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四月,李守贞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城中的老百姓饿死大半,士兵们疲惫不堪,军粮耗尽,再等下去只有被活活饿死,别无出路。
于是李守贞又进行了两次突围行动,这两次不仅仅是徒劳无功,还死伤大半,手下两员大将魏延朗、郑宾被俘;几天之后周光逊、聂知遇,还有上次身负重伤的王继勋也拖着病歪歪的身体也率众出城投降,其后出城投降者络绎不绝。
到了这个时候,郭威不能等下去了;如果再不下令攻城,估计闲言碎语就会将他湮没了。
但是郭威就是郭威,如果仅仅是闲言碎语,他并不可怕,何况这一年多来,闲话已经够多了;关键是最近半年多来发生了两件大事,也让他不得不下令攻城。
如果再在这里和李守贞僵持下去,那么他将面临着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到时候谁的脸上也不好看!
日期:2009-11-11 09:43:27
连载(22)
为什么郭威现在必须得攻城呢?
因为当初造反的不是李守贞一个人,还有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巡检使王景崇。
他郭威作为三路大军的主帅,能安下心来在这里大搞土木工程,而另外两路大军可不敢玩儿这个,全都是绷紧了弦儿,穷追猛打,如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初去凤翔征讨王景崇的是西南面行营都部署赵晖,刚开始仗打得比较坎坷,但是最近好像也是一路凯歌。如今赵晖击退了前来增援王景崇的援军(蜀兵),已经对王景崇形成了合围之势,可以说剿灭凤翔的王景崇的战争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在这中间赵晖为了对付王景崇的援兵曾请求郭威去帮忙,郭威为了顾全大局,为此亲自出马,结结实实地帮了赵晖一次。
如今赵晖已经被朝廷加检校太保,兼侍中;再往上那可就是宰相,枢密使了!
而另一路在永兴围剿“以好吃人而名扬天下”的赵思绾的就是镇宁节度使、永兴行营都部署郭从义,如今看起来已经大功告成。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说说赵思绾那个虐待狂(包括虐己、虐人两个方面)。
关于他的虐己是以前他的老上级王景崇怕他不忠心,想将他毁容(黥面)来意思意思。对于一般人这是奇耻大辱,可是没想到赵思绾二话不说立即就答应了,回去之后找了一把烙铁,“嗞嗞”两下就把自己的容给毁了,干净利索地让人心里直发毛。
毁了容的赵思绾心里极度的不平衡,于是就开始吃人、虐人。据说他的军粮就是老弱妇幼的人肉,并且每次犒劳部下就要杀掉上百人来饱餐一顿;而他喜欢吃活人肝,吃了肝之后人还没死,然后就接着拿人的胆下酒,并告诫手下人:“吞此千枚,则胆无敌矣!”
这样丧心病狂的人,即使是军事天才又是天下无敌的猛将,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统统占尽,也绝不会猖狂太久的;果不其然,在他疯狂了几个月后就被郭从义团团围在了城中。
城中的人再多,那也经不起他这样变着花样的吃啊,时间一长就岌岌可危了,于是走投无路的赵思绾听从了手下人的劝告,派人出城向朝廷请降。
有时候历史上往往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很难让人理解。
赵思绾这么一个变态狂居然还想着靠投降来乞求活命,可是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后汉朝廷居然答应了。如今赵思绾已经成瓮中之鳖了,再坚持一下估计就是他不投降,手下的士兵也该哗变了,——不然赵思绾吃完了老百姓就该吃他们了。
如果我们以最好的心思去揣摩后汉朝廷的话,大概他们也是为了拯救那些即将被吃的人,于是就接受了赵思绾的请降,也算是间接地发扬了人道主义精神;还封赵思绾为华州(镇国军)留后,并且让他立即前去赴任(好像是在调虎离山,咱们先暂且不提)。
郭威听到这个消息后,估计也是暗自吃了一惊。
我靠,如今连叛贼都被封官了,我要是再不行动,等赵晖、尚洪迁(西面行营都虞侯)剿灭平定了王景崇,然后和郭从义兵合一处,浩浩荡荡地杀奔河中而来,——难道收拾城中饿得连兵器都拿不动的叛军还要他们二位前来帮忙吗,到时候功劳算谁的?
这还能再等下去吗?
日期:2009-11-11 18:45:05
连载(23)
我想大家也明白,攻克河中的战役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于是郭威下令四面攻城;与其说是攻城,倒不如说是进城。
估计后汉军大摇大摆地来到城下冲着城头上大喊一声:“哎,兄弟,接着!”然后呼的一下就扔上去一件东西。
饿得两眼发黑的守城军接住一看,原来是爬城头用的云梯,刚想扔下去,城下的汉军嘻嘻一笑,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白馒头,冲着上面喊道:“把云梯挂在城头上,等大哥我上去,这个馒头就是你的了!——记住,给我固定好了,不然我爬到半路摔下来,这馒头你可吃不到了!”
守城的军士一看到白腾腾的馒头,两眼放光,就像是乞丐看到金元宝一样,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于是外城很快就被攻陷了,李守贞退守内城,随即也被攻破。
眼看大势已去,李守贞不想遭受阶下之囚的屈辱,率领全家自焚而死;河中一带随即被郭威的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扫平。
至此,危及后汉政权存亡的三路叛军被全部平定;此战虽然郭威的伤亡最小,动作最慢,但是郭威的功劳却是最大的,这是因为什么呢?
首先,河中的李守贞为三路叛军的“盟主”,势力最大,后汉能将其剿灭获得的政治意义也最大,这是毋庸置疑的;第二是平叛的三路大军都归郭威节制,因为当初郭威出征的时候被加同平章事,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
有了这样的那排,我们都心知肚明了;胜了,功劳是领导的,一旦吃了败仗,那都是下属充当替罪羊。
看着叛军城头上飘荡着的大汉的旗帜,郭威笑了。
什么是大权在握,此时的郭威就是;什么是权势熏天、炙手可热,此时的郭威就是;什么是功高震主,此时的郭威也做到了。
一旦到了这个时候,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刻,因此也最容易忘形。
朝廷一道道热情洋溢、辞藻华丽的褒奖诏书,群臣们争先恐后的趋之若鹜,还有手下的数十万精锐大军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这一切确实让郭威陶醉了;陶醉得让他忘记了当初刚刚来到河中时的种种焦虑,忘记了“功高震主”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和“卸磨杀驴”的可悲、可怕,于是郭威率大军胜利班师回京。
郭威确实得意,但是却没有忘形;虽然没有忘形,但是内心的那种普天之下惟我郭威独尊的豪迈之气也是有的。
其实这场平定三镇叛乱的战争并不复杂,对朝廷的威胁也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可是却从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四月,一直打到乾祐二年(公元949年)的七月,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而结果是后汉朝廷并没有彻底的消除隐患,相反郭威却成了最大的赢家,究其原因主要是朝廷没有对这场战争有足够的认识。
在前期白文珂、郭从义、尚洪迁等人在前线一时失利后,后汉朝廷(主要是刘承祐)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们缺少“朝廷必胜、叛乱必平”的信心,没有打持久战、消耗战的准备,总之一句话,沉不住气;因此慌了手脚,仓促地派郭威率兵出征,并且还让其节制三路平叛大军。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更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因为三路大军基本上都是独立作战,正确的策略是既让他们相互合作又让他们彼此牵制,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弄出一个真正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出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