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也讲些古怪事》
第16节

作者: 燕北烈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孩儿店”是当地的叫法,是和“花子营”对应着叫的。前者里面住着的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孩童,最大不超过十来岁;后者则住的是成年流浪者。两处地方的人其实都操持同样的职业,就是乞讨。其实他们这些人无论男女老幼,擦鞋、拉套儿、提包儿、跟闲儿等等但凡能换一口饭食的营生都干的,很多时候他们中有人也觑空做些个小偷小摸。
  就像上学堂得升学,“孩儿店”的孩子们的最终归宿往往是“花子营”。这两处地方都被当地堂口(帮会恶势力)控制着,住在里面也是不容易过活的,每晚人们必须依年岁、强壮程度等等“能为”标准缴纳数额不等的“日份”。多有凑不够的,这时就得忍受把头(堂口爪牙)的谩骂殴打。月月下来,个个鼻青脸肿都算是家常,往往有人胳膊腿都被打折。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一个敢逃离,因为他们知道,堂口势力遍布城乡,出去独混寸步难行,最终不是被打死就是被饿死,所以只能默默忍受。

  年岁大一点的“花子营`成员还好过些,毕竟身子骨相对“抗造儿”。苦的是那群“孩儿店”的幼童,往往把头发起威来被打得找不到一隙地缝去钻。

  这天,军官和几个兵拉水回来,正撞见大庙门口看“孩儿店”的那个癞头把头在打两个小孩儿。平常兵们总是听见大庙里传出打骂、哭喊、求饶的声音,知道有孩子受虐,早就有点忍不过心、顺不过气,这次陡然看个满眼,便一个个不约而同走过去干涉。
  那把头小子开始不服,说一群丘八狗拿耗子,是想来个强压地头儿吗?!兵们火性上来,妈的!管你孙子啥地头儿的!几枪托捣在脸上,那小子吐了一地碎牙,跪下服了软,开始拿出帮会码头那套程式化认怂方式求饶,替自己后辈认开了曾祖。
  兵们懒得再理他。觉得这帮东西欺软怕硬,真糟蹋了他爹当初那点儿玩意儿!可古今中外就这些个物什如同三秋的狗子,咋也绝不了种;抑或鸦片烟馆子挫出的灰渣子,撂地儿戗也戗不干净。
  军官上去扶起俩孩子,见他两个身子看着也就比田地里刨洞子的大个鼹鼠大不了几圈,被打得惨不忍睹。一问,那稍大点儿的倒还机灵,一口一个军大爷叫着,说他们是亲哥俩,前些时从乡下随着早年就守寡的母亲来津门投靠亲戚,不想亲戚没找见,还和母亲走散了,一来二去的住进了“孩儿店”。还说弟弟没名字,自己叫豆子。

  军官心里惨恻,真是宁为太平犬、莫做离乱人呵!近年乡间荒旱,农民携家带口逃难,自己眼不见的该有多少似这俩孩子这样的百姓呀!他难过地闭上了眼睛......
  过了一大会儿,他回头警告那癞子,甭管你哪个码头的,他妈的回去告诉你那堂首,别处的我管不了那么多,就我眼前这儿块地,再见到你们的人来喘口气,就好有硬壳儿花生米招待个够!
  那家伙点头哈腰、屁滚尿流地答应着跑远了。
  果然,这些堂口的码头混混儿从此再没见来过。庙里的孩子们虽然依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一时间总不至于再挨打受骂了。他们把这些守库兵看成救星,不时过来附近玩耍。兵们有时同情地分给他们一些汤饭,舍给他们几件旧衣服。但军营毕竟不是慈善堂、孤幼苑,兵们这么做只能说是尽其力所能及。
  这样的日子一晃大半年,大家得过且过着倒也平静。可是(俺最爱这俩字了)好景不长,出事了。
  这天,军官听哨兵说自己曾救过的那个叫豆子的孩子急着找他,一时也劝不走,就到门口来看。他刚闪出半边身子,那孩子就急奔过来,揪住他袖子:“军大爷,求求您帮俺找寻一下俺兄弟吧!昨儿夜里,他被个东西给弄走了!”
  “什么?”军官没听清楚。问他是不是他见过的堂口里的人呢。
  “绝对不是!”豆子很肯定,说他当时睡得正迷迷瞪瞪,恍惚一阵阴风,一团黑影从窗子卷进屋里又卷了出去,他惊醒坐起来,伸手一摸,睡在旁边的弟弟不见了踪影。
  当时还觉得自己刚刚做了梦呢,又以为弟弟起夜,就又倒头睡下,谁知天亮醒来弟弟还没有回来。他觉得纳闷儿,出去找了一遭儿,又召集了一群伙伴帮忙,四外都找遍了可还是没找见。他这时着了慌,开始回忆起昨夜的梦,觉得朦胧间见到的那团影子咋看都不类人形。莫非——弟弟被什么鬼怪掳去了?!
  军官听罢半信半疑,只好先宽慰了豆子一番,说你们再往远处找找,说不定你兄弟半宿出去迷迷糊糊认错了路,一时走不回来呢,如果再找不到,我可以帮你向管片的警署求助。
  加载中—————————

  日期:2014-05-15 12:39:00
  豆子无奈回去,接着又找了好几天,甚至到城里兜圈子,逢人便打问。可天津卫这么大个城市人海茫茫,哪能问得到一丝线索。豆子绝望地复去找军官,军官觉得八成是被堂口的人给绑走了,这帮家伙睚眦必偿,可能是想报自己这伙兵驱逐癞子把头的前仇。
  驻军毕竟不熟悉地方情况,这事看来还得求助当地警察。军官只好带着豆子去十几里地之外的本区警署报案。值班警察听完豆子的叙述有点不耐烦,阴阳怪气地说什么本管区这么大,每天不知有多少失踪、拐骗案子发生哩,警爷们给那些个大亨老板找寻跑丢的哈巴犬成天都折腾个腿抽筋,哪顾得上找几个叫花小子!这些穷骨贱命的“路倒儿”材料到哪不能扒拉口风喝喝,知道饿不死就得了......

  军官在一旁见他沁不出句人话,恼了,发作起来,警察见来头不善,认真起来,开始一迭声介绍说其实这些日子来本署已经接到很多起失踪报案。其中不唯一些个乞儿,还有几户平民。丢的孩子大的也超不过七八岁。警方调查了,不过还没有线索。
  俩人无奈,又询问几句,做了做登记啥的就出来了。一路军官又宽慰了豆子几句。这孩子挺懂事,急惶中没忘对军官说几句感谢的话。
  ......
  又是十几天过去了,这天军官出去闲转,豆子早已在门边蹲着等了老长时间了。他手里捏着张报纸,说这是昨天他在路边擦皮鞋时从一位主顾那得来的,当时那位先生一边看一边和伙伴说话,说什么失踪案登报了。他惦记着弟弟的事情,使了个奸,假意吐歪了口吐沫,弄脏了那报纸,客人嫌恶,就把它丢了。等客人一走他立刻拿起,想着过后给军大爷看看,最好上边儿能有弟弟的消息。
  军官接过来大略看了看,报纸上相关消息标题很吓人:“津门郭围妖鬼出没,暗夜入宅强掠童稚,民心震恐闭户不及”。内容离奇空泛,大多是些目击、臆测,并没有豆子所期冀的内容,显然是无聊小报闻风杜撰的花边新闻。他向豆子大致介绍几句,那孩子听见没有实际内容,道了几句谢,失望地转身走了。
  军官兴致大减,胡乱去转了一遭儿。
  不久,上边传下命令,称时局有变,着津门驻军加强本防区内警戒。夜间必须荷弹值巡等等等等。军官所在仓库这边也抽调出一个排,分作两班晚上出去巡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