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宋朝——说不尽的风云变幻荣辱兴衰》
第24节作者:
低首神龙狄飞惊 对于一个年轻人和小人物而言,榜样和偶像的力量是伟大的。任何人都预料不到的是,仅仅在九年之后,这个无名小卒就在距离澶州百余公里之外的陈桥驿,上演了另一场影响更加深远的兵变,开创了郭威本人都能以企及的辉煌事业,这个无名小卒,就是我们的赵匡胤。
日期:2014-06-12 18:24:10
【更新】第十一章 不得不赏的功臣
郭威建立后周以后,首要的事情便是大封功臣,他的皇位并不是靠血统继承来的,也不是后汉皇帝心甘情愿,主动让贤奉献出来的,而是靠军事实力和阴谋权术抢过来的,这当然不是郭威一个人单枪匹马就能办得到的。
虽然他是“后周代汉”这部电影的策划人、总导演和领衔主演,并且是当之无愧的最佳男演员,但别忘了这部戏里还有众多的配角、龙套和群众演员,没有这些角色的众星捧月,郭威就算表演的再卖力也是徒劳无功,正所谓军功章有你的一份,也有我们的一份。
具体来说,这些和郭威共同分享军功章的功臣得到的回报如下:
王峻,时任枢密使、检校太傅,后周建立后加同平章事,兼领军政要事。
王殷,时任夔州防御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后周建立后加同平章事,军职不变,充邺都留守,干的正是前任郭威的工作。
郭崇威,时任果州防御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后周建立后任洋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军职不变,仍典章军队。
曹威,时任岳州防御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后周建立后任利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军职不变,仍典章军队。
李洪义,兵变时任镇宁(澶州)节度使,后周建立后任宋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
除了在即位过程中立有直接拥戴之功的将帅外,郭威对朝廷原有的后汉文武大臣和地方藩镇也一概留用,加官进爵。这些大臣们大多都是颇识时务的“俊杰”,隐帝在位时本就昏庸无能,没什么人气威望,现在换了资历、能力和威望都甩隐帝刘承祐几条大街的郭威做皇帝,对隐帝没有忠诚度可言的这些大臣自然不会为他死节,反而是顺应天意民心,顺势转投了新老板,官照做,工资照拿,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然,两全其美是不可能的,后汉旧臣中的那些庸庸碌碌、无能之辈,郭威自然不会欣赏,而对确有才干者,郭威也都加以提拔重用,比如李谷、王朴等人,他们后来都成长成为了朝廷的重要人物,辅佐周世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如此一来,无论后汉的旧臣,还是拥戴的功臣,大家都各得其所,皆大欢喜,新旧政权的过渡交接也顺利完成。
对了,除了带兵为自己充当打手和护法的武将,还有一个群体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自己的亲信幕僚。
这些亲信幕僚虽然没有在后周代汉过程中提供直接的武力支持,但平时却一直为自己出谋划策,处理文书,鞍前马后,襄赞军务,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智力支持,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况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还参与了郭威的历次重大决策,在郭威代汉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智囊作用,最重要的是,相对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功臣来讲,这些心腹们的忠诚是绝对可以信任的。
在郭威的这些心腹幕僚名单中,有几个人将会对后周的政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些他们的基本情况: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今河北清河西南),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进士。这位以文才著称的进士后晋时就担任了翰林学士,时年33岁,前途可以说十分光明,但不幸的是,就在他任翰林学士的第三年,契丹人来了,而且一举灭掉了后晋。
更不幸的是,后晋出帝石重贵把起草降表(也就是投降书)的重任交给了他,为了表示对他的重视,还特别交代“卿为我草奏具言之,庶几活我母子”,意思是我的身家性命就看您这篇投降书稿子的质量如何了。结果,范大学士不负重望,硬是把一篇投降书写成了文采斐然的文章,契丹对他写的降表质量十分满意,出帝也得以暂时保住了性命。
范质真正进入朝廷高层是在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时任枢密使的郭威向太后推荐范质担任了枢密副使。说是推荐,实际上就是郭威一手提拔,皇太后只是点了个头而已,成为郭威副手的范质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也对郭威感恩图报,从此成为郭威的心腹,他虽然没有追随郭威左右,一起镇守边境,却成为郭威留在京城的重要帮手,后周建立后,郭威进一步加拜范质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后周的首任宰相。
王簿,字齐物,并州祁县人(今山西祁县),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中进士甲科,任秘书郎。
这位仁兄刚刚参加工作就遇到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三镇叛乱。本来这种事情跟他是无论如何也扯不上关系的,但时任枢密使的郭威在率兵平叛时却相中了王簿,把他调入帐下做了一名从事(算是统军将帅的秘书兼助理吧),从此王簿就追随郭威左右,逐渐成为了心腹亲信,到了郭威镇守邺都时,王簿任留守判官,成为郭威幕僚群体的领军人物和重要参谋助手,郭威建立后周时,随即任命王簿为枢密直学士。
魏仁浦,字道济,汲县人(今河南卫辉),。与前两位出身进士,文才卓著不同,魏仁浦不但没有中过进士,甚至连举人也不是,他的出身是吏人。所谓吏人,就是指没有学历(进士出身),不能当官,不出意外的话一辈子只能从事最基层事务性工作的人员,俗称“刀笔吏”。
魏仁浦这位被士人瞧不起的“刀笔吏”学历水平不高,却有着十分突出的行政事务能力,比起那些舞文弄墨、繁文缛节的进士,他为人处事十分干练,干活绝不拖泥带水,工作能力很强,而且这位仁兄从后晋时期干“吏人”这份职业时起就在枢密院工作,对枢密院的业务十分熟悉,因此到后汉时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被提拔为枢密院的兵房主事,而提拔他的领导恰巧就是时任枢密使的郭威。
与范质一样,受到知遇之恩的魏仁浦也投靠到了郭威的阵营,并跟随这位长官镇守邺都,成为了郭威的心腹幕僚。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是这位刀笔吏出身的魏仁溥给郭威献了一招移花接木的妙计,教唆自己的老板篡改密诏,收到了良好效果。
后周建立后,论功行赏,郭威自然忘不了这位妙计建功的干练之才,提升他为枢密承旨。
表面看来,郭威授给王簿、魏仁浦的官衔并不高,因为这两位心腹虽有才干,却无资历,起点又比较低,如果直接授以显贵官职,实在有任人唯亲,以新换旧的嫌疑,恐怕那些后汉旧臣会有诸多不服,也就不利于自己皇位和政权的稳固。
但实际上,郭威在两人的职位安排上很是花费了一番心思。当时,枢密院掌握兵权和国防军事要务,是朝廷最为重要的中央机构,也是皇帝必须完全掌控的重要部门,枢密直学士、枢密承旨虽不是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却可以参与枢密院机要事务,只要皇帝愿意,也可以直接向皇帝请示汇报工作,“虽非显贵,实乃显要,也为下一步的提拔重用做好了铺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