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傀儡皇帝们的悲催生活》
第53节

作者: 溪亭赏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01 17:56:56
  十一 、 明 熹宗 朱由校(1605——1627)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会蒙人、诳人、忽悠人,胡诌自己是老天的儿子,而且是唯一的,简称“天子”;或者干脆说自己不是人,是啥也不像的龙。这帮不是人的东西,也有自己的兴趣、癖好,比如宋徽宗赵佶擅长绘画和书法,南唐后主李煜最拿手的是填词。到了明末,出了这么一位天子,既不会画,也不会写,却做得一手好木工活,他就是年号“天启”的明熹宗朱由校,是皇帝中的鲁班,木匠中的皇帝。

  他是明朝的第十六任、也是倒数第二任皇帝,十六岁登基,二十三岁病故,在位七年。
  此君出生于皇帝世家,父子、兄弟两代三人皆为一国之君,福泽之厚,世所罕见。然而,他的父弟的结局都极为不幸。
  朱由校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应该叫“常落病”,整日里病怏怏的,一生郁闷。他熬了三十八年才好不容易接了班,成了皇帝,好日子似乎刚刚开头。不幸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月,“常落病”又常吃药的他,吃错了药,一命呜呼了。
  朱由校的弟弟、鼎鼎有名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可没有父亲那么倒霉,十七岁就熬倒了哥哥,接掌了皇位,而且一坐就是十七年。可惜的是,这个明朝最勤勉的皇帝,最后被打到北京城下的李自成这一干“流贼”,逼得在大煤山(今景山公园)自缢身亡,落了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凄凉下场。临终之前,他以发覆面,似乎是不愿去见给他留下不可收拾的烂摊子的“劣”祖“劣”宗。

  与父、弟相比,朱由校就有福得多。登基前,他一天太子也未当过,照样顺风顺水地继了位;在位时,万事不操心,只会操斧斤(斧头),以玩为主,兼学别样,国家未搞好,江山也没掉;去世后,极尽哀荣,风风光光地入了土,轰轰烈烈下了葬。
  这个朱由校,性格怪异,行事乖张:是个“孝子”,孝的却不是自己的父母;是个皇帝,却不爱江山爱“木头”。在他为帝期间,一个奶娘和一个太监狼狈为奸,把大明朝变得暗无天日。
  (一)冰冷的家庭
  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一月十四日,朱由校出生于时为太子的父亲朱常洛居住的东宫。他是长子,也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长孙,这使他注定与皇冠有缘。
  朱常洛这个大婚已经四年、拥有八个女人的二十四岁的太子,一直没有生育,让对他甚不感冒的万历皇帝十分地瞧不起:你连个儿子都养不出来,岂不是要断了皇家的香火?你这样的本事,还当什么太子!

  万历最钟爱的是郑贵妃给她生的老三朱常洵,总想让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只是因为朱常洛是长子,万历迫于传统的礼制和大臣们的反对,迟迟未能换“驴”。
  朱由校的出生,让朱常洛有了底气和自信,鼓起龙马精神,一口气又生了四个儿子。然而,没过几年,其中的三个儿子相继夭折,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朱由校,另一个是朱由检。这兄弟二人,日后都当了皇帝。看来,二“日”相争,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只是苦了那三个兄弟,枉遭池鱼之灾,谁叫他们有这么两位“命硬”的兄弟呢?
  朱由校的生母姓王,是京城美女,她入东宫侍奉太子朱常洛,纯属偶然。
  万历三十一年(1603),首都北京的街头出现了大量匿名的小字报,说万历皇帝要废了朱常洛,另立朱常洵为太子。朝中的文武大臣纷纷上书,严厉质问万历有无此心、此事。
  万历一时慌了手脚,匆忙采取措施以平息舆论。他下令改善太子的待遇,其中之一就是挑了七个美女送至东宫,让一直仅有太子妃郭氏一人陪伴的朱常洛享受一下生活。王氏就是其中之一。
  奇怪的是,这七个美女到了东宫后,皆无名号,既不是妃,也不是嫔,更不是才人,而是统统称之为“选侍”,这是千古未有的称号,是万历皇帝的独创。
  王氏生了朱由校,立了头功,万历下令封她为才人,成了七“选侍”中的头牌,但她并未因此而幸福和风光。
  日期:2014-06-02 20:11:20
  朱常洛二十岁才当上太子,又受到三弟的有力挑战,几度地位动摇,心中恐慌、着急,可偏偏父亲身体一直极为硬朗,看不出有尽早退出历史和人生舞台的迹象。
  朱常洛对父亲心中有气,不敢当面发作,只有回到东宫,关起门来骂皇帝,骂爹,摔盆子砸碗,甚至动手打人,谁碰上谁倒霉。王氏可能是仗着儿子撑腰,不大买太子的账,不时出言顶撞两句,使朱常洛很讨厌她。
  在七“选侍”中,有两位李姓女子,人称“西李”、“东李”。“西李”长得漂亮,很有心计,极得朱常洛欢心,有事没事就在她那晃悠。“西李”无福,生了个儿子早夭,只活了一个女儿。
  “西李”与王氏极不对付,也可以说是水火不容,经常在东宫“叫板”。一个抱着儿子,挖苦对方不下蛋,下了也是散黄蛋;一个抱着女儿,诅对方活守寡,男人不睬老公不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