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读书断章取义,光知道不能背水列阵,而没有注意到兵法上还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们是啥队伍?市井之徒,乌合之众!唯有置他们于死地,才能奋力作战。如果不把他们放在绝境上,一见赵国的强大阵容,早就一哄而散了,还指望他们打个屁仗。(“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大家点头,服了:高!实在是高!(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据《宋史》记载,一代名将岳飞还在做下级军官时,他的老领导,另一位抗金名将宗泽认为他只会打野战而不懂阵法,是野路子,不够全面。于是传他兵书阵图,岳飞学习完结后,曾向宗老师汇报学习体会:
“阵而后战,兵之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韩信和岳飞是两位相差近1300岁的战术大师,他们的对手不同、武器装备不同、各自擅长的战法不同,然而他们对战争的领悟却如此相似。
兵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读死书是行不通的。
日期:2011-05-16 08:48:07
106、人才问题(上)
灭赵之战可称完胜。
然而韩信并不这么认为。他还要找一个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人是赵国广武君李左车。
战前,李左车曾向陈馀提出详细、周密,堪称狠毒的作战计划。
陈馀没有采纳,事实证明,这是陈馀的不幸,是韩信的大幸。
现在,胜利者韩信要捉拿那个曾经令他恐惧的对手。
为了确保找到李左车,韩信悬下巨额赏格,黄金一千两,这是个天文数字。
韩信没有失望,很快,李左车作为战俘被绑送至案前。
大家猜测,李左车快归位了,大家猜测不出,韩信这位以谋略见长的统帅将采取什么手段送他上路。
据观察,令人尊敬的项羽将军在攻城拔寨之余对杀人也是很有品味的。
在群体屠杀项目中,项羽偏好活埋(“坑杀”)。
在单人屠杀项目中,项羽偏好蒸煮(“烹之”)。之前,他煮了骂他是猴子的不识时务的蔡(一说姓韩)姓书生,煮了不肯劝儿子归降的王陵的老娘,不久的将来,他还预备在战场上,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当着刘季的面把刘季的老爹刘老汉烹制成一锅肉汤。
多有创意!
那么,韩信将军在这方面将会展现怎样的天赋呢?大家拭目以待。
韩信似乎有点无厘头,他总是能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奇。
看到李左车,韩信立即起立,冲上前去,亲手解开绑在李左车身上的绳子,恭敬地扶着李左车坐在了帅位右上手的座椅——这是留给最尊贵客人的位置。
韩信垂手立在李左车身边,对待李左车如同谦谨有礼的学生有服侍博学慈爱的老师。(师事之)
大家大吃一惊!
李左车也接受不了,原先端着大义凛然的架子准备就义的,现在多少有点受宠若惊,不知所措。
韩信之所以这样对待李左车,我以为,不是为了制造噱头,而是出于对李左车的了解,韩信知道李左车是不可多得的军事、政治人才。他期望争取李左车,为已所用。
电影《天下无贼》中,一号反派“黎叔”曾发浩叹:二十一世纪最缺少什么?人才!
这老贼缺少历史唯物主义眼光,他只说对了一半。事实证明,人才在任何世纪、任何领域都属稀缺品种。
现在,我们让韩信、李左车稍事休息,借此机会,共同探讨一下关于人才的问题吧。
第一个话题,什么是人才?
有人说,爱读书、爱学习、考试成绩好的人是人才。
我说,这个观点不正确,至少不全面。
当下的所谓中考状元、高考状元是人才吗?我以为,起码现在还不是。
一张批着满分的试卷毕竟不能产生效益、方便社会、推动历史、娱乐大众……。高分的孩子们或许将来是人才,然而,成才之路还很漫长。
看看中国历史,有细心观众掰着手指头一一数过,自622年科举考试开场,至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闭幕,1282年的科举大戏里,共选拔出文武状元800余人。
其中,我们的熟人有,郭子仪、王维、文天祥、杨慎、翁同龢等等,仅仅不过十数人,其余呢?除了在正史中冒个泡,留下名字,一切无考。
大部分状元在历史大戏里混成了群众演员,显然不算人才。
那么,什么才是人才呢?
举例说明:能制造原子丨弹丨的是人才;能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是人才;能用胸腔共鸣连续唱足9个高音C的是人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别人的戒指变进生鸡蛋里去的也是人才----不一而足,不拘一格。
我给出的定义是,人才就是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有超强能力,并有所建树的人。
进入第二个话题:人才是怎么诞生的。
相信大家都对成为人才深感兴趣吧!那么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人才是怎么产生的。
发明电灯泡的美国人爱迪生曾有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这句话貌似挂在所有中小学教室的墙上,鼓励所有的孩子见贤思齐,勤奋刻苦。
其实这话象可怜的司马迁先生一样被处腐刑——下面没有了。
被刻意删除的下半句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要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这句话里,爱迪生所谓的“天才”是其实可以等同于我们说的“人才”。
他是想说,成才固然需要学习、实践、努力,但更要天赋。
日期:2011-05-16 09:42:16
107、人才问题(下)
现在,有朋友举手发言,说我有天赋,并通过种种努力,在某一领域具备了过人的能力。
那么,我现在总是人才了吧?
好象还不是。你还需要有一个施展才华、证实自已的平台,并最终被大众所认可、接受。
如何走上平台呢?
参考成才的第一种模式:伯乐赏识
伯乐是秦穆公时一个叫孙阳的人,据说有相马的特长。后来,我们把推(拉)人才上位的人,统称为“伯乐”。
辟如能够放手重用陈平的刘季,能够欣赏并推荐死囚韩信的夏候婴,还有把战俘李左车以师礼相待的韩信,都可称为“伯乐”。
“伯乐”也是人才,能够发现人才的人才。
可惜的是,“伯乐”是更稀缺的品种。
韩愈老师一叹千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大多数有才朋友的烦恼是,我有能力,然而却苦于没有伯乐,无人赏识,无人喝采,怀才不遇。
怎么办?
如果你成才心切,就请以参照以下几位前辈高人的做法。他们有条件要出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一样要出头。
成才的第二种模式:抢位出头。
采取此类模式并告成功的领军人物是毛遂,他老先生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话说毛遂的老板,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准备从三千名雇员中选拔二十名能力卓越的人员组团出使楚国,进行外交谈判。赵胜旗下小角色毛遂眼看自己不符合招聘条件,出国无戏,于是急吼吼地强行出头,死缠烂打,自称人才,非要加入。赵胜报着暂且一试的心态把毛遂作为候补队员带进了队伍。
在赵楚会谈进入僵局时,毛遂不甘心当板凳选手,他最后出场,谈判中,毛遂以“无知者无畏”的精神,拿出当年混黑社会的手段,居然威胁要当场和对方领队,当时的楚国国王芈完立先生玩命单挑,同归于尽。
最终,毛遂以势慑人加以理服人的谈判方式大获成功,双方签订合同,毛遂由此功成名就。
毛遂老师的贡献是,他给我们提供了人才出位的崭新思路和模式,同时,他还为发展中国语言文化做出了贡献。根据他的光荣事迹,后人归纳出两个成语,“毛遂自荐”和“脱颖而出”。
如果你没有毛遂那种勇于竞争,一往无前,鱼死网破的魄力,也不要着急,还有第三种成才模式供你参考:造势出位。
此类模式的领军人物更是大牌,三国时蜀汉王国的丞相诸葛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