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三百载——闲话两晋南北朝》
第49节作者:
蓝桥裴航
慕容垂被逼无奈,只好带人西奔前秦。前秦天王苻坚得知慕容垂来奔,十分高兴并亲自迎接。自慕容恪死后,前秦王苻坚便有伐燕之意,但一直未成,一是因内乱,二是忌惮慕容垂之威名。此时就以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宾都侯,食华阴五百户。苻坚的重要谋士王猛觉得慕容垂不是一般人,留着是个祸害,建议苻坚杀了他,之后还自己设计想要除掉慕容垂,但是苻坚却爱惜慕容垂,反而对他有所任用。
苻坚早就想消灭前燕,一直忌惮慕容垂,如今最大劲敌已经投诚,苻坚遂开始讨伐前燕的计划。前燕军团起初并未处于下风,但由于当权的慕容评为人贪鄙,致使军心离散,结果前燕15万主力部队被王猛所率领的前秦军歼灭。苻坚趁势率10万军队包围前燕的首都邺城。370年十一月,慕容暐逃出邺城,试图返回辽东的根据地龙城,中途被前秦军抓获,前燕灭亡。
从晋室南迁之后,北方先后建立了匈奴、羯人、鲜卑等众多政权,可谓是热闹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么此时的东晋王朝,又都在忙些什么呢?
日期:2014-05-25 15:00:08
不能流芳百世,也当遗臭万年
前文讲述了西晋完蛋之后,中国北方一时为胡人所据,匈奴、鲜卑、羯等等许多少数民族各建政权,这些个胡人政权,是杀人的杀人、吃人的吃人,总之就两个字:残忍。要加个修饰词的话,就是极度,比那个非洲食人酋长厉害多了。而这段时期里,汉人冉闵也曾经建立过短暂的冉魏政权,为保留中原的汉人性命和文明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最终寡不敌众,被鲜卑慕容氏所斩杀,而这之后,留在北方的汉人命运更是悲催,民族仇杀是时有发生。其实在这个时候,江左还有个汉人政权晋,就是历史上的东晋,可能会有许多人疑问:胡人互相攻伐,北方大乱,这东晋王朝为何不趁机恢复故土呢?其实东晋王朝也不是没有采取过行动,只不多最终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罢了,而这个主持北伐的,就是桓温。
桓温的家族也属于从北方南渡过来的,不过和王氏、谢氏、庾氏这些个大族等相比,就算不上什么了,他的父亲因为在平定王敦之乱的时候立了功劳,所以也成为当时的一个人物,但是在苏峻之乱的时候,桓温的父亲就战死了,这一来,桓家的家道又不行了,早在桓温出生不久,当时的名臣温峤有一天看到了这个小婴儿,温峤觉得很不平常,说“此兒有奇骨,可试使啼。”桓温他爹就让桓温哭了几嗓子,估计就是在屁股上捏了几下,温峤一听,赞叹道“真英物也!”因为温峤赏识这个小孩,所以桓温他爹就把这个儿子的名字定为“温”。不过虽然生下来就有大佬喜欢,不过因为他爹去世早的缘故,桓温年轻的时候生活不能说有多好,他家里也没多少钱,一次他娘生病了,要以羊为药引,桓家都没钱买羊,结果把幼弟桓冲典押给卖主,才换得一头羊。
桓温的父亲在苏峻之乱被杀的时候,有个县令江播参与了这件事情。桓温当时极度痛心,一直想着为父报仇。桓温十八岁的时候,江播死了,江播的三名儿子则在守丧,但都将刀刃藏在身上,防备着桓温前来寻仇。桓温打着吊唁的旗号进入三人守丧的庐屋内,在江家的祭堂上杀了江播的大儿子,又追杀了另两个儿子,一时为当地人所称道,不过这也说明那个时候的人们根本就没什么法治观念。
成年后的桓温是豪爽有气概,而且长的是一表人才,“姿貌甚伟,面有七星”,被人认作是和孙权、司马懿一类的人物。后来因为人望高,娶了个公主,开始了一路走高的仕途,当上了徐州刺史。
当时东晋朝廷掌权的庾氏兄弟,桓温和庾翼关系很好,两人和其他志向相投的人经常在一起讨论着消灭蜀地的成汉和当时北方的羯人后赵政权。庾翼也向东晋成帝举荐桓温,说:桓温具备英雄的才能,不能用常人的礼节对待他,而应当委派给他重任。
永和元年(345年),庾翼病死,朝廷出于权力制衡的考虑,让根基比较浅的桓温接替了庾翼,当上了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
这段时期啊,其实和三国的局势有点像,北方是胡人政权,蜀地有个成汉,而东晋王朝据有江左,只不过到桓温的这个时候,蜀地的李氏成汉政权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这个时候成汉的头头是李寿,这个李寿本来就是篡位之君,之前人家给他算卦,说他能当几年天子,这哥们喜欢的不行,一天都欢喜的不行,几年更是难得!这哥们本来即位之初吧,当政还可以,可是时间一长,就不像话了,有次使者从邺城归来,给他夸赞石虎的宫殿华丽,邺中户口殷实。而且石虎是滥用刑法,王侯表现不逊,就杀罚惩戒,这个不是什么好事情吧,但是却让李寿相当羡慕,就决心效法石虎。这哥们也是人心太坏,有好的你不学,非得学坏的,可见这石虎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于是下臣每有小过,动辄处死以立威。又以都城空虚、乡效户口未至充实、工匠器械仍未满盈为由,迁徙邻郡户有三名男丁以上的家户到成都,又大兴土木,并广修宫室、引水入城,极尽奢华,令百姓疲于奔命,悲呼嗟叹怨声载道,以致人心思乱者,竟有十之八九。后来李寿死后,接班的李势也是荒淫不理朝政,成汉国内内乱不断。
此时,镇守荆州的桓温一直关注了蜀中的动向,永和二年(346年),桓温趁成汉内部不稳,汉主李势荒淫无道令国家衰弱,决心征伐。当年十一月就上表朝延,并立刻率领部队进攻成汉。当时朝廷内部多数都认为蜀地险要偏远,而且桓温兵少而深入蜀境,都为他担忧。但是桓温每战皆胜,很快李势就投降了。
桓温平蜀后留驻成都一个月,在当地举任贤能,表彰美善。又以成汉旧臣作为自己参佐,成功安抚当地人民。之后桓温领兵还镇江陵。
因为平定蜀国建立的功勋,桓温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伐蜀之初,大家都认为桓温不能成功,但是桓温幼年的朋友刘惔却以为必能成功,众人问他根据何在,他说:“从赌博可知。桓温赌博的手段极精,非一定能赢绝不出手。只怕灭蜀之后,朝廷都得听他的而已。”这之后的事情,果然如同刘惔所料。从平定蜀地到桓温专权,这个时间是长了点。
桓温虽然灭掉成汉,声名大振,但是却也让朝廷忌惮,这也是历代都会产生的问题,朝廷怕他功高不能控制,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于是擢升扬州刺史殷浩处理朝政,以抗衡桓温日渐增长的势力。永和五年(349年),后赵君主石虎死,北方因石虎诸子争位而再度混乱。桓温见此,即进据安陆,并上疏请求北伐,但久久都没有回音。永和六年(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以此抗衡桓温。桓温亦知朝廷以殷浩抗衡自己,感到很不忿,但桓温亦知殷浩这个人并不是个权力熏熏的人,所以并不担心。当时桓温除本官所都督六州外亦加都督交、广二州共八州,此八州士兵和资源调配都不由朝廷掌握。所以从某人程度上来说,桓温的力量比朝廷还要大,故此当时桓温屡次上表请求北伐不果后,再次上表请求北伐并立刻自行率四、五万兵沿长江东进武昌,便令当时人心惊骇,大家伙都怕桓温造反,殷浩也曾打算辞官回避,而司马昱亦要写信劝止桓温,终令桓温退兵回荆州。朝廷及后让桓温进位太尉,但桓温辞让不拜。随后两年,殷浩都有率兵进行北伐,但没有成果,反倒屡次战败,军需物资更被略夺殆尽,令朝野怨恨。永和十年(354年),桓温借朝野上下对殷浩的怨愤,上书列举殷浩的罪行,请求将他黜免。朝廷不得已,将殷浩免官,贬为庶人,流放到东阳郡的信安县。从此,朝廷内外的大权统统集中在桓温手里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