情郎之一,好言大话,善于自我表扬,深得太后宠爱,而且太后对他的“功夫”深有“体验”,指望他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可惜的是,床上功夫比不得马上功夫,温柔乡里的手段在血腥杀场上没有用武之地。李神轨趾高气昂地来到阵前,猛然听得别处失利的消息,吓得“花容”失色,弃军而逃。尔朱荣拥兵而前,直入京城。
胡太后情急之下,决定临时抱佛脚,下令宫中美女剃发出家,自己也变身为尼。豪华的宫殿,翻作了清静的尼庵。揽镜自照,胡太后觉得自己有几份菩萨的模样,心中狂喜:有佛祖保佑,尔朱荣能奈我何!
胡太后又一次失算了!尔朱荣是个杀人的魔头、欺佛的祖宗,从来不管什么佛门净地,更不怕来世报应,于四月十三日打发来一群长着黑瘆瘆胸毛、尚未进化彻底的兵丁,如虎入羊群,将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一体擒拿,押至河阴。
胡太后见了尔朱荣,不慌不忙,拿出了惯用的温柔手段,娇娇滴滴地哄着这个混世魔王,意图将他收服在自己的石榴裙下。尔朱荣是条真汉子,不为女色所动,或是对尼姑不感兴趣,拂袖而起,断喝一声:“淹死他们!”
可怜的元钊,就这样被沉入了滔滔东去的黄河,成了胡太后的殉葬。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三岁。
日期:2014-03-10 18:42:01
四 宣统皇帝溥仪(1906--1967)
溥仪,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任皇帝,年号宣统。
溥仪62岁的人生,颇为复杂:三岁登基,三次称帝;由中国的“儿皇帝”,变身为日本人的傀儡;由皇帝沦为战犯,由战犯而为公民。巍峨的紫禁城见证了他坎坷的经历,沉重的历史记载了他人生的轨迹。
光绪二十三年(1906)正月十四日,溥仪出生于北京。他的生父是后来成为摄正王的载沣,祖父是第一代醇亲王奕譞,曾祖父是道光皇帝旻宁。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九日,溥仪登基,时年三岁。他之所以能够幸运地或不幸地戴上这顶前58年间父祖两代都与之无缘的皇冠,是由于两个缺一不可的原因:一是他的前两任皇帝都没有留下亲生骨肉;二是慈禧太后的“提携”和“恩典”。
有着296年历史的大清王朝,先后有12人登基为帝,这些天子的生育能力与国运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未入关前,满清政权正处于上升期,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二人共生育了27个儿子;在最为兴旺发达的“康乾盛世”时期,康熙与乾隆这对祖孙皇帝,居然共有五、六十个儿子入帐;而在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割地赔款,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最后三任皇帝:同治、光绪、宣统兄弟叔侄三人,竟然颗粒无收,无儿无女,他们在人间自称“寡人”,在阴间也是孤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溥仪的叔父光绪皇帝载湉病危,风烛残年的慈禧老太后对此并不意外,甚至早已心中有数,她下达了一道懿旨,任命光绪的同父异母弟载沣为摄政王,并让他将儿子溥仪送入宫中“读书”。这等于向大清的子民宣布,光绪百年之后,溥仪是确定无疑的皇位继承人。
懿旨下达的第二天,光绪病亡;第三天,慈禧去世。半个月后,溥仪的生父、摄政王载沣为儿子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清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寒冷冻僵了大清国的三角龙旗,一切都显得毫无生气,更不用说是喜气了。溥仪身着小小的龙袍,头顶沉甸甸的皇冠,在金銮宝座上坐立不安,双目惶恐,欲哭无泪。他从未见过如此怪异、杂乱的场面,门里门外,黑压压的一片,高矮胖瘦有须无须的人们,跪在他的面前,南腔北调、有气无力地齐呼万岁。溥仪“哇”地一声,敞开了喉咙,连哭加叫:“我不挨(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在)这儿,我要回家!”单膝跪在旁边的载沣,急得伸手死死摁住儿子不停扭动的身子,嘴里哄道:“别哭,别哭,这就完了,这就完了!”
父子二人的对话,清清楚楚地传到了跪着的文武大臣的耳中,他们面面相觑,心生不详之感:皇上说“要回家”,这里是谁的家?摄政王说“这就完了”,谁要完了?
仅仅过了三年,即1910年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起义,全国各地群起响应,清王朝摇摇欲坠。把持帝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北洋军的袁世凯,以武力为后盾,以列强为靠山,玩弄两面手法,一方面诱使孙中山让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另一方面逼迫清廷自行退位。
1912年2月12日,溥仪攽布退位诏书,大清王朝宣告结束。
退位后的溥仪,依然居住在紫禁城,作起了“关门皇帝”,继续保留其宣统年号。民国政府答应负责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并每年拨出版400万两白银供其享用。
1917年6月,安徽督军张勋借口调停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的矛盾,率五千“辫子军”入京,控制了首都。7月1日凌晨,12岁的溥仪在张勋、康有为等人的簇拥下,来到太和殿,宣布“复辟”,再次成为大清帝国的皇帝。
可惜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十二天,张勋的部队便被段祺瑞等人打垮,其本人逃入荷兰使馆,溥仪也不得不再次退回紫禁城,关门大吉。
七年以后,即1924年11月,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软禁了民国总统曹锟,又用刺刀逼迫溥仪离开了紫禁城。冯玉祥外号“大炮”,的确不同凡响,炸掉了“活老虎”总统,轰走了“死老虎”皇帝,着实威风了一阵。这一年,溥仪19岁。
出宫后的溥仪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北京什刹后海的醇王府(俗称北府),这是时隔16年后他第一次回“家”,16年前登基时的要求终于得到满足,只不过此时他改变了主意,不想回家了。他想要以国为家,作全中国的大家长。复辟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