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祠堂里一脚踏出了个清代墓室,不知是祸是福》
第18节作者:
古木三水
我最讨厌被人小瞧了,带着气说道:“你这不是骂人吗?人骨头猴子骨头都分不清,我十四五年的医就白学了。”
小宋怕我和向导闹僵起来,忙拦住我说道:“不管是什么骨头,都说明这洞不干净,咱们人不少火器更犀利,再凶猛的怪兽也不惧它。”
有主心骨在大家的情绪很快平复了下来,我问小宋现在怎么办,小宋咬了咬嘴唇,说道:“进去看看,不然太被动了,要是真有野兽,咱这么多人枪肯定能灭了它。”
我们分头做了不少大个的火把,留下向导、孟猛照顾小吴,其余几人鱼贯进入山洞深处,Ak47 7.62mm火力强大钢板也打得穿,没必要四个人都拿枪,小宋和烟囱打头握着枪走在前面,我和孔楠双手都举着火把,给两人照路,小宋还特别嘱咐我千万别乱开枪误伤了队友。
日期:2015-06-02 19:21:00
4支火把把洞道照的通亮,光线比刚才强很多,地面的情形一目了然,果然走进去大概100米,地面上就开始出现了白花花人骨,而且越往里越多。
我仔细辨认着,有腿骨、有臂骨、有肋骨、锁骨什么骨头都有,就是没有头骨!
看得人的是心惊肉跳,脖子里直冒凉气,几个人的身子不由自主的往一块靠拢,战场上的杀将和见惯了尸骨的医生兼考古工作者聚在一起都不免遍体生寒,若是普通百姓见了,真要吓疯掉了。
我们已经深入了三四百米,地面始终向上倾斜,回头看来时的路早已被黑暗重新吞噬,铺满人骨的洞道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一样不知道还有多深。
山洞里异常的宁静,没有人说话,只能听见彼此沉重的呼吸声和火把燃烧发出的“噼里啪啦”爆裂声,更揪心的是不知道前方的黑暗中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危险。
我的神经几近崩溃,这时候如果有人带头回去,我会毫不犹豫的赞同而且会第一个调头跑出去,实在是太压抑了!就在这时走在前面的烟囱突然开口惊呼道:“台阶!”
他这一嗓子太突然,把我魂七魂吓飞了仨,气的我狠狠的拿火把杆敲了他一记。
台阶?难道真让我猜对啦?这真就是一处人类的遗迹?前面的个人都停了下来,回头看向我,小宋脸上写满了问号,压低了声音问道:“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怎么会有台阶?”
我也很纳闷,原本以为这里是上古原始人类留下的遗迹,但出现了台阶肯定就没那么久远了。
日期:2015-06-02 19:22:00
“不好说,大家先别那么紧张,这个洞八成是古人居住或祭祀的地方。”
我让烟囱躲开自己走到前面,只见宽阔的山洞在这里突然裂开了一道狭窄的裂缝,裂缝中凿刻了向下的阶梯,台阶分布很匀称绝对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
我把火把伸进去,向下望根本看不到底,于是捡起一块小石子用力的扔下去,“啪哒”声一直下传了很久才停下来。
够深的啊!
我们4个拢在一起交换意见,我说:“已经走了这么远不下去看看太遗憾,而且这里也不是什么野兽的巢穴没啥危险。”
烟囱也忙说:“这几百米走的魂都吓散了一半,不看上一眼可就亏大了。”
小宋没表态,但我看他的好奇心绝不比我小,最后三人的目光同时转向孔楠。
这小子一进山洞就开始抖,他倒不是怕野兽而是怕骨头,这完全是心理作用,就像有的人杀人放火全都敢做,看见小老鼠却怕得要命。
孔楠见我们三个都同意继续往下走,表情别提多纠结了,刚要张嘴抗议,可烟囱多坏啊!他是绝对不会给孔楠留机会的,挥了挥手带头窜进了裂缝。
我紧随其后踩着红色玄武岩刻出的台阶向着地下走去,台阶的边角已经磨的非常光滑,以前应该经常有人走动,台阶旁边就是石壁,用手扶着走起来一点也不危险。
我用心的数着,10阶,30阶,50阶,100阶!200阶!
日期:2015-06-02 19:23:00
妈妈的!这里的台阶差不多都有30公分那么高,200阶就是60米,整座小山包总共才有几十米高,这个洞究竟多深啊?带着这个疑问,又走了100多阶,终于前面的烟囱喊了句:“到底嘞!”
当拖在最后面的孔楠走下台阶的时候,他的表情显得非常的滑稽,嘴张的能塞进去三四个鸡蛋,我们先下来的三位也好不到哪去,都是一脸的震惊。
火把的光辉聚在一起照出了一片无比巨大的空间,看不到边也望不到顶,刚才还好奇心作怪的我们,现在又都心虚了起来,很难想象一个几十米的山包下面会出现一个百米高巨型岩窟。
我心里发出了无限的感慨,只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才能创造出这等宏伟的景象,人类在它面前显得那样的渺小,渺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想象古时候的人第一次进入这个洞穴时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想,肯定把这里当做了神留下的遗迹,这才花费了众多人力修缮了向下的通道来此祭祀膜拜。
强烈的空间压抑感和无尽的黑暗让我不敢再抬头仰望,咽了口吐沫对目瞪口呆的三位说道:“咱哥几个这次算是长见识饱眼福了,还楞着干嘛?进吧!”
说着我就带头走进了这神秘而又壮观的地下洞穴,我平时很热爱旅行喜欢独自去游览名山大川,著名的山穴溶洞也去过不少,像利川的腾龙溶洞,广西的七星岩、芦笛岩,老家附近的开元溶洞都去过,可眼前的这个山洞和我之前去过的都有所不同,穹窿型洞窟的形成原因或多或少和水有关系,而这个山洞非但没有水反而干燥异常,甚至比我们休息的山洞口还要干燥。
日期:2015-06-02 19:24:00
正对着台阶的是一条笔直宽阔的鹅卵石路,上面积了一层厚厚的覆土走起来软绵绵的,脚下的卵石铺在一层雨林红胶泥上,路两旁是一米高的青白色石头堆砌的矮围墙,红白两色相互辉映显得十分美观。
前进了大约三十几米,我模糊看到有两个高大的建筑分立在了道路的两旁,远看有几分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阙台,相隔七八米远,如同两个威武的将军,镇守着身后道路威吓入侵者。走近看台高约5米,底座边长五六米,顶部有十几平米是规整的正梯形,最顶端像放着一口大锅。
我不敢说是研究古建筑学的专家,但也是半专业的爱好者,先秦、汉唐、明清的建筑风格和样式我都了然于胸,这两座高台虽然有几分像阙门,但更像是长城上的烽火台,只不过缺了垛口,这样的建筑在古籍中重来没有提及过,属于孤品。
在高台底下观看它显得格外的高大,整体是由规整的条石叠压而成坚固密实,石头间的缝隙细针难入,一条“Z”的台阶环绕在周围,我当即顺台阶爬到了顶部。
石阙顶部非常局促,一口超级大锅占据了上面几乎全部的空间,锅里盛着很多黑色物体。我试着用火把的杆插了插,一层坚硬的外壳破裂后下面出现了粘乎乎的液体,拔出火把杆的同时一股油脂的腥味扑面而来。
日期:2015-06-02 19:25: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