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之红与黑》
第31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2-17 10:26:08

  礼义、仁慈、等级是萧衍为梁国制定的价值观,他将这种价值观推向北方,冀图感召天下士人。梁国价值观影响力巨大,高欢感叹过:“江东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让萧衍杀掉投奔江南的侯景,岂不变成高欢和宇文泰般的枭雄,梁国博大、仁爱的价值观岂不变得虚伪,谁还敢做叛贼投奔江南呢?
  然而,不杀侯景,终成后患。萧衍脑海中已经有除掉侯景的办法。他未像以往亲自接见降将那般召侯景到建康,认识一下,与群臣见见面,已经表明萧衍的态度。也未给侯景换地方,他不怕侯景辖区临近北方,因为东魏高澄与侯景有大仇。侯景还有最后的利用价值,榨干之后,寿阳即是侯景的葬身之地。
  高澄的书信到了,求和,希望两国重建外交关系。战胜者求和必有阴谋。萧衍轻轻一挥衣袖,不准。第二封书信到了,那是萧渊明的信,信中明确暗示,只要两国通好,萧渊明可以回到故乡。萧衍哭了。朱异再一次读懂萧衍,率先提议两国和好。萧衍的悲伤感动朝臣,他们似乎忘记正是萧衍的一意孤行才使原本和睦的两国关系破裂,兵戎相见,损兵折将。群臣如此轻易原谅战争罪犯,甚至不需要萧衍承认错误,纷纷附合朱异,赞同议和。

  大臣傅岐开口了:“高澄为什么要讲和?此乃离间计,离间陛下与侯景的关系。侯景猜疑,心内不安,心不定宁必然图谋叛乱。如果陛下答应与魏国通好,正中高澄奸计。”
  日期:2011-02-17 10:33:19
  萧衍泪痕未干,静静地注视着傅岐。离间计,这么小儿科的计策,我会瞧不出来。刘山阳当年怎么死的,我用两封空信离间刘山阳与萧颖胄兄弟的关系,刘山阳脑袋传首襄阳,两封空函定荆州。高澄的计策比我的高明么?差得不是一个档次。
  萧衍当即给萧渊明回信,宽心在北方做客,朕会派人出使邺城。信件交还萧渊明的使者夏侯僧辩。
  夏侯僧辩回北方的路径很有意思,途经寿阳。寿阳是南京去东魏国的道路,却非必由之路。
  夏侯僧辩被侯景拿下,讯问之后,侯景大惊,梁国与东魏恢复外交关系,自己的一生就结束了。人生的悲剧有二,没有理想和理想实现。依托梁朝打回北方去是侯景唯一的梦想。梁魏和好,这个理想就破灭了。侯景立刻向萧衍上书,反对两国议和,告诫皇帝不要中高澄的诡计,并派人秘密贿赂朱异三百两黄金。
  黄金可以收下,事可以不办,因为死人是不会讨债的。朱异洞察到萧衍的意图,侯景非死不可。
  果然,不顾侯景极力反对,梁国外交官大张旗鼓地出使东魏国。
  侯景再次上书反对议和。萧衍只淡淡回复道:“朕与公大义已定,决不会成而相纳,败而相弃。”放心吧,我不会抛弃你的。
  侯景急眼了,第三次上书,口不择言,流露出威胁的意味:“臣今蓄粮聚众,秣马潜戈,指日计期,克清赵、魏。”话外之音说得很清楚,我招兵买马,既可以打北方,也可以下江南。
  “不劳复启。”萧衍让侯景闭嘴。
  日期:2011-02-19 16:30:24

  形势不对头啊,侯景越来越感到恐惧。他发现满口仁义道德、大慈大悲的萧衍更加阴险狡诈。高欢人称奸雄,为人处事尚算磊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高欢并非没有猜忌之人,对自己,对彭乐就不放心。但是,既然用了,终其一生放权到底。萧衍这个老家伙说一套做一套,口口声声讲义气,不抛弃,却与高澄眉来眼去。梁魏议和,自己真能如萧衍所说安全平稳地渡过余生吗?别忘记高澄手里尚有萧渊明及数名梁朝的高级将领,如果高澄小儿执意用我来换萧渊明,萧老儿会怎么办?

  侯景计上心来。伪造书信是他的拿手好戏,何不伪造高澄的书信试探一下萧老儿的态度呢?
  一封高澄的国书放在萧衍的龙案前,上面清楚写到用侯景换萧渊明。这就是侯景最后的利用价值。恢复梁、魏邦交,换回萧渊明等战俘,萧衍等这封信等了很久。
  见皇帝有意应允,傅岐急忙劝道:“侯景穷途末路举义投奔我朝,弃之不祥。况且侯景骁勇,身经百战,怎么可能束手就擒。”朱异摇头晃脑反驳道:“侯景败军之将,一个使者即可召来。”
  萧衍不动声色,这两个人一人说对了一半。侯景投诚,从道义上确实不能杀,杀降不祥,更何况起义将领。所以决不能让一个使者去把侯景传来杀掉。怎么杀侯景自有办法。萧衍提起笔来写下八个字:“贞阳旦至,侯景夕返。”
  看到书信,侯景的心哇凉哇凉的,整个人如同落入冰窖。狠啊,这就是菩萨,这就是佛教法王。前两天信誓旦旦,大义大信,翻脸不认人。事实证明侯景的预感,侯景跺脚道:“我就知道吴老儿薄情寡意,狠心肠。”

  事到如今怎么办。王伟道:“造反。”
  造反?说得好听。这里不是河南,这里是淮南。这里不是魏国,这里是梁朝。孤零零一座寿阳城,放眼四望,山水不识,举目无亲。十万大军,千里土地,一朝丧尽,就凭这区区八百残兵败将想打败一个地连数千里的王朝,那不是开玩笑吗?不错,梁军主力在寒山惨败,损失严重。但是,再让梁朝拿出十万大军轻而易举,三十万都拿得出来。慕容绍宗打败梁军不假,梁军战斗力不强也不假。慕容绍宗能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做到。可是,慕容绍宗用兵十万,铁骑成群,我只有八百人,二三百匹马。造反,说出来要笑掉人家大牙的。

  日期:2011-02-19 16:39:35
  侯景确实是个不甘心居于人下的人,但那需要条件。时势造英雄。高欢死了,手握重兵割据一方有本钱。现在被人家打得屁滚尿流,寄人蓠下,造反那是白白送死。
  有一线生机,侯景不反。王伟看出来,说了一句狠话:“我们坐等梁国安排是个死,图谋大业也是个死,大王看着办吧!”
  横竖是个死,为什么不死得轰轰烈烈。东晋将军苏峻有句名言:“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苏峻以一郡之地,万人之兵造反,一度攻入建康把持朝政,当然最后死掉了。
  那就学苏峻,潇洒一回再去见阎王。
  造反需要人,需要武器。武器好说,只要有人就有武器,去抢去夺,敌人给我们造。要把人鼓动起来,必须抓住这个陌生国家弱点。
  六镇动乱,侯景亲身经历,手下的将士们大多从那个时代过来。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六镇边民原本生活在清贫的边疆,游牧养殖种地全都干,甚至还要出兵打仗。为什么孝文汉化后国家越发繁荣,北疆也太平,他们却要造反呢?贫富分化太大,塞上的鲜卑人看着汉化鲜卑人过得好生气上火。遇个天灾凶年,他们就造反。梁朝也是如此。梁武帝时期是江南最繁华的时代,超过元嘉盛世。南朝并不像北朝那么看重农业,商业发达,人民富裕“人人厌苦,家家思乱”那是东魏宣传用语,夸大之词。梁武帝时期江南的繁华众所周知,何来“人人厌苦,家家思乱”。当然不排除一些吃不上饭的穷困山区,那种地方历朝都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