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风云--最细致的人性五代史》
第4节作者:
布衣卿相0
庞勋立刻拿出文房四宝,又给上司崔彦曾写起报告:“我们八百人远戍边疆六年,实怀乡里,而赵武等人利用众心不安,竟生奸计,煽动众人背叛朝廷。我们犯罪之人,怎敢一错再错?既蒙皇上开恩赦免,自当诛杀首恶,用以赎罪,望大帅明察。”
庞勋的这篇报告很有意思:其一,将脱岗的罪行全部都推卸给死人赵武等人身上,真是死无对证,推诿得一干二净!其实就算是赵武劫持大家回家吧,十几个人劫持八百人,可能吗?庞勋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主动坦白了其实大家也很想家的心理,赵武正是利用了此心理而劫持大家回家;其二,我们的罪行,皇上为此专门派宦官敕使宣布赦免过,有皇上的赦令,宦官敕使张敬思现在军中,谁也不能杀我们;其三,再说我们已经替朝廷杀了元凶赵武等十几人,将功赎罪,我们更应该是无罪之人了。大帅,您就看着办吧!
狡猾的庞勋这篇报告写得非常高明,也非常贴近人心。只可惜,他忽略了上司崔彦曾的性格。《资治通鉴》称其为人:“性严刻”,意思就是性情严酷,为人刻薄。朝廷就是因为徐州士兵骄横难制,才特任之为徐泗观察使。如此冷酷无情之人,会被庞勋说动吗?
结果,还是那两个成语: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十月初四,距离报告呈递已整整六天了。
心急如焚的庞勋主动投石问路起来,派出使节到徐州军政府所在地彭城面见崔彦曾,使节一进彭城大门,几个卫兵立刻扑了上来,将其逮捕审讯,了解完全部桂州戍卒实情后,把他扔进了监狱。
十月初七,以前是报告石沉大海,杳无音讯,现在连报告和使节也一起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了。
无奈的庞勋只好再写一份报告:“我们全体将士身负重罪,各怀忧疑,今天我们退兵到徐州城南苻离镇(今安徽省宿州市北苻离集),至今还不敢脱下铠甲,只因大帅身边的军将尹勘、杜璋、徐行俭等人狡诈多疑,一定会设计报复我等将士,请求大帅先暂时免除此三人官职,以安众心。并请大帅将我等将士分置二营,交由一将指挥。”
说实在的,庞勋这篇报告就写的很差劲了,庞勋的大概意思是:其一,我们已经退兵离开了徐州,证明我们确实没有反叛的丝毫意思;其二,我全体将士之所以没有脱下铠甲,只因为您身边的三个小人可能会报复我们,所以请您先暂时免除此三人官职。为了全体将士的性命起见,只要大帅您答应,我们保证一定会缴械于您的;其三,大帅要是还不相信的话,我等愿意分置二营,交由一将指挥。
庞勋的意思大概就这些。好了,让我们站在崔彦曾的角度上再理解这份报告吧:
其一,你们虽然主动退兵离开了徐州,但是你们说到底不还是没有脱下铠甲吗?一群穿着铠甲随时战斗的人,口口声声说没有反叛的丝毫意思,可能吗?其二,我身边的人,我自有数,用得着你庞勋指点谁是小人吗?再说,我可能会不相信身边的亲信,而相信你一个擅自脱岗回家的人吗?其三,没有我的命令,你们还想擅自成立独立团,分置二营,交由一将指挥,可恨!
这些桂州戍卒都是崔彦曾的手下,干出擅自离岗回家这种震惊的事情,已经够他丢脸的了。今天他们居然还要指点自己的亲信为小人,兀的不气煞我也!
再说了,你庞勋不过是个小小的粮料判官而已,你也配给堂堂观察使呈递报告吗?彦曾生年乃不知天下有庞勋!
当然了,生气归生气,在崔彦曾心里还是相信,此时的庞勋等人其实并没有反叛的意思。
聪明的庞勋不可能不知道疏不间亲的道理,焦躁情绪中的他还是犯此大忌,马上他就要尝到此苦果了。
日期:2015-02-06 08:21:55
苦果
当时,桂州戍卒距离徐州政府所在地彭城只有一百二十里地,城内人心惶惶。崔彦曾召集诸将讨论,诸将都流着泪道:“最近因银刀兵变,使我军蒙受恶名,虽说诛杀流放的犯人中,不无冤枉之人,直至今日冤痛之声还没有停息。但是,而今桂州戍卒再次造反,若允许他们进城,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如趁他们远来疲弊,发兵攻击,我逸彼劳,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崔彦曾犹豫不决,首先,他知道庞勋等人本身并无反叛之意;其次,八百多条人命,说多不多,但说少也不少。甚至上次那个银刀事变,至今都还有喊冤的人。
一直以来,他之所以不回复庞勋等人的报告,原因是他喜欢在暗处静观其变。静观其变的好处是,假设庞勋等人只是想家回家这种单纯动机,他只需要尽量拖时间,拖到他们身心疲惫,完全臣服于自己为止,这样的话相信身边的军将尹勘、杜璋、徐行俭等人会比较满意。
而假设庞勋等人真搞叛乱的话,那么,他又没有回复庞勋的报告,而不至于朝廷怪罪自己,再说他又掌握着桂州戍卒家人的性命,身边的军将尹勘、杜璋、徐行俭等人也比较讨厌桂州戍卒。所以,结果无论是那一种,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但是此时,无论针对桂州戍卒下哪种对策都显得为时过早,崔彦曾在军将们的哭泣声中陷入了沉思。
在通讯条件有限的古代,朝廷对地方的所有知闻,只能依赖于地方官吏的上报奏折。第一现场的实情只有当地官吏知道,在他们有意无意对事件添油加醋或粉饰太平的变异汇报下,于是乎,洋洋洒洒之乎者也几千言奏折乃成。
奏折还得上达京城皇帝手上,于是乎,各驿站快马加鞭未下鞍近半个月送到朝廷。赶上勤奋的皇上还好,连夜就可以把奏折批阅完毕,各驿站再半个月将圣旨批文送到地方政府官员手里,前后花费近一个月时间!要是赶上荒淫无道整天不上朝的皇上,或者官吏身居距离京城几千里的祖国边疆,半年时间你能看到皇上的圣旨批文就不错了。
所以,在此非常时期,崔彦曾的态度就相当重要了,八百桂州戍卒的身家性命,全在他一念之间!
就在这关键时候,人群中站出了一个智囊级别的人物,就是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完全扭转了庞勋等人的后半生命运。
讨伐
团练判官温庭皓表情严肃,进言道:“大帅,危险的预兆已在眼前,是战是和,就看大帅今日如何决策了。虽然如此,卑职还是愿意谈一下个人观点——如果对他们发动攻击,有三个难点;如果与他们妥协,有五种灾害。
“皇上已下诏赦免他们的罪行,我们却擅自诛杀他们,这是第一个难点;我们率领他们的父兄讨伐他们的子弟,有悖情理,这是第二个难点;一旦开战,必然兴起大狱互相牵连,一定还会死很多无辜百姓,这是第三个难点。
“然而,正在执行任务的武装部队,竟然擅自离岗回家。如果不惩处,各军区派往战场边疆的部队都起来效法,以后中央还怎么管理各地方部队?这是第一个灾害。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统帅是军队的首脑,桂州戍卒居然以下犯上杀害指挥官王仲甫同志。如若既往不咎,那么以后那些做统帅的,还怎么能对手下士兵发号施令?这是第二个灾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