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两宋》
第16节

作者: 五月黑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皇帝一定要冷静(自古以来,优秀的皇帝都是好演员、好导演、好观众),该你作秀的时候你要做足,该你当导演的时候一定要用心,该你当观众的时候一定要投入。
  你要表现的比那些被惩治的大臣们还无可奈何,还痛心疾首;有时候甚至还要辅之于鼻涕眼泪等道具。
  这就是要让人们都相信,就是不相信也没关系,最起码得让大伙儿看着你在处理那些权臣的时候是迫不得已的,其实你心里也不忍,不过碍于国法才不得已而为之,等等等等。
  这可是一个慢工出细活儿的过程,谁违反了这一游戏规则,谁就将受到惩罚;对于刘承祐来说,也不例外。
  杨邠、史弘肇、王章,这些都是什么人啊,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早年就跟着他爹刘知远南征北战,一辈子忠心耿耿,如今个个功勋卓著,虽然现在他们也都有一身的毛病,腐化堕落、不思进取了,但是无论从哪方面将,这些人也不应该落得如此下场,而现在这些人得到的报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四个字“全家抄斩”!

  刘承祐的所作所为太让人寒心了,连他叔叔大爷辈儿的后汉开国重臣就可以这样轻而易举、毫不犹豫地杀掉,并且还杀得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这样的皇帝还能让人跟下去吗?
  所以刘承祐的悲剧,是从他向杨邠等人举起屠刀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的!
  果不其然,等他派镇宁军节度使李弘义去澶州杀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的时候,李弘义到了澶州立即就和王殷穿上一条裤子了,坦诚相见之后两个人还嫌不够,立即派澶州副使陈光穗去魏州报告郭威。
  群体性的背叛终于开始了!
  对于郭威来说,预示着大祸就要临头了!

  在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值得我们仔细玩味一下。
  那就是郭威在得到李弘义和王殷的密报后,并没有将此事告诉给他的监军王峻,而是“遽归牙署,峻亦未知其事。《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此时郭威和他的监军王峻还没有发展到志同道合、推心置腹,一心闹革命的地步(而后来王峻成为郭威的铁杆儿追随者完全是刘承祐逼得,这一点是肯定的,因为刘承祐在诛杀郭威家小的时候,顺便也将王峻的全家一起杀了)。

  在刘承祐诛杀杨邠等人的时候,其实郭威就已经有了预感,他心里很清楚刘承祐这小子想要干什么么;所以大祸临头的时候郭威并没有惊慌失措,相反他很自信,——当然他的自信来源于他手下如云的战将和数十万大军。
  因此,当稍后郭崇怀揣着诛杀郭威的诏书也来到魏州的时候,郭威秘密地接见了郭崇(此人原名郭崇威,后因避讳郭威而改此名)。郭崇很识相,说好听点儿就是“相时而动”,对郭威很是配合,立即全盘托出此行的目的,二话不说就投到了郭威的帐下,——至此郭氏(郭崇)一门逐渐显赫,到宋仁宗的时候达到鼎盛,后文中我们会再次提及郭崇这个人。

  郭威安顿好了郭崇,怀揣刘承祐诛杀自己的诏书,稍微稳定了一下激动的情绪,就叫来了他的心腹魏仁浦。
  魏仁浦(后周及北宋重量级的人物,后文中我们还会详细地写到他)当然明白郭威让他来干什么的,于是先装模作样地替郭威叫了一阵屈,最后献上一条毒计:“……今诏始下,外无知者,莫若易诏以尽诛将士为名……”——不用多说,有这么几个字就足够了。
  于是郭威就改动了刘承祐诛杀自己的诏书,将要诛杀的人名改成了自己的几位重要的下属,并且痛不欲生地将诏书出示给了他的手下。
  郭威手下的将士们可都是文化水平不高、只知道打仗立功受赏的主儿,一看这道诏书,顿时气得肝胆欲裂,怒火攻心,随后全体一致地呼吁:立即打回开封去,收拾那个小王八蛋!
  这个时候,被我们冷落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赵匡胤就在那些群情激奋的将士中。此时赵匡胤跟随郭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耳闻目睹了他的郭大帅的文韬武略,深藏不漏,想必在这件事上赵匡胤还是多少能窥得一点儿蛛丝马迹的。

  史书上记载,郭威是“倒用留守印,更为诏书”,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仔细一想难免让人心生疑窦。
  郭威手下的那帮大兵们再没什么文化,想必他们也能分得清郭大帅的“邺都留守大印”和皇帝的玉玺吧,绝对不会是郭威和魏仁浦另外写了一份皇帝要诛杀众将的诏书,“啪”的扣上了他自己的留守大印,然后就拿出去糊弄众将,这样可信度也忒低了!
  另一种情况是郭威将诏书上“郭威”的名字改成了众将的名字,呵呵,不用说,大家也觉得不可能吧。那诏书是一张锦帛或者是一张特质的纸,可不是一盆沙子,想些什么就写什么,大不了用手一划拉重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众将士肯定会纳闷,从诏书上来看,皇上刚开始是想杀了你郭威的,最起码可以看出被诛杀的人中还有你郭大帅的,怎么现在就成了要杀我们,——难道皇帝改注意了,即便是皇帝改注意了,为了遮人耳目,投鼠忌器,就不能再换一张纸吗?

  可见要更改皇帝的诏书,那可是个技术活儿,弄不好是会成拙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郭威和魏仁浦在更改诏书的时候,有可能私刻了一枚玉玺,也有可能将诏书上的玉玺拓印了下来,总之是大费了一番周章的,这对于郭威的亲兵赵匡胤来说,是不可能猜不到这其中的玄机的。
  我们的主角赵匡胤同志一边义愤填膺地跟着众将士大呼,一边在心里也为他们的郭大帅在鼓掌:“精彩,实在是太精彩了!”
  日期:2009-11-14 09:25:45
  连载(28)
  郭威的大军很快地就渡过了黄河。
  在这期间王殷、李弘义、郭崇等这些刘承祐派去杀人的人,和被杀却没有死的人全部加入了郭威集团;如果郭威挥师南下,估计也会像当年耶律德光南下时一样,很快就能搞掂开封,自己取而代之。
  可是这个时候郭威有些犹豫了,他此时所担忧的正是他留在京城里的家小,那可是几百条人命啊!——在外带兵的将帅们要将家小留在京城,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其实就是留作人质;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是朝廷的一种福利待遇。

  据说郭威是通过刘承祐派来的一个刺探军情的奸细给刘承祐带去了一封信,大意是说:微臣出身卑贱,有幸遇到了先帝和陛下,臣才有了今天。如今陛下要杀我,我本来是在军中等死的,可是将校们不忍下手,这才要进京向陛下表白我的忠心。到时候如果我确实有罪,陛下再杀我也不迟;但是如果陛下的身边确实也有奸臣小人,那么请陛下也将他们处死,这样以来咱们君臣以后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祖国,岂不快哉!

  郭威火药味十足的橄榄枝递了过来,可是刘承祐接住之后就随手扔到了一边。
  我们可以冷静地想一想,这个时候刘承祐还是有机会翻牌的,底牌就是郭威的家小;但是这张底牌就这样被刘承祐随意地扔掉了,呵呵,刘承祐也许不知道,这次他扔掉的可是他刘氏的江山。
  当然这其中也有他的亲戚,国舅爷李业的功劳。
  如果深究的话,在处理杨邠等三大臣和郭威这件事上,李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说他是主谋也不为过;刘承祐只是点了点头,具体的事宜都是由李业具体运作操办的。
  但是我们仍要将主要的责任落到刘承祐的身上,因为无论怎么说他也是皇帝,并且还是名副其实的皇帝,李业只是一个臣子,臣子无论对君主出什么样的馊主意,那都是有情可原的,无论是于公于私,但是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刘承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