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荣誉——历史上的太上皇》
第43节作者:
独孤东吾 就在唐朝一步步走向正轨,李渊的千古一帝显露出一丝希望时,他的家庭内部却出现了问题,使得年迈的李渊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就是皇位继承权。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在君主制时代,王位继承权都是个大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后来在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之后中国和其他的国家都采取了一个方法,那就是长子继承。不同的是中国加了一个嫡长子,强调嫡子,即必须是正妻的儿子才有继承权,正妻没儿子才轮的到庶出;外国是按顺序来你们都不要争了,按照出生顺序来,谁是老大谁就优先继承,有的没儿子还可以传给女儿。长子继承虽然没有考虑继承人的能力品格等等,只凭出生的早,靠命运,但是相对于杂乱无章的继承制度还是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大家基本上也都信服。
李渊实在军功世家出生的,因为他的几个哥哥死得早,所以在他父亲死时,才会由他来继承唐国公的爵位,否则的话根本轮不到他。李渊在长大成人后,受到的自然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因此长子继承制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李渊一生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有优先继承权的只有四个,就是他的妻子窦皇后生的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其中李玄霸早死,可也正是这个早死的儿子惹起了后人的无限同情,因此在流传于世的隋唐传奇中,他变成了最厉害的李元霸。
在剩下的三个儿子中,李元吉应该早就被淘汰出列了,据称李元吉从小就面貌粗俗,举止乖戾,很不得窦皇后的喜爱,再加上排行第三,因此不予考虑。李建成和李世民应该是李渊最喜爱和信任的儿子。其中李建成是长子,作为世家子弟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李世民则文武双全是李渊的得力助手,李渊能够太原起兵最后称帝,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因此对李渊来说立谁为继承人就是一大问题,稍有差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李渊在思前想后后决定让李建成为自己的继承人,这是因为李建成是嫡长子,嫡长子继承是千古不变的规矩,而且此时的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可以说是兄友弟恭,李世民没有表现出一丝要取代哥哥的意思,因此李渊在成为唐王时就封李建成为世子,称帝后进位皇太子,李世民则封秦公,进爵秦王。但是在巨大的权力面前人是会变的,此时的李世民虽然没有一丝非分之想,可是随着全国的逐步统一,他发现所有关系到唐朝命运的大战,从起兵到长安再到江淮几乎都是自己打下来的,这个王朝是自己一手创立的,凭什么要把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打下来的江山交给在长安优哉游哉的哥哥,就凭他出生的早因此李世民心里不平衡了,他产生了当年杨广那样的想法,我是这个王朝的主人,但是杨广有一个宠爱自己的可以对父亲发挥影响的母亲,可是自己母亲窦皇后早就去世了,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李世民作为常年征战的大将有着自己的一套班底,有着对他忠心耿耿的武将,同时他还得到李渊的允许找来了一批文人谋士,这就是后来的十八学士,这其中有很多人都成了后来的名臣。不过这些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李世民能够成为皇帝,这样他们也就能跟着一步登天了,否则李建成继位他们也只是普通的将领,李建成怎么会重用他们呢?李世民逐渐增长的野心和这些人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最终他们汇合到了一起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事。
李世民的功劳越捞越大,威望一步步抬升,使得身为太子的李建成感到了压力,他感到了李世民的变化,他知道李世民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人,而是一个聪明绝顶之人,这样的人会思考,因此一旦他的威望功劳超越他目前的期望时,他就会有更高的要求,目前他的功劳已经不是一个秦王能满足他的了,对他来说只有太子甚至是皇帝才是对他最好的奖励。一想到这些,李建成就不寒而栗,前朝杨广就因为有大功不安于晋王之位,使用阴谋诡计夺去了哥哥杨勇的太子之位,最后杨勇及其后代都死于非命,这一幕过去还不到二十年,犹如昨天发生的一样,因此自己可不想做杨勇第二,他要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日期:2013-10-04 22:07:24
于是在朝廷宫廷上兄弟二人张开了明争暗斗,目标都是直指皇位。
其实李渊在内心还是偏袒李建成的,第一自然是长子的原因,第二唐朝时刻在拿隋朝当做教训,其中就因为杨勇杨广兄弟争斗,最后隋文帝废掉了杨勇改立杨广,结果杨广将天下搞得大乱,把江山都玩丢了。李渊害怕李世民也是个杨广一样的人,到时再把江山玩丢了,更何况自己创业,下一代就是守业了,李建成就是个合格的守业之人,因此他并没有更换太子的想法,相反他对李世民的一些做法也有些不满,认为他不遵守臣子的规矩,同时随着功劳的增多,李渊感到了功高震主的危险,因此多次不对获胜的李世民加以赏赐,以示警戒。
李建成没有李世民那样在战争中积累起的死忠和功劳因此他走另一条道路来保住皇位。他首先联合到了四弟李元吉随后走宫中嫔妃的路子利用这些嫔妃在李渊跟前大吹枕边风,说李世民的坏话,弄得李渊对李世民产生了恶劣印象,李渊曾经对大臣说道这个儿子常年在外带兵,受到读书人的蛊惑已经不是我当年的儿子了。李世民重要的谋臣杜如晦一次路过李渊宠妃尹德妃父亲家门口,既没有吐痰也没有斜视尹府,就被尹府家丁暴打一顿。杜如晦自然告诉了李世民,没想到尹德妃恶人先告状,反诬秦王府的人打了她的家人。李渊自然偏听偏信把李世民叫来痛骂一番了事。相比打人这样的小事,下面这件事可是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矛盾。李渊一次赏赐给宠妃父亲一块田地,但是这块田地已经被李世民赏给作战有功的淮安王李神通了。李神通认为这块地已经给我了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因此拒不交地。李渊大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作为皇帝赏赐土地难道还不如李世民这个王爷吗?因此他找来李世民质问到底是他的圣旨重要还是他的命令重要,害的李世民解释半天才得以过关。李建成只是想保住皇位,从没有想过杀李世民的念头,他曾经拒绝了李元吉的暗杀计划,对李世民大多只是诬告想让父亲彻底废掉李世民,例如故意让李世民骑一匹劣马,把李世民说的生死有命说成有天命为天下主,引李渊生气。对于毒酒事件,现代大多说人认为不时,因为李建成要杀李世民的话怎么会光明正大的给李世民喝毒酒,让他死在自己的宫中,而且在没有毒死的情况下放李世民回府,让李渊前往看望,那样的话自己残害手足的事不就都摆到明面上来了吗?能有自己好果子吃吗?再说这段事写的太过了,李世民从中毒开始就在吐血,从东宫一直吐到秦王府,在报告李渊后一直到李渊到府中看望没有停过,是想李世民总共有多少血可以吐。
面对李建成的攻击,李世民也展开了反击,他动用了一招绝招,那就是利用杨文干谋反合法的扳倒李建成。
当时李渊等人前往仁智宫避暑,李建成留守长安。出于安全考虑,;李建成命令给青州都督杨文干运送一批盔甲。这个杨文干曾经是东宫的宿卫,和李建成关系密切,于是被李世民捉到了把柄,在他的指挥下,这件事被报告给了李渊。私运盔甲这可是要杀头的大罪。太子给旧部送盔甲,肯定是想效法杨广趁父亲在外面发动政变,于是将太子招到仁智宫。当时局势很是紧张,大家都认为李建成完了,毕竟盔甲是他让运的,收的人又是他的旧部,谋不谋反根本说不清楚。就在李世民认为大局已定时,李渊突然改变了看法,他认为李建成是冤枉的,从而放过了李建成,李世民空欢喜一场,当然最倒霉的是杨文干先是被诬陷谋反,后来为自保只得谋反死于非命,这场政治风波中倒霉的就他一个人。
身为父亲的李渊对两个儿子的变化十分了解,他知道这两个儿子心中都想些什么。如果此时他果断出手要么保住李建成,废掉李世民;要么废掉李建成,改立李世民,毕竟李世民功劳大成为太子也没有多少阻力,那么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不会出现玄武门之变了,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对着两个儿子似乎在搞一碗水端平的政策,对两个儿子都加以敷衍力求表面上的平静,李渊对李世民说他的功劳大,准备让他当太子,同时对他加以训斥让他安分守己,又对李建成说要把李世民封到洛阳断了他夺位的念头,同时又害怕从此在自己手中辛苦建立的国家分裂乃至骨肉相残,最后就不了了之。
或许正是李渊的这种态度导致了二人斗争的越来越激烈最终酿成了手足相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