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宫名之惠妃》
第33节

作者: 汉韵依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5-24 20:25:44

  觉罗氏摇头,“并不认得,今儿是第一次见,”说着,她抬眸看了看太皇太后,迟疑道:“不过,看她的容貌,倒与惠妃娘娘有几分相似,不知是甚么缘故……”
  内殿之内,芷蘅与沈宛相对而坐,静了须臾,谁也不曾开口讲第一句话。
  过了一会儿,芷蘅才轻声问道:“这些天,在这里可受过甚么委屈?”
  沈宛缓缓摇头,“不曾,只是如今,要连累你了,”她抬眸看着芷蘅,又问道:“小元子他可还好?”
  芷蘅答:“方才见到他了,倒是没受什么伤。”

  说罢,又静须臾,后来是沈宛忍耐不住,问道:“你难道不想问问我,跟小元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吗?”
  芷蘅答道:“想问,只是怕你不愿说,在想要怎么开口问罢了。”
  沈宛听了,轻轻笑:“你倒是很有趣。”说罢,也不说小元子的事情,只开口问了句:“你怕死吗?”
  “怕,自然怕,”芷蘅脱口而出。
  日期:2014-05-24 20:26:46

  是的,她怕死,或许只有经历过死亡的人才知道,等待死亡是件多么残忍的事情。纵使上辈子的那场空难并未让她死亡,而是让她的灵魂以这种奇异的方式重生,她还是时不时地回想起那天夜里,当飞机剧烈地摇晃着下坠,周围的空气压迫得她连呼吸都困难时的感觉。
  因此,她怕打雷、闪电,因为那些从天上闪过的光电,总会让她想起那个残酷的夜晚。
  自然,她更怕死亡。
  沈宛听了,便没再说甚么,只是看向她的目光,多了一点轻视。
  芷蘅注意到她的目光,知她在想甚么,便整理了一下凌乱的思绪,道:“你不必这样看着我,怕死并非是甚么令人耻笑的事情。我不止怕死,我更怕白死,死的毫无价值和意义。你也不必说些甚么视死如归的话,若能好好活着,谁不想好好地活着呢?”
  沈宛轻笑,“你说的是,”说着,她抬起手来,缓缓地抚了一下自己的脸颊,又道,“你不觉得,我们两个的容貌,有些相似之处吗?”

  日期:2014-05-25 12:45:31
  仔细看看,她二人的容貌确实有六七分相似,笑起来都是一副眉眼弯弯的样子。不同的是,这些年来,芷蘅身处深宫,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优雅与妩媚。而沈宛则受诗书的熏陶,别有一番恬淡与清傲。
  芷蘅抬眸,见沈宛正满脸探究地看着她,心思一动,却道:“世上之人,容貌若有相似也是平常之事,想是,我与姑娘前生有缘罢。”
  沈宛轻轻笑,垂眸忖了一会,轻声道:“不止前生有缘,今生亦是有缘的。”
  芷蘅心里涌起一股不安,直觉地回避着她:“是啊,既然遇见,自然算得上是有缘。姑娘这样说,自然是不错的。”
  沈宛听了,轻轻一笑,又道:“不知娘娘可愿意听听沈宛的身世?”
  芷蘅一忖,对这个在历史上并未记下任何身世故事的姑娘也很好奇,便轻轻点头:“姑娘请讲,洗耳恭听。”
  日期:2014-05-25 12:47:15
  沈宛慢慢地收敛了笑容,眸中也浮上一层凄凉,轻声道:“那时,还是满清刚刚入关后不久,顺治皇帝在位的时候,我们乌程南浔镇有个名为庄廷鑨的富户,因病而眼盲,便欲效仿左丘明著写一部史书,又因自己对史实所知不多,而去买了前明天启朝大学士朱国祯的明史遗稿,并招揽江南一带的才子加以编纂。这就是因此,便惹上了祸端。”
  芷蘅安静地听着,听见“明史”二字时,才恍然大悟,原来竟听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的故事。
  果不其然,沈宛又继续道:“那些江南才子们,对满清一向不满,便在依旧书中奉遵明朝年号,还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之事,并增补明末崇祯一朝事,对满清统治者以‘蛮夷’相称。因而,便招来了他们的反感,那批江南才子也遭受了灭顶之灾。”
  文字狱是清朝统治时期,常用的文化压制手段,成千上万的文人才子皆死于满人的屠刀之下。这些事情,芷蘅曾在历史书上读到过,可如今见沈宛讲的泪珠涟涟,她还是微微地心疼了一下。
  日期:2014-05-25 12:48:33
  沈宛抬眸看了她一眼,又道:“我父亲,便是那些江南文人中的一位。其实,他参与编撰的部分并不多,只是在成书上署了一个名字,便为我们全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芷蘅心里一惊:“全家?!”

  沈宛轻轻冷笑,“是啊,全家!”她轻轻抬眸,目中皆是阴冷和恨意,“那些满人究竟是有多凶残,当时的庄廷鑨已然去世,他们却还要开棺焚骨,其弟被凌迟处死。凡是在书上署了名字的文人,皆是满门抄斩。就连作序、校字、刻字、印刷之人,皆惨遭屠戮。你说,他们难道就不怕遭报应吗?”
  芷蘅一时语塞,那种惨状,可想而知,还能再说甚么呢?
  沈宛看着她落泪,又道:“当时,我娘已经怀上了我,一个丫鬟替她而死,而她乔装打扮之后,被家丁护着出了家门,逃到了一个荒芜的田庄中,独自生活了几个月,直到将我生了下来。”
  芷蘅轻道:“有娘照顾,你的日子,总会好过些罢。”

  日期:2014-05-25 12:49:56
  沈宛苦笑:“若是那样,倒是好了。”她拭泪,缓了一下心绪,定了定心神,才有继续开始说,“我娘还未出月,便得知沈家被满门抄斩之事,也知我爹的那些朋友竟无一幸免,在此事的刺激之下,竟然大病了一场,幸得当时路过的老乡相助,才侥幸捡回了一条命。又过了数月,我娘觉得自己可能撑不了多久了,便想将我送至在苏州大伯家里照顾,于是便寻了船只一路北上往苏州去了。不想,到了苏州后才发现,大伯家也受我爹的连累,早已竟是荒草丛生了。寻邻舍一问才知,伯父与伯母早已殒命,就连我那尚年幼的堂姐,都已不知去向了。”

  苏州?
  芷蘅心思一动,那便是幼年曾与索尔和一家一起生活过的地方。
  沈宛抬眸看她,又道:“后来,我娘又打听了许久,才知当时并未发现我姐姐的尸体,却终究不知她身在何处。只是,伯父当年在世时,曾与一位满清的官员相交甚密,我娘本想再寻他打听一番,却又不知该往何处着手。就这样,又惊又吓、又悲又怒,再加上旅途劳累,我娘终于撑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只得挣扎着将我放在了停靠在江畔的小舟之上,她便与世长辞了……”
  日期:2014-05-25 21:16:33
  边讲着,沈宛的眼泪不停地落下,虽然那时她年岁尚小,根本不会懂得那种心酸与痛楚,可随着年龄渐长,每每念及此事,心里对母亲的心疼也会加深一份,也会让她的心,更加痛上一分。
  芷蘅深深地叹了口气,蓦然间听见如此悲惨的故事,心里也是一阵泛酸。
  沈宛缓过神来,再道:“也不知我的命究竟是好还是差,那只小舟之上,刚好有位来自乌程的青楼女子,见我奄奄一息的样子,便发了善心将我带着一起走了。于是,我便在青楼里长大了,那女子一向待我不错,待我到了三、四岁时,便请了教书先生来教我读书认字。可能是遗传了爹爹的文采,我自小读书认字便很有天赋,待到十二、三岁时,便可自己试着写写小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