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是个人才,尤其是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内心总有一种“自古英雄出少年”、“放眼长空,笑看世界,何信天地大无边”的冲动,可是在别人的眼里未必如此;就这样,王彦超给赵匡胤上了生动的一课。
赵匡胤离开王彦超一路北上,他是打算回开封吗?不,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这算什么事儿,当初离家时发下的那番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至今犹在耳畔。
不能就这样回去!
赵匡胤的第二站就是随州刺史董宗本。
董宗本复制了王彦超接待赵匡胤的程序,这次赵匡胤少了一份鲁莽,多了一份沉稳,没有吃完饭菜一抹嘴,张口就说:“叔,给找个活儿干呗?”然后就是自我吹嘘标榜一通等等。
经过一路之上对自己的深刻检讨和一轮一轮的自我批评过去之后,赵匡胤学乖了,于是就向董宗本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并且还十分委婉地提出了他想在随州待下去的愿望。
这次董宗本倒很干脆,大手一挥,说道:“行了,大侄子,别说了,今后你就在叔这儿干!不过,你还年轻,需要多多磨砺一番,那就先从基层干起吧!”随即给他安排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差事。
就这样赵匡胤就在随州安身了,但是好景不长,不愉快的事就发生了;不过这次不是跟他叔董宗本,而是和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
董遵诲和赵匡胤的年龄差不多,也是年少气盛,时不时的就和赵匡胤杠上了;两个人都爱弓马骑射,行军打仗,自然常常凑到一起口若悬河地吹牛皮。
估计赵匡胤纸上谈兵的水平比董遵诲要高出许多,每次都是侃侃而谈,把牛皮吹得鼓鼓的,弄得董遵诲很没面子,于是就急眼了:“我说赵匡胤,你有这份雄韬武略怎么沦落到这种地步了?你才华盖世,怎么不去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而在这小小的随州赖着不走呢?”
王彦超的轻视,董宗本的冷落这倒也罢了,人家毕竟是长辈,怎么连你小小的董遵诲也这般羞辱于我!
走就走,赵匡胤还是有脾气的,一怒之下,收拾收拾告别了董宗本父子就离开了,走得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这件事也没有到此为止,还有下文。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董遵诲吓得要死,好多人都认为赵匡胤非得把董遵诲整死,可是赵匡胤哈哈大笑,并没有追究,而是委以重任,成就了董遵诲这员猛将。
家是不能回的,可是眼下又走投无路;赵匡胤迷茫了,莫非我就是这个命吗?
人一想到“命运”这两个字,大都会有一种悲怆的感觉,自然而言的也就想到了找个香火盛的寺庙去占卜一下。这个时候赵匡胤已经走出了湖北地界,走到了归德府的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不知道,从此他便和这个地方在冥冥之中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是赵匡胤就从军中的基层干部小校开始,一直占卜到一方诸侯的节度使,无奈佛祖对他都不理不睬,赵匡胤万般无奈;莫非我这一辈子就这样儿了,后来又想道:“节度使再往上就是天子皇帝了,既然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那就拿皇帝卜一卦试试,反正此事只有我和佛祖两个人知道。”
赵匡胤遮遮掩掩地和佛祖商量道:“佛祖啊,难道您老要我今后当皇帝?”
没想到佛祖笑呵呵地道:“OK!”
这件事找不到有利的证据,可是也找不到更为有力的反证,我们姑且一笑了之吧。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赵匡胤道一个寺庙留宿,遇到了一个颇有道行的老和尚空空,经空空和尚指点“北方正处乱世,英雄方有用武之地”,然后才一路北上的。
但是无论如何,赵匡胤是一路北上了,从此他也踏上了一条艰苦卓绝的奋斗之路,辉煌的事业在前方正向他招手!
日期:2009-11-08 18:11:57
连载(11)
关于赵匡胤这一年多的流浪生活,写到这里咱们给他做一个总结。
说实话,这一年多的时间他吃苦了,受罪了,遭白眼了,被人欺负了;曾经饿得晕头转向,曾经冻得瑟瑟发抖,曾经走投无路,曾经气急败坏,曾经对自己失望透顶,曾经……
这些所谓的“曾经”,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有过,因为我们都曾经出门闯荡过,我们的人生之路都不曾一帆风顺过……
但是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收获也是巨大的。这一切可以让我们体验到生存的艰难,人生的不易,但是这样的经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磨砺了我们的意志,激发了我们的斗志,完善了我们的性格;这是任何一个英雄人物,尤其是想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
当然我们的主角赵匡胤同志也是如此。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看到了连年的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深的苦难,也体会到了百姓对统一和平的渴望。试想,凡是胸怀大志的人谁没有拯救天下黎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呢?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两年流浪的生活也培养了赵匡胤的社会责任感,那就是一定要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舒服些……
在这个“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年代,只要有了这个想法,那他就有了英雄之志和英雄之魂,至于英雄之气和英雄之义也就离他不远了!
除此之外,或许还有更多的原因,让我们的赵匡胤同志为后来的大宋王朝的治国方略定下了一个最基本的格调,那就是和平、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也就是“以人为本”。
赵匡胤,这个时代是属于你的,努力吧,奋斗吧!
日期:2009-11-08 19:15:36
连载(12)
看两宋就免不了要顺便看看五代,这似乎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好像吃饺子的时候爱喝两口小酒一样,有味儿,那现在我们就来简要地说一说后汉。
此时的后汉政权又处于了一个动荡的时期。
乾祐元年(公元948)正月,后汉高祖刘知远病死。在此之前,刘知远所宠爱的太子、开封府尹刘承勋也于一个月前病死(另一种说法是重病不起,但不管怎样这个人算是废了,对后汉的政治格局也不会再有什么影响了)。就这样,刘知远的次子、18岁的刘承祐顺利地即位,是为隐帝。
刘承祐的身体也不怎么样,据说此人患有癫痫病。发作时往往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真的难以想象,作为后汉皇帝的刘承祐在朝堂之上时不时的来一下,满朝文武该会是如何的手忙脚乱……
刘承祐当上了皇帝之后,感觉很不爽;究其原因主要是他爸爸留下的那帮老臣们(杨邠、史弘肇和王章等)把持朝政,独断专行,也就是不拿他当盘儿菜,他坐在朝堂之上压不住阵脚。
有这么一件小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刘承祐在朝中的地位了。一次,大臣们正在朝堂上商议朝政,刘承祐一看这帮老头说的是口若悬河,热火朝天,唾沫星子乱崩,时间不大一份诏书就让他们给鼓捣出来了。
刘承祐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就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各位,你们是不是需要再推敲一下,我觉得诏书这东西……应该措辞再严谨一些——”
众人一愣,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懂什么,杨邠回头冲着刘承祐顶了一句:“有我们几个在,还轮不到你说话!”
刘承祐也是有脾气的,刚想龙颜大怒,可是一看这帮老臣,有的管军队,有的管财政,有的管人事,敢情就自己是个多余的,于是暗暗忍下了这口窝囊气,在心里给这几个人狠狠记下了一笔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