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重耳有个贴身的小臣叫做头须,是负责保管钱财的。公子重耳在国外逃亡的时候,头须认为跟着重耳一起逃亡没有什么前途,就想偷偷地溜回晋国。自己偷偷地溜回来也就罢了,可是这厮无礼,还卷走了自己负责保管的钱财,致使公子重耳他们缺少了生活上必须的吃穿用度。
头须把这些钱财都用来贿赂晋国的官员,以便减轻自己的罪过,来请求让他留在国内。
说实在的,也不能全怪头须,一家老小靠着他工作挣钱,穿衣吃饭养活呢,他要是跟着重耳走了,谁来养家糊口?
等到重耳回国即位成了晋文公,还没有整治头须的叛离之罪,头须那厮倒好,竟来宫中求见来了,不知道在那里吃了熊心豹子胆。
宫中人员进来汇报,晋文公一听他就晕了,怪不得这人名字叫做头须,他还真敢倒捋虎须?不过自己现在是晋国的大领导,没有必要跟这种人一般见识。
尽管一想起这个头须,晋文公那气就不打一处来,不是恨得跺脚,就是恼得骂娘,现在不治他的罪就已经便宜他了,那有心思接待这位好汉爷?随后就以正在洗头为借口,推辞不见。
头须是有备而来,怎肯轻易走掉?他知道晋文公讨厌他,可是自己还要生活,还得养家糊口,还需要有分体面的工作,所以报效上司,还是必要的。
随后头须不急不燥,亦不失诙谐地对替晋文公传话的那个宫中人员说:“洗头的时候需要弯下腰来,心就颠倒过来了,心颠倒过来的时候,那想法就会跟正常情况下的想法相反,偏偏不走运,让我赶上了这个时候,自然就不能得到接见。停留在国内就是国家的保护者,跟随逃亡在外就是驾车、背负行李铺盖用具的下人,这两种做法都是可以的,何必要怪罪停留在国内的人?一个做国君的还跟一个老百姓记仇,胸襟这么狭隘,这样一来,害怕国君的人就会到处都是。”
就此打住,下面的话容易理解,头须也就不用多讲了:国君危矣!
这个宫中人员于是进去,把头须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晋文公。晋文公一听,头须这小子虽然人品有些不济,头脑还真不太简单,有两下子,看走眼了,就急忙接见了他。
英明的君主总是喜欢有见识的人,纳言容谏,知错就改,晋文公确实很不一般啊!
这个时候,白狄国把晋文公的夫人季隗送到了晋国,而请求把晋文公和季隗的两个儿子留在了白狄国。
晋文公曾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衰,君臣联姻,联的是权势,联的是利益,联的当然也是幸福美好的生活。
赵衰这人虽然年纪老大,可是挺有才华,挺有本领,着实令人羡慕,美女对他向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本来赵衰与重耳就是两乔兄弟,后来重耳的女儿又嫁给了赵衰,不知道怎么称呼——其实,古代的时候这个挺容易,赵衰对重耳称君王,重耳对赵衰称爱卿就是了。
晋文公的这个女儿有文化,有见识,性情美好。她嫁给赵衰之后,生下了赵原同、赵屏括、赵楼婴三个儿子。
赵衰的这个妻子请求赵衰接回来以前的儿子赵盾与赵盾的母亲叔隗,赵衰不答应。
赵衰的这个妻子说道:“得到了新爱就忘记了旧情,你这个做领导的怎么可以领导别人,一定要把他们接回来!”
在晋文公的这个女儿的一再请求之下,赵衰就同意了。
赵盾和他的母亲叔隗来到以后,赵衰的这个妻子认为赵盾很有才能,坚决请求赵衰把赵盾作为正室长子,而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处在赵盾的位置之下,让叔隗作为正夫人,自己甘愿处在她的下面。
两好归一好,善哉善哉,那里都有心地美好的人,那里都有善于处理利害关系的人。
晋文公改善政事,施惠百姓。国家刚刚稳定,就开始奖赏跟随他逃亡的人以及功臣。功劳大的封邑,功劳小的进爵。还没有奖赏完毕,周天子那边就发生了事情。
原来是周襄王因为弟弟叔带的发难,逃亡居住到了郑国,派使者送来加急“电报”,来向晋国告急求助。
晋国刚刚安定,晋文公想要发兵援助周襄王,可是又担心有别的动乱兴起,所以就把奖赏的事情暂时给停了下来。
日期:2015-02-14 14:21:19
三
有一位曾经跟随晋文公流亡在外的人,叫做介子推,因为他没有提到俸禄的事情,所以俸禄也就没有轮到他。
介子推说道:“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重耳还在。晋惠公、晋怀公不亲善他们的臣民,国外国内都抛弃他们。上天不灭亡晋国,晋国必定将会有它的君王,主持晋国宗室祭祀的人,不是重耳还会是谁呢?实在是上天要开导他,二三位先生却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很虚假吗?偷人家的财物,还要被称作是盗贼,何况是贪图上天的功绩以为是自己的功劳呢?下面冒充功劳应该有罪,上面还要奖赏这些奸人,上下互相欺骗,很难和他们在一起相处!”
你听介子推所说的那些废话,狭隘而且无礼,并非是实事求是。
其实那里有什么上天,都是人自为之。那些跟着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的人,历经磨难,希望将来建功立业,有所作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之常情,何怪之有?他们对公子重耳回国即位都有着极大的帮助,那里能说没有功劳?
介子推那人既受过很好的贵族教育,又是公子重耳所倚重的人,应该头脑聪明,不知道《左传》里面搞错了没有?你看把他描绘得还不如一个没有文化的平头百姓有见识,真是奇了怪了!
他的母亲说:“你也应该去请求,在此抱怨就是死了,又会有谁来关心你呢?”
介子推说道:“知道这种做法不对,还要去仿效,罪过更大。况且已经口出怨言,不吃他的俸禄。”
俸禄是自己辛勤工作,有所付出,才能有所得到的,那里是晋文公姬重耳创造出来的,这话滑稽!
他的母亲说:“那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一下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介子推回答说:“语言,是对自身外表进行修饰用的;自身准备归隐,怎么用得着用语言修饰?用语言修饰,是要求显贵。”
要求显贵并没有什么不对,凭贡献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并没有什么错处。
他的母亲说道:“真是这样吗?我就和你一起去隐居。”
介子推于是就带着母亲隐居起来,他一直隐居到死,再也没有出来与晋文公姬重耳相见。
古代脱离实际的某几位清流君子称赞上面所描述的介子推性情高洁,其实不然。
介子推之所以能够隐居是因为家境富裕,靠着祖上的荫庇,不愁钱财用度。不然的话,一不做工、二不务农、三不经商,四又不做官,不为社会提供服务,没有经济来源,吃穿都成问题,更不用说是赡养父母,生病的时候花钱治病,以及礼尚往来,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事情。工匠、农民、商人没有隐居的事情,普通百姓没有隐居的事情,只有文化程度高的、家境比较富裕一些的读书人,或者是积攒了一定财富的、很有文化的离职官员才存在隐居的事情,图个心情清净,行为潇洒,与世无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