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者...祖父乱世中的一些离奇故事...》
第4节作者:
月光徒步 日期:2015-06-10 20:46:00
一日,祖父正带着家丁在院墙篱笆上巡视。忽然见一团黑影闪到门前,天色昏暗,墙头的火把光线有限,没有看清楚是谁,只知道是一个人从夜色中突兀的闪到大门前。
大家不禁警惕起来。“外面何人啊?”祖父在墙头警觉的问道。
“呵呵,原来是小掌柜的啊,怎的几个月不见,不认识老道我了吗?”老道转过脸朝墙头说到。虽然夜色昏暗,但是祖父自从食用狈宝熬制的汤水过后不知觉间视力开始变得越来越好,周围人都没有看清来人的面孔。祖父确是看得一清二楚,来人正是之前到过府上赠与狈宝的道人。
少爷连忙跳下墙头,跑到前面开门,一边还不忘吩咐到下人去给已经入睡的老太爷通报。
“原来是先生,多日不见先生可好,快进来,快进来客厅叙话。”祖父说罢一边关上大门一边带着道人进了客厅。
日期:2015-06-10 21:20:00
老太爷也从卧室出来,吩咐到茶水过后,难免一番寒暄。
此时大家都已经算是比较熟悉了,那道人待寒暄过后,直接说明了来意。
“老爷子,这次旱灾恐怕是要持续几年了,我之前说持续不了多久。是我太小瞧了那物事,经过一番较量,这个物事已经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打发的呢,我这次回去请了帮手,顺便要花点时间准备些家伙什。刚好又路过此地,因此进来叨扰一番。”
道人长叹道。祖父近来目里极好,晚上灭灯了也能看到屋内纷飞的蚊虫。此时我才仔细看到道人面色枯黄,眉目间似乎还带点黑气。不由得开口问道:“先生,莫非此次旱灾是是什么精怪物事导致的,此物这般厉害,连先生您都奈何不得?”祖父说罢,赵太爷也没有像之前一样瞪眼示意祖父的唐突。近日来,太爷操心事务太多,眼看祖父已经长的精壮能干,家里大部分事情也开始逐渐交于祖父处理不再过问了。
道人摇头到:“是我小瞧了此物事了,我此番就是交代了性命也要将它收拾了。”道士说罢,眉目间愁色更浓了。周围人听罢不禁个个心惊胆战。不知这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再问多的道人却也隐而不答了,只道是,让大家知道了反而不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众人见此也不多问了。
日期:2015-06-10 21:58:00
道人目色扫视落在了祖父身上,顿时脸上愁色似是一扫而光。高兴的走到祖父身边,抓着祖父的手,上下摸索道:“看来这狈宝的效果发挥的不错啊,恩,这样下去形体上至少比同辈多了10年苦练的功夫。”说罢又把祖父拉起来,上下左右打量一番,啧啧称奇道:“之前没有细看啊,这孩子骨骼奇好,是块练武的好料子,要是有名家指导将来成就一代宗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啊。可惜我们这一派并不是以武艺为主,大都是些野路子,要不我真是想收入门下,传之衣钵。”话说到一半,道人接下来似乎是自言自语:”不能太过自私,不能太过自私,还是拜入名家学习正统武艺才能成就大器...”道人说完,老太爷似乎明白了他话语中的意思。实话说老太爷还是比较佩服道人的本事的,但是说来本事再大,这道士这个职业毕竟在八行之外,不算是个好前途。还是待年月变好后,考取功名为大。片刻之间老太爷内心已经有过一番思忖。因此老太爷也不接道人的话,故意绕开道:“这灾荒要是再继续几个月,我怕我们赵家也要异地而居,背井离乡了,最苦的还是那些佃户啊,前段时间就听说隔壁乡里饿死了不少人。先生要是有什么需要我们赵家的地方,钱财珠宝还是有些,绝不会吝啬一分,即使散尽家财也会助先生绵薄之力。”
只见道士摆手道:“这些黄白之物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我特意来到府上,也是有几句话要交代,这次旱灾估计至少要持续2.3年,这陕甘之地恐怕到时候会天灾人祸连连,饿殍遍野是迟早的事,我是想劝你们早作打算,最好早点离开此地,迁居到关外或者江南之地,等灾情过后再回来。”道人说明来意,众人无不瞠目结舌,往年旱情再严重也不过一年半载,这关中之地虽然算不上土沃民丰但是也不是贫瘠之地。要说旱灾持续三年之久,众人自是知道这3年的后果的。惊惧过后也难免有所不信,但是众人也不曾多说一字半句。
日期:2015-06-10 22:44:00
道人这次到访的时间不长,似乎是专门来交代事情的,茶水还没变冷,道士便起身道别。老爷子再三挽留,道士还是一番拒绝,连厨房备上的酒菜也没有吃,只是拿了十几个馒头当做干粮。离别之时道士忽然又转身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递给老太爷说道:“我知道我说的你们可能也不会轻易相信,但是此番长留此地却是凶险异常,天灾不说,旱灾久了匪患可比天灾要人性命更加轻易。你们赵家是一番大户免不了成了众匪口中的肥肉。我还是希望你们带着家人早些离去,外面的世道也不太平,你们要是决定出去了就按照信笺的地址去南边,到了长沙去找信中之人,这个玉片是我随身之物,你找到此人此人自然明白应该如何了。”言必不再多说,将信笺塞到老太爷手上,转身隐如夜色。
进到内堂,老太爷打开信笺,里面没有什么书信文字,只有一块雕刻奇特质地一般的汉白玉。信笺表面有个大概地址,署名叫胡万昌。看日期落款确是几个月前的书信。看来是道人临时想起,抽走了信笺里面的书信,又装入玉佩。祖父仔细端详看着信封,见其做工精细,使用的是加厚的牛皮纸,内层还覆盖了一层松香类的胶质薄膜,虽然当时国家邮差类的业务已经兴起,但是这个信封在当是可不是一般人家可以用得起的,一般都是装贵重信件的。端详一番老太爷也没多说什么,叫祖父收起来。转身进了内堂歇息。
日期:2015-06-10 23:17:00
四.背井离乡
道士离开后,赵太爷并没有按照道人的说法带着家眷逃难异乡。老太爷虽然是个乡下老地主,但是这一辈子也是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娃子走南闯北过来的。他内心自是不相信这场旱灾会持续3年之久,再加上祖祖辈辈的在这个地方生活,年轻的时候就对外面的花花世界没有多少眷恋,又加上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了。因此带着一家人硬扛着。
眼看旱灾越来越严重,赵家自己院子几百年不干的古井也见底了,田间的野草树皮都被挖光刨尽了,乡里的村民也开始一批批的向外逃难。家里粮食也开始见底了,眼看日子原来越难过。近来土匪又是多了好几股,好多乡镇都被土匪抢劫一空了。眼看这样下去,一家人不是被饿死在此,就是迟早被土匪劫杀。赵老太爷终于决定遣散家丁,带着银钱细软,赶着瘦的跟枯柴一样的几匹畜生,一家人按照道士信笺上的地址向南方逃去。
这一路,用祖父的话说是到处是死人,满眼荒凉,用十户九空来形容都不为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