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傀儡皇帝们的悲催生活》
第22节

作者: 溪亭赏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四人帮”中,王叔文地位最低,他得听王伾的,王伾听李忠言的,李忠言听牛昭容的。王叔文自诩为智多星,所以挂起了狗头,当上了军师。
  每遇朝廷大事,都由王叔文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拟定方案,最后由牛昭容拍板,然后交与宰相韦执谊等人去执行。牛昭容真得很牛!历朝历代,病重或垂危的皇帝身边,都会有这样一个女人,替皇帝发号施令。
  王伾面貌丑陋,操一口别人难懂的江浙土语,李诵当年却能听明白,被他哄得笑逐颜开。此人爱财,大肆索贿,在家中专门制作了一个大柜子,用来收藏金银财宝。两口子白天数钱,晚上以柜为床,即结实又防贼还放心。
  “四人帮”的周围,聚集了一批爪牙、轿夫、吹鼓手。他们互相吹捧,彼此拍马,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自称伊尹、周公、管仲、孔明,目中无人,小视天下。凡其同党,皆可越级提拔,随心所欲,不拘常规。
  他们不时在大庭广众中大大咧咧地扬言:“某人可当某官!”不出一二日,此人必然高官得作,鲜衣怒马,招摇过市。二王门庭若市,夜夜灯光辉煌,大门洞开,黄白之物,一拥而入,滚滚不绝。
  要见二王,实属不易,因为他们日理万机,公私兼备,实在无法及时接见来自祖国各地的求官拜佛者。来人无奈,只好在其住宅附近苦候。饭店、酒馆人满为患,为求一个座位,居然要花一千钱。二王为左邻右舍的买卖人带来了商机,拉动了一方经济。

  日期:2014-04-11 18:36:46
  (三) 被迫禅位
  李诵的病情越发沉重,群臣议论纷纷,都想早立太子,把皇帝从繁重的国事中解脱出来,好让他老人家安心将养。
  二王企图长久专权,担心立了太子,他们的权威会受到挑战,抵死不从。

  宫中的大太监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人,痛恨二王专权,一起跑到李诵面前,要求册立太子,实际上是逼昭容牛氏、李忠言二人表态。二人抵挡不住这群公公的攻势,被迫同意。
  永贞元年(805)三月,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人应召金銮殿,商议太子人选。牛昭容等人认为李诵的长子、广陵王李淳英气逼人,不易控制,阴谋另立他人。
  郑絪以国事为重,力主立李淳为太子。他见牛昭容不给自己传达,急中生智,写了一张纸条,上书“立嫡以张”四个大字,在李诵面前呈上。眼斜手颤的李诵,忽然明白过来,眼冒绿光,连连点头。牛昭容无法捣鬼,含恨同意,李淳当太子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四月初六,李诵被人抬上宣政殿,亲自册立李淳为太子,改其名为纯。百官相贺,有的甚至喜极而泣。王叔文心中忧惧,却不敢开口反对,嘴里嘟嘟囔囔,细听才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俨然一副临终前的诸葛孔明的模样。

  王叔文不甘失败,翻了翻锦囊,寻出一条妙计,让牛昭容在李诵面前花言巧语一番,决定任命右金乌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同时,以自己的亲信韩泰为范希朝的行军司马。此举的目的,是剥夺宦官们的兵权,并用韩泰架空范希朝,以便把军队掌握在“四人帮”手中。
  太监们也不是好惹的。一方面,他们设法解除了王叔文翰林学士之职,使他无法参与帝国权力中枢的事务。王叔文大惊,惶惶不可终日。王伾也有同感,且担心失去王叔文这个“智囊”,接连上书,终于为王叔文讨回了一点颜面,让他仍任翰林,但没有学士称号。
  另一方面,太监们密令他们所控制的将领,拒不拜见上任的节度使范希朝,使之成为“光杆司令”。王叔文掌权军队的算盘落了空,又见大势已去,遂借口母丧辞职。
  “智囊”去职,王伾失意,但仍不死心。他天天跑到宫中太监那里,喋喋不休地请求让王叔文重新出山,担任宰相,且掌兵权。宦官们岂有答应之理!情急之下,他一日三上奏折,企图打动李诵。
  此时的李诵,已从牛昭容、李忠言手中转移到俱文珍等大太监手中。王伾的奏章,如泥牛入海,不见回音。他心知不妙,坐卧不宁,到了天黑时分,大叫一声:“王伾中风了!”轰然倒地,做抽搐状,被人抬回家中,闭门不出。王伾不愧是李诵的“忠臣”,连装病都要和皇上保持一致。
  永贞元年(805)八月初四,以李诵的名义下达的诏书说:“令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五天后,李即位,是为唐宪宗。
  “二王”的结局很惨,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亡;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第二年被赐死。“四人帮”中的牛昭容、李忠言不知所终。
  第二年,即元和元年(806)正月十九,李诵在兴庆宫病情恶化,在不言不语中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这样的结局,实在是一种解脱,应该为他庆幸。
  日期:2014-04-12 15:16:05
  三 、 宋 光宗赵惇 (1147-1200)
  南宋的第三任天子,姓赵名惇,也是一个病夫皇帝。

  他的病并不罕见,在城乡的各个角落都有他的病友。他们衣裳褴褛,行为怪异,主要以垃圾为食,吃饱了就展示自己的才艺,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唱,有的说,有的睡,有的吓唬女人,有的还成了“犀利哥”。
  这类可怜人的病,学名叫“精神病”,俗称“神经病”,都是大脑功能紊乱惹的祸。
  “神经病”能不能当皇帝?历史上没有先例,但皇帝要是的了神经病,照样当皇帝,只是当不长了。赵惇就是如此。
  赵惇出任皇帝时四十三岁了,正值壮年,精神饱满,一看就是皇帝的料。仅仅过了两年,他就发了神经,人称“疯皇”。他的病,三成是老爸急出来的,七成是老婆吓出来的。

  (一) 老爹难死
  赵惇的父亲,是南宋孝宗赵眘(慎),是个大大的孝子,孝顺的还不是自己的亲爹。
  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南渡,在临安(今杭州)建立一个小朝廷,史称南宋,他本人被子孙们尊为“高宗”。
  赵构登基前爵封“康王”,其实一点也不健康,身边美女如云,昼夜耕耘,只收获一子,不幸早夭,此后再无生育,成了“糠王”。不得已,他传位于远房侄子赵眘。这样一来,赵构不仅后继有人,而且还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当年,赵匡胤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取皇位建立北宋后,为了防止因为后代年幼而使政权落入他姓之手的情况发生,在母亲杜老太太的建议和主持下,赵匡胤与赵匡义(光义)、赵匡美(廷美)亲兄弟三人定下了传位顺序,即赵匡胤死后传位于赵匡义,赵匡义传给赵匡美,赵匡美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以此类推,以保证大权始终掌握在赵家的成年男人手中。
  赵匡胤不明不白的去世后,赵匡义(光义)当了皇帝。二十二年后,临终前的赵匡义(光义)当了一回逆子,没听死去多年的老娘的话,软禁了兄弟赵匡美(廷美),逼死了侄儿赵德昭,让自己的儿子赵恒接了班。真不知道他有何面目在地下与母亲相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