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11节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刘知远确实有这种实力,他也确实有这一方面的想法,但问题还是有的,他一贯以小心谨慎闻名,而小心谨慎过了头,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就变成了优柔寡断了。这位刘知远明明眼馋皇帝的空缺,却还自奉后晋忠臣,自称不称帝位,不忍改晋。
所以在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后晋已灭,我们暂时沿用这个年号)二月份,刘知远手下的将士们在太原向他争呼万岁,试图拥立他为帝时,刘知远还装模作样,命令左右严辞呵斥,坚决制止了这种置自己于不忠不义境地的不法行为。
这种既想当**,又要立牌坊的心态,一向是我国历史上很多政治人物的共同心理特征,他的亲信心腹们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如果部下们就此放弃拥戴的念头,那就太不上道了。
在改朝换代的这一历史性时刻,郭威再次深刻领会了领导意图,他挺身而出,率领所有部属反复劝进,声称中原无主,号令群雄,天下归心,非您刘知远莫属,而且拥立态度十分坚决,一遍不成再劝,再劝不成还劝,一副您不即位我们决不罢休的势头。
如此反复表演若干次后,意志坚定、心如铁石的刘知远最终也被广大将士的热情和诚意感动了,为了驱逐外族(其实他自己也是沙陀部后裔)、平定四海的历史重任,为了满足众将士的迫切愿望,刘知远勉强接受了建议,在太原即皇帝位。
刘知远不是第一个被部将拥立为帝的人,当然也不是最后一个,不过他的一些作派还是比较与众不同的。为了将表演进行到底,表示自己对后晋的忠心,刘知远没有改国号和年号,甚至还把年号从“开运”改回了后晋的“天福”,表示自己是以后晋臣子的身份,继承了这个王朝的江山。
当然以他的小心谨慎和一贯策略,他更没有硬碰硬地公开和契丹叫板挑战,直接出兵攻打对方,而是在对契丹在口头上进行了讨伐,背后也支持反对契丹的民间力量,他自己则是继续按兵不动,等待机会。
同年三月份,受不了中原民众反抗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决定撤兵北还,顺便将后晋君臣百余人掳走,留下了一座空虚的汴京城,中原王朝随之出现了短暂的权力真空,这个时候刘知远才不失时机地捡了个漏,在当年六月迁都洛阳,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日期:2014-06-05 22:07:46
【更新】
以上就是郭威同志过去十年间的光辉事迹和显赫功勋。凭着这三大功劳,刘知远要是不提拔重用的话,那可就太不够意思了。
事实上,刘知远对郭威不光是重用郭威的才干,而且非常信任郭威的忠诚。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正月,在位不到一年的刘知远病逝。临终之前,他指定杨邠、郭威、史弘肇、苏逢吉等四人为顾命大臣,要他们辅佐自己年18岁的儿子刘承祐继位。
能被先帝付以托孤重任,足见刘知远对郭威的信任程度,只是刘知远绝对想不到,自己的这份信任和重托却被辜负了,辜负他这份信任的,既有他的儿子刘承祐,也有他的顾命大臣郭威。
刘知远留下的顾命大臣和其他重臣,以自己当年的心腹将领为主,他们大都是蛮横无知,嗜杀成性,寡于谋略的武夫,真正能够担当左辅右弼之任的只有郭威一人而已。
刚继位的刘承祐虽然年轻,也十分知晓这一点,所以当李守贞为首的三镇叛乱,朝廷派兵镇压却久不见功时,他决定请郭威亲自领兵出征平叛。
当时的郭威已位居枢密使,掌天下兵马战事,为国平叛可以说是分内之事,责无旁贷,何况是皇帝大人想让他亲自出征,郭威更是没有理由拒绝。
于是,在乾祐元年(公元948年)八月,郭威义不容辞地接受了平叛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以及皇帝赐给自己的新头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五代时期宰相的职衔,往往加给德高望重之臣),再次跨上战马,亲征西北,督战诸路军马讨伐三镇。
郭威出征讨伐三镇时,后汉的平叛大军已经打了几个月却一无所获,之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除了统军将领的军事指挥水平外,朝廷的平叛策略也很不合理。
河中、永兴、凤翔三处藩镇叛乱,都是有备而发,三地城池坚固,兵马充足,造反意志坚定,而且三个造反派头头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事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一味强攻只会让他们做困兽之斗,换来的是更加顽强的反抗。
而年轻的刘承祐对付三镇叛乱的策略是针锋相对,他派出三支人马分别同时讨伐三镇,试图把这三把造反之火同时扑灭,一个也不放过,但这三路兵马却没有一个统一指挥的主帅,而且讨河中的主帅白文珂与讨永兴的主帅郭从义之间偏偏又不相容,两人拖拖拉拉,推推诿诿,消极怠工,自春至秋不肯攻战。
还好后来刘承祐回过味来,发现了自己的策略失误,才任命最能打的郭威为平叛军总司令,统一节度诸军。
面对僵持的战局,抵达前线的郭威并没有急于求功,而是在冷静分析局势之后调整了平叛策略,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战略方向,那就是集中力量,先击河中。
要说名将的水平就是不一样,只要我们翻开西北地区的军事地图,就会发现这一战略方向决策的英明所在。
地图上,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永兴府(今陕西西安)、凤翔府(今陕西凤翔)自东向西,大体上呈一字排开,各自相距数百里,分别驻守着李守贞、赵思绾、王景崇三大统领,可谓气势非凡。
同时进攻三镇,多线作战,不利于集中优势兵力,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这已经被前期经验教训所证明。如果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处,则还存在一个三选一的问题:河中、永兴、凤翔三者只能取一。
攻凤翔,则要绕过东面的河中、永兴二镇,劳师袭远不说,李守贞、赵思绾一定会从背后袭击,搞个内外夹攻,后汉军必败无疑;
攻永兴更是自讨苦吃,永兴城池坚固,短时间内绝难攻克,一旦被其牵制住兵力,分居东西两边的李守贞和王景崇各自出兵,就把后汉军对给包了饺子,保管让你有来无回。
这样看来,除了攻击河中,郭威已经别无选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