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云七百年》
第20节

作者: 潘国良
收藏本书TXT下载
  辽东韩寿非常赞同这个作战方案,他认为悉独官志大才疏,而且将领骄慢、士兵懈怠,其部署难免有疏漏之处,只要奇兵突袭,攻其不备,必可大获全胜。于是慕容廆接受了这个建议,仍然让慕容翰驻守徒河待机而动。悉独官深知慕容翰骁勇善战,如今围城日久而他仍然留在徒河按兵不动,不禁起了疑心,而且意识到城中守军暂时不足为虑,消灭慕容翰这支奇兵才是当务之急。于是悉独官派出数千骑兵突袭慕容翰,不料对方早已预先设下了埋伏并将其全部歼灭,随后派人与慕容廆约定了里应外合的具体时间。慕容廆令其子慕容皝、长史裴嶷率领精锐作为前锋,自己则亲自统领大军为之殿后。

  悉独官没有料到慕容廆会主动出击,于是便命令全军投入战斗,当两军的前锋刚一交手,慕容翰率领骑兵从侧翼冲入敌营,宇文部在遭受如此突然打击的情况下几乎全军覆没。崔毖得知阴谋败露,只得率领数十人亡命高句丽,其余部众则全部投降。慕容廆任命其子慕容仁为征虏将军,镇辽东。随后,慕容廆派遣将军张统对高句丽将领如奴子所盘踞的河城发动袭击并将其俘获,这场战役以慕容部落的全胜而告终,并派遣裴嶷谒江东献捷。但是高句丽此时还不甘心于接受失败,继续入寇辽东;慕容廆令慕容翰、慕容仁领兵征讨,高句丽王乙弗眼看战事不利,便派遣使者与东晋结盟。慕容廆由于大战方息,已经到手的大片土地尚有待消化,于是暂时招回了慕容翰、慕容仁,可谓是进退自如,有理有节。

  日期:2008-9-2 22:04:54
  慕容廆对俘获的的高瞻等人非常敬重,并且任命他为将军。但是高瞻依然不为所动,称病不出,他的精神支柱想必就是所谓的华夷之辨,于是慕容廆决定亲自对他进行开导。根据史书记载:慕容廆数临候之,抚其心曰:“君之疾在此,不在他也。今晋室丧乱,孤欲与诸君共清世难,翼戴帝室。君中州望族,宜同斯愿,奈何以华、夷之异,介然疏之哉,夫立功立事,惟问志略何如耳,华夷何足问乎”!结果高瞻依然不为所动,慕容廆虽然心中忿忿不平,但是仍然不忍心加害。不久,高瞻忧郁而死。这个故事后来又在明朝末年上演了两次,主角分别是皇太极与明朝司仆少卿身份督战的张春以及明军统帅督师洪承筹,其中张春基本上效法高瞻并且得以善终,而洪承筹则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了清朝初年的朝廷重臣。其中的利害得失,恐怕每一个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所得出的结论都是不一致的,所谓的普世价值可以说是极其不现实的。

  翌年三月,裴嶷抵达建康,盛赞慕容廆威德远播、求贤若渴,于是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元帝希望裴嶷能够留在江东,直接为国效力,裴嶷婉言谢绝了朝廷的美意,他的对答可谓是,滴水不露,十分得体。其辞曰:“臣少蒙国恩,出入省闼,若得复奉辇毂,臣之至荣。但以旧京沦没,山陵穿毁;虽名臣宿将,莫能雪耻。独慕容龙襄竭忠王室,志除凶逆,故使臣万里归诚。今臣来而不返,必谓朝廷以其僻陋而弃之,孤其向义之心,使懈体于讨贼,此臣之所甚惜,是一不敢徇私而忘公也。”元帝听完后大为感慨,当即派遣使者与裴嶷同行,加封慕容廆为安北将军、平州刺史。随后,慕容仁在与高句丽的作战中再次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不敢进犯辽东,慕容氏得以解除了后顾之忧。

  日期:2008-9-3 14:56:30
  北方骚乱
  公元320年,凉州在张氏家族的治理下堪称平安无事,但是在经历了十余年的太平生活以后竟然祸起萧墙,发生了一起因邪教传播而几乎导致亡国的惨痛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京兆人刘弘客居天梯山,以妖术惑众。西平公张实的手下有许多人都对刘弘奉若神明,其中不乏张实身边的近卫侍从。帐下阎涉、牙门赵卬与刘弘同乡,刘弘对二人说上天赐予了他一块神玺,应在凉州称王。阎涉、赵卬竟然信以为真,二人密谋串联了十余名近卫侍从,企图暗杀张实,改奉刘弘为主。幸好张实之弟张茂事先侦知了此事,当即建议张实诛杀刘弘,以免后患。张实的反应并不迟缓,他立刻就派遣牙门将史初前去逮捕刘弘;但就在史初出发以后,阎涉等人便怀揣利刃刺杀了张实。史初将刘弘明正典刑,同时还诛杀了数百名党羽。左司马阴元等人鉴于张实之子张俊尚在幼年,便推举张茂为凉州刺史、西平公。由此可见,政府如果在宗教信仰以及意识形态的问题上掉以轻心,其危害足以导致王国灭种,所以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影响力或者具备聚众起事条件的人一定不能手软。要么拉拢过来为我所用,或者将其一网打尽用绝后患,二者必居其一。

  就在凉州发生邪教乱国的同时,前赵将领解虎、天水校尉解虎尹车意图谋反,并且与巴酋句徐等相互勾结。刘耀在处死解虎、尹车以后仍不解恨,于是不顾光禄大夫游子远的劝阻,将句徐等五十余人全部诛杀。结果造成巴众尽数造反并推举酋长句渠知为统帅,氐、羌、巴、羯各部群起响应,总人数多达三十余万,以致关中大乱,城门昼闭。刘耀下令内外戒严,准备亲征渠知。游子远认为诸部此番造反并不是为了夺取江山,而是害怕遭到朝廷的严厉惩罚,因此只要给予他们一条生路,叛乱便可迅速平息,当务之急就是将那些因解虎、尹车谋反案而连坐的老弱诸人予以释放,以便让他们现身说法。造反者虽然人多势众,但是只要让他们看到眼前确有活路的话便会选择投降。至于那些自知罪孽深重而负隅顽抗的死硬分子,只要陛下授予我五千弱旅即可平定。这番分析入情入理,刘耀当即宣布施行大赦并任命游子远为车骑大将军、都督雍秦征讨诸军事。

  游子远出师以后,进展十分顺利,归降者不下十万,惟有句氏宗党五千余家据守阴密。游子远率部发起攻击,一战而定,随后移师陇右,讨伐仍然据险固守的巴、氐十万之众。酋长虚除权渠以为游子远兵力不多,于是主动出击,结果五战皆败。其子虚除伊余依旧不服,率领五万精兵一大早就来到营门挑战。许多将领纷纷请战,但是游子远却认为虚除伊余勇悍无敌,兵力雄厚,加之其父屡吃败仗,因此怒气正盛,势不可当。因此必须暂时躲避其锋芒,待到敌人再而衰、三而竭之际方可出击。于是游子远坚壁不出,虚除伊余不久之后果然显露了骄慢懈怠之状。眼见战机成熟,游子远命令全军连夜备战,于拂晓发动袭击,刚好这时刮起了大风,漫天尘土飞扬,虚除伊余所率领的五万大军应战不及,统统当了俘虏。虚除伊余这时可谓是山穷水尽,只好率众投降。游子远请求刘耀任命虚除伊余为征西将军、西戎公,又分别迁徙虚除伊余兄弟及其部落二十万口于长安周边。刘耀即可照准,并且加封游子远为大司徒、录尚书事。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统帅的意志是否坚定、部队士气的高低往往可以决定战役的成败。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04年,袁尚回援邺城。诸将皆以为:“此归师,人自为战,不如避之”。曹操曰:“袁尚从大道来,当避之;若循西山来者,此成擒耳。”曹操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当时袁氏集团主力基本上已经土崩瓦解,老巢邺城也已然是危在旦夕,袁尚若从大道驰援,说明他决心死战到底,加之其部下多为邺城子弟,一旦交战势必人人奋勇,势不可当。假如袁尚不敢正面交兵的话,那么就说明他在已然劣势的情况下仍然不愿放手一搏,所以只要对其迎头痛击便可大获全胜。历史的进程果然验证了曹操的判断,袁氏在与曹军遭遇之后便无心恋战,全军迅速崩溃。讲究谋略、把握战机是中国古代兵家的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对于军事装备的改进方面却明显投入不足,除了诸葛亮等少数军事家以外几乎无人认识到这一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