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做一个成功的富二代》
第52节

作者: 南门太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03 13:00:22
  □连载53 第五章 周旋于敌友之间
  2、受封吴王(上)
  曹操死后,王太子曹丕继魏王位。
  在历史上曹丕的名气远不如其父曹操大,他的名气更多是诗才而不是文治武功,但其实他是个雄心壮志也不小的人,上台后也想大干一番。
  这时,因受关羽失败的影响,刘备派在上庸郡驻守的将领孟达投降曹魏,被曹丕加为散骑常侍,拜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孟达攻占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曹丕下令将三郡合为新城郡,任命孟达为太守,把曹魏西南方向的重任都交给他(委以西南之任)。
  这是刘备荆州失败后的又一次挫败,新组建的新城郡范围涵盖今陕南的安康、商洛两地,以及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的一部分地区,屏障着汉中的东部,又可以南下巴中和荆州,虽然在传统意义这里是诸侯争雄的中间地带,但就目前来看却非常重要,是唯一与魏、蜀、吴都接壤的地区,蜀汉失去此后再也没有夺回,所以后来诸葛亮北伐只能选择西边的汉中、陇右方向。
  对曹丕来说好事还在继续,听说新魏王即位,濊貊、扶馀单于、焉耆、于阗王等少数民族部落便纷纷遣使奉献,叛乱的鲜卑部族首领,关中地区冯翊一带的山贼郑甘、王照,以及卢水地区的胡人首领等也率众投降,曹丕高兴地拿着降书对众人道:“前一阵有人建议我讨伐鲜卑,我没有听,结果他们投降了;又有人建议我今年秋天讨伐卢水的胡人,我也没听,现在他们也投降了!”
  曹丕不仅高兴,而且有点自矜,他下令,对投降的山贼和部族首领皆封为列侯。
  继孙权上书臣服外,刘备也来示好,刘备听说曹操去世,特派属下韩冉奉书凭吊,并带来了礼物。
  刘备这个时候低眉示好于曹魏,是因为他正在谋划着一场对孙吴的复仇之战。从战略上说,这对曹魏是最好不过的局面,吴蜀相争,都有求于己,不管他们谁胜谁负,结果都是有好的。
  但曹丕对刘备一向无好感,下令地方官员把韩冉斩了,断绝与刘备的来往。

  开局太顺,让曹丕有点飘飘然,他不想合纵也不想连横,他想把刘备、孙权一块收拾。《魏略》载有曹丕此时发布的一份亲笔手令,里面有“以此而推论,西南万里之域,刘备和孙权有谁会死守呢(西南将万里无外,权、备将与谁守死乎)”。
  曹丕五月继魏王位,七月便率军回到老家沛国谯县,即今安徽省亳州市,说是回老家看看,其实是一次耀兵行动,目的是给孙权看的。
  孙权忙着对付刘备,万万不能开辟新的战场,于是派人前往奉献。这一次派的是谁、送去哪些东西史书未作记载,但曹丕满意了,下令返回洛阳。
  曹丕其实也不想真打,他要的是孙权的态度。
  八月,曹操在谯县城东摆下盛大宴席,宴请六军将士和家乡父老(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之后返回。
  十月,经过“二十劝、十九让”的把戏后,曹丕以禅让的方式做了皇帝,即后世所称魏文帝,汉献帝被降为山阳公。以刘邦草创、刘秀中兴的两汉终结,新朝廷国号魏,改年号为黄初。
  《吴录》记载,孙权听说曹丕称帝的消息后对群下说:“曹曹丕以盛年即位,我恐怕比不上他,大家认为如何?”
  孙权的意思是,曹丕比他年轻,活得比他长,国运自然也长。对于孙权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大家一时不知如何作答(群臣未对)。

  新提拔为骠骑将军府西曹掾的阚泽说:“用不了十年,曹丕就没了(不及十年,丕其没矣),您不必忧虑。”
  孙权看阚泽的意思并不像开玩笑,很一本正经,就好奇地问他是怎么推算出来的,阚泽回答:“通过猜字得出的(以字言之),不、十加在一块就是丕字,所以知道。”
  阚处长的话只能当笑话听了,或者他也是当笑话讲的,目的是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不过还真让他言中了,没到十年,仅七年后曹丕就死了。
  裴松之看到这段记载认为,孙权只比曹丕大五岁而已,如果真的发出过那样的感慨,未免有点矫情。
  曹丕当了皇帝,孙权不敢怠慢,立即遣使称臣,态度极为诚恳谦卑(卑辞奉章),为表忠心,孙权下令把于禁送回。

  于禁在樊城兵败投降关羽,被关羽关在江陵。吴军攻克江陵后获于禁,孙权对于禁很尊重,下令把他释放,并亲自与他相见。上次释放朱光、董和等人,孙权并没有放于禁,也许他觉得于禁更重要,可以派上更大的用场,这一次果然用上了,给曹魏新皇帝一份大礼。
  当初随于禁一同被关羽俘虏的还有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浩周以及于禁手下的司马东里衮,孙权让他们也一同回去,并请他们带给曹丕一封信,这封信保存在《魏略》里,在信中孙权的态度十分恭敬,表明自己世受魏国恩宠,情深义厚,名分也很明确,他发誓对魏国永远一心一意,请求曹丕保护和关照自己(权世受宠遇,分义深笃,今日之事,永执一心,惟察慺慺,重垂含覆)。
  曹丕召见了浩周和东里衮,听取他们的意见,浩周认为孙权的态度是诚恳的,他一定会臣服魏国,东里衮认为不一定(周以为权必臣服,而东里衮谓其不可必服)。
  浩周用全家百余口人的性命替孙权担保,说孙权是真诚的,他还会把儿子送来做人质。
  嘴上说得再好也没用,要表明臣服之意,现在只有送质子一事最说明问题。孙权是否主动提出送质子,这件事没有写在他给曹丕的信中,也许是让浩周口头传达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