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
第42节

作者: 猪猪然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倒不是渠梁(秦献公名渠梁)不相信先生,只是万一魏国独吞河西,距离我新都栎阳城便只有一关之隔。那时,秦国必然上下恐慌,难道就利于变法?”
  “栎阳距离河西太近,而且四周土地荒凉,并不适合作我大秦的国都。微臣已为主公另选好一地,名为咸阳。此地地势宏伟,易守难攻;且临近渭水,土地肥沃,比雍城、栎阳城更适合建都。主公可下令将都城迁徙到咸阳,既能避开魏军兵锋,又能富强我秦国,一举二得。”
  “什么?又要迁都?”秦孝公听卫鞅建议迁都,大惊。他想道:先父秦献公刚刚将都城从雍城迁到栎阳,现在乍然间又要再次迁都,这事太大了,不能听他卫鞅瞎咋呼。
  于是他对卫鞅说道:“容寡人好好考虑一下,这事牵连过大,不可草率行事。”
  “卫鞅不才,望主公三思。若要强我大秦,唯有舍弃眼下小利。小利肯舍,大利必可得。大利者,称雄天下也!”
  秦孝公眉头紧皱回到宫中,一夜无眠,翻来覆去想着卫鞅所说的话。天快亮时,他总算主意已定,立即派人传卫鞅前来。
  卫鞅来后,秦孝公告知他:主意已定,迁都咸阳!左庶长可以着手安排建都工作了。

  说完后,秦孝公惨然的神情渐渐刚毅起来,对卫鞅说道:“寡人之所以下此决心,并非是甘心舍弃河西,也并非是畏惧他庞涓。只是寡人相信先生一定能不负所托——十年后,希望先生能够陪同寡人一起兵临黄河,畅游河西!”
  “微臣必当竭尽才智,不负主公重托。”卫鞅磕头跪拜道。
  日期:2013-08-29 15:47:25
  庞涓领着十万大军开到河西后,原以为会遭到几十万秦军的顽强抵抗,谁料想一路攻过来发现河西地区的守军大多已经撤回了关中。不仅如此,连河西一带的百姓、牲畜也都一并迁徙的干干净净——秦军已经坚壁清野,将数千里广阔的河西送给了魏军。
  庞涓有两位侄子名叫庞葱、庞茅,此二人武艺高强,性如烈火,是庞涓的得力干将。他等见了这等情形,喜形于色地禀报庞涓道:“恭喜叔父,当年吴起平定河西用了二十年;叔父如今只用了短短数月就横扫河西,胜吴起多矣。”
  庞涓默然不语,半响后才叹息一声道:“秦国果真有智谋之士,这一招的确老辣。”
  庞葱奇怪道:“叔父威名远扬,吓得几十万秦军不战而逃,这是天大的奇功……怎能说是秦国的计谋?”
  “我原想一战击溃秦军主力,然后迅速撤军威压韩、赵,逼得那两国割地纳款并送太子到我魏国为质。这样一来,韩、赵两国便不敢再有二心,而我也不再有后顾之忧。到那时,我便能集中兵力再次前来攻打秦国,不灭秦国,势不归魏。”
  说到这里,他再次叹息一声道:“如今我欲战不能,守着空荡荡的河西又有何用。”
  庞葱似乎有所领悟,对庞涓建议道:“既然如此,叔父何不下令撤军,先去攻打韩、赵两国?”
  庞涓瞪了他一眼,怒道:“亏你跟随我多日,怎得就一点长进都没有?如果我现在撤军,秦军必然立即杀出。我只用数月就可夺取河西,秦军何尝不是数月就可收回河西。大王对河西势在必得,若我无功而返,如何对大王交代?”
  庞葱不敢再多嘴,惭愧的准备退下。这时只听庞涓对二人下令道:“传令大军,继续向西进发。”
  河西再往西,自然是崤关了。当年吴起花了大力气,也没能攻克此关,如今才过了三十年,庞涓又来了。
  能打到这里的魏军将领,都不是一般人。如此看来,守在这里的士兵们还真是苦命啊。
  不过,连吴起都奈何不了的关卡,庞涓又能如何?
  受命把守此关的士兵不多,只有五万不到。好在他们当中有一些老兵,曾经和吴起进行过艰苦卓越的斗争,经验丰富,看到庞涓领着大军前来,都是镇定自若,安慰身边没见过大阵仗的“新兵蛋子”们。不就是“河西兵”么?不就是“魏武卒”么?啥样的状况咱没见过,来吧!
  转眼间数月过去了。崤关上,数万秦军依然守得密不透风;崤关下,大批魏军依然在埋头苦干……
  庞涓知道这关轻易攻不进去,但他已下定决心:不逼得秦军主动出战,不退!
  春转夏,夏转秋,秋转冬,冬回春,很快,一年时间过去了。
  当初烈日下汗流浃背的魏军如今都已换上了冬衣,可他们依然还在从事一年前的那份工作。当然了,该战役初期时,双方你攻我守忙得欢快;打到这个份上后,则是魏军偶尔闲着没事时上去捣鼓几下,然后就是数日甚至数十日的平静。

  然而,庞涓决心坚定,无论如何不肯撤军。魏军上下见主帅这般固执,也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耗在关下。
  有朋友会问了,既然这个崤关如此艰险,为何不另寻途径。难道就这一条路能打入秦国内部?
  当然不是。秦国北有萧关(在崤关以北),南有武关(之前秦献公伐魏就从此关杀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后被称为潼关)。只要能突破这四道关卡,同样能攻入秦国。
  这么说来就全明白了——这秦国地处关中地区,地理优势真是没的说!他四周都是险川狭道,无论对方从哪个方向进兵,都会遭遇到眼下一样的难题。算来算去,还算是这个崤关距离最近了,凑合着攻吧!

  照这个情形,庞涓想要突破关卡,攻入秦国,简直是做梦。因为他所率领的魏军主力虽有十万之众,但毕竟是在秦国的本土作战。前文说过,秦国可是历来有着“全民皆兵”的优良传统,只要络绎不绝的派发援军,魏国就是再派个十万人过来也不够一看。
  但凡事总有例外,这次幸运的被庞涓给拣着了。秦孝公和卫鞅二人明知道崤关遭受庞涓一年多的猛攻,已经疲惫不堪,渐渐不支了,却始终没有派发援军过来。
  如此的战略要地,就是昏庸之辈也会拼了老命死守住。怎的卫鞅等人连这点道理也看不明白?
  原因很简单:没兵可增。

  开玩笑吧?当年秦惠公、秦献公动辄出动三五十万大军,何等威风?怎的一夜之间秦国没兵了。
  这不是开玩笑。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卫鞅。
  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前前后后总计推行了十几年之多,属于彻彻底底的大型变革运动。庞涓领兵来攻时,变法才是初始阶段,秦国上下正在执行“废井田、开阡陌”的垦荒运动。
  之前是“全民皆兵”,如今是“全兵皆民”,自然兵就不多了。
  那常备军队总归要有一些吧?虽说几大关卡费去了不少兵马,但秦国也不至于孤注一掷把所有的军士赶去种田吧?
  别忘了,卫鞅这时正率领着十万士兵在大筑咸阳城呢!之前秦孝公批准了卫鞅迁都的建议后,这位“卫左庶长”便立即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始了咸阳新都的建设工作。庞涓忙着攻打崤关时,他也没闲着——工程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么两下一来,没兵自然不奇怪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