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
第36节作者:
猪猪然2011 吴起回国之后,立即解剑卸甲,身着丧服入宫拜见楚王遗体。楚王刚去世不久,尚未入棺安置。吴起膝行至楚王尸前,却见楚王虽死,嘴角却存留着一丝浅笑。
本王执掌楚国二十一年,虽然前期屡战屡败,幸好晚年重用贤臣吴起,西拒秦,北击魏,扬名于诸侯,弘扬我大楚国威,为王者如此,此生无憾!
目睹此情此景,吴起心中却是另一番滋味:我少年时便立志出将入相,为了这一目标,不惜与老母立誓告别,杀妻求将。不想天意弄人,魏文侯重用我,却于我横扫河西之时与世长辞。魏武侯重用亲信而远贤臣,我只得顶着叛国的恶名再次逃亡楚国,不料刚刚建功立业,有望横扫中原时,楚王却又中途而别。纵然我此生百折不挠,为了名扬天下不折手段,到临了却还是黄粱一梦,天意,天意!
由不得他继续感慨,这时王宫大门外突然传来阵阵的喊杀声,大批身穿胄甲的楚国贵族们冲入进来,守卫王宫的卫士们虽然百般抵挡,却寡不敌众,根本无法阻止。
吴起默然地站起身来,看着眼前这些不速之客们,冷冷地问道:“你等想兴兵作乱么?”
为首作乱者的两人,一位名叫屈宜臼,一位名叫阳城君(具体姓名无处查证),都是楚国的传统贵族。由于吴起之前变法时大肆打击楚国贵族,这两人的封地被剥夺了许多,早对吴起怀恨在心。这时眼看吴起的靠山楚悼王已死,便纠集了其他贵族们一起前来找他兴师问罪。
屈宜臼将手中的长剑丢在吴起面前,狂妄道:“如今楚国上下皆对吴将军不满,特请吴将军自刎以平息民怨。”
吴起回敬道:“楚国上下?楚国上下谁人不知我吴起变法是为了富国强兵。现在你等趁机作乱,难道就不怕楚国王法?”
屈宜臼和阳城君两人冷笑道:“你吴起不过是一介魏国逃犯,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杀了你,也不过是执行我楚国的家法。哼,王法?对我等重臣有何影响?”
不容吴起再行争执,说完后他们立即传令:“放箭!”
考虑到吴起武艺高强,怕刀剑搏斗不是他的对手,因此跟随二人进来的数百楚国贵族都随身携带弓箭。这时见吴起不肯自裁,他们便毫不客气张弓搭箭,一起向吴起射了过去。
日期:2013-08-29 15:38:58
吴起见宫门被这些人堵得严严实实,知道今日插翅也难飞,他长叹一声,便准备乖乖就范。突然,他脑中激灵一现,脸上浮现出一丝诡异的冷笑,转身便逃,躲到了楚悼王尸身后面。
众人怕他有诈,不敢上前,只敢从四面八方用箭射他。想那楚王尸身平躺,岂能挡住数百人齐射?不多时,密密麻麻的箭枝便将吴起扎成了一只刺猬。
同样不幸的还有一人:已死的楚悼王。
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吴起往楚王身后这么一躲,如雨般的弓箭便瞬间淹没了两人。吴起自然免不了一死,但楚王尸体也同样遭了大难。
见吴起已死,众人方才满意而退。
楚王既死,自然由太子继位,是为楚肃王。他听闻楚国众贵族作乱,急忙赶来查看。只见自己父亲身中数十箭,状况惨不忍睹,他不禁勃然大怒,问幸存的侍卫:“何人敢如此放肆?”
左右回报:“是屈宜臼和阳城君等率人追杀吴起,吴令尹避无可避,只能躲在大王身后,作乱者不顾忌大王在前,执意放箭射杀吴起,因此大王尸身惨遭屠虐。”
楚肃王向前几步,只见楚悼王身后果然有一具尸身,正是吴起。他仔细查看,只见吴起身上遍插箭枝,相比楚悼王更是悲惨了数倍。
他再细细查看,只见吴起右手处,似乎有血字模样。他慌忙令人抬走吴起尸身,亲自俯下身去看,只见地上有血字三个:立王威。
这正是吴起死前醮着自己的鲜血,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写下的。
楚肃王回去后,仔细琢磨吴起临死前所写的三个字:立王威。
怎么立?
他一边深思,一边随手翻阅“吴起变法”的内容,看了半响后,大致心中有数。他庄重下令:立即关闭郢都各处城门,任何人得不到本王手谕,不得轻易出城。
岂能便宜了这帮宵小之辈?
明日一早,楚肃王立即下令调查所有贵族和官员,很快便掌握了大多数参与者的情况。他下令:不论什么身份,只要参与了本次作乱,统统诛杀,不容求情。
同时,他另让执法官员写出榜文:胆敢以兵器触碰王尸者,杀无赦。这是祖宗的老法,请恕寡人不能留丝毫情面。
参与杀害吴起的贵族和官员们这下傻了眼: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没来得及他们细细回味,很快楚王派出的卫士们就找上门来。为乱者有上百人,除了个别侥幸逃脱外,大部分都在吴起死后数日被押赴刑场,痛苦就义。
当他们结伴上断头台的那一刻,心中必定都在感慨:那该死的吴起,死都死了,竟然还设下此等陷阱。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随着他们的离去,楚国多年来难以遏制的“君轻臣重”的恶疾,就此成功灭除。
自此,楚国直到一百六十年后被秦国灭亡,期间再未发生过楚王被臣下弑杀的惨剧。
日期:2013-08-29 15:42:13
孙膑传(生卒年不详)
第三十一回:魏惠王初登大位,秦献公趁火打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真正的勇士,虽经历万千磨难,依然能百折不挠,成就伟业。
先接上文。
话说当年吴起先后就仕于鲁、魏、楚三国。其中鲁国弱小,撇过不提;魏、楚两国则都凭借吴起的文韬武略先后强盛一时。而随着吴起离去,这两大强国也先后衰弱了下来。
先看楚国。吴起被楚国贵族们乱箭射杀后,虽然继位的楚肃王惩办了那些作乱者,但也顾虑到楚国的贵族一党毕竟根深蒂固,又下令车裂了吴起尸身,终止了“吴起变法”,算是对吴起和楚国贵族们各打五十大板。楚国的崛起之路也就此被打断。
魏国的状况更是糟糕:随着当年楚、赵联军的一番猛打猛攻,魏国多座城池失陷于他人之手。虽说在吴起死后魏武侯先后派兵收复了大梁、棘蒲等地,但魏国昔日的霸主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魏武侯逼走了吴起已算失策,但他最大的失策还不在于此。
吴起死后十二年,魏武侯也离开了人世。他临终前目睹着昔日天下无敌的大魏国在自己手中日益衰弱,心有不甘,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立太子。
结果武侯刚死,魏国立即大乱。
武侯有两位嫡子:长公子魏罃和二公子魏缓。由于魏武侯临终前没有确认好继任者,因此他死后这两大公子立即展开了夺位之争。长公子魏罃身为长子,得到了大多数老臣的支持,在争夺中占了上风,逼得二公子魏缓逃离了魏国。
按说魏国之乱应该到此结束,谁料真正的大乱这时方才开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