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坠落》
第18节

作者: 来坠落
收藏本书TXT下载
  童小民在电话里告诉我,顺着面前的公路向镇子里走,他会在路的某处等着我。我知道这是他的交流方式,他不会热切地把自己内心的冲动告诉别人,他只消淡淡的看你一眼就够了。我们差不多一年没有见面了,不知道他现在是否依然如那个夏天我最初见到的样子。
  公路两旁是木城居民水泥建造的二层楼房,有杂货铺和铁匠铺,小学和菜市场。时近傍晚,街上是乘凉或者聊天的人。很快我看到一棵梧桐树下,安然而依的童小民,发型依旧,衣着却更加朴素了。我走到他面前向他问好,他淡淡回应“来了呵”。我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和他拥抱。
  日期:2011-6-20 20:37:00
  树后公路旁的三层小楼就是童小民家,楼下是间杂货店,楼上住着他一大家子人。我跟随童小民来到二楼客厅,晚饭已经摆上餐桌。我,童小民,他父母以及他姐姐一家人围在桌子周围,开始了家庭晚餐。我喜欢这样的气氛,即便我不是他们家族中的人,然而有身在其中的乐趣。晚饭是长久以来吃得最舒心的一次,家庭里和和乐乐的感觉不知不觉中给桌上的饭菜增添了味道。菜本身就更没的说:竹笋炖猪肉,卤“呱呱”,土豆烧牛肉等等。四川人在吃饭上面是不含糊的。

  晚饭之后,童小民的家人聚在一起搓麻将,看电视。童小民带我来到镇边青衣江畔,我们坐在江边微薄的雾气里,可以看到黑暗中江水汹涌而过,对岸是几座乖巧的小山。我向童小民讲述了自己近一年来发生事情。他不插话,偶尔捡个石子丢进水中。
  “你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吗?”末了他问我。
  我恐惧这样的问题,我沉默半晌,他童小民开口道,“但,也好,你这样跑来跑去,会见识很多东西。”
  他对我在丹霞山上遇见和尚的事很感兴趣,详细问了我过程,之后陷入了沉思。
  “你一直在干什么?”我说这话时注意到青衣江水上有上游的原木漂下。不知是什么地方下过暴雨或者某人的船在江水中失事。
  “我在教书,教小孩识字,小学六年级,我现在是语文老师,学生们马上毕业。”
  “除了这些呢,你完全抛开了外面的世界?”
  “我想,但是现在还没能。有时我会去爬大旗山,就是镇子另一头的那座山,你来的时候一定有看到。山上有些山民遗留的房子,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会在那里住一晚,第二天回来。其他就没了,一个普普通通小学老师。”
  江面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雾,无边的夜色笼罩着我们。童小民说,回去吧,可能要下雨了。

  当我们回到家时,大雨如期而至,童小民告诉我,你要习惯这样的天气,白天闷热,晚上下暴雨。这里是四川盆地,和你以前去过的任何地方都不一样。
  我的房间在二楼拐角,一面临着公路,一面是阳台,阳台上的大木盆里盛放着童小民父母自制的豆瓣酱。夜里偶尔有货车路过,在这雨止寂静的夜格外吵人。
  早上醒来的时候,童小民已经去上课,站在阳台上可以看到他教书小学的操场。窗外的马路上热闹非凡,今天是他们传统的隔天集,附近的村民背着竹娄把蔬菜和自制的草鞋拿来卖,顺便去买那些做小商品生意的人的日杂百货。童小民的母亲在楼下随便支了个摊,把杂货店里的东西摆出来卖,他的父亲一早就迎来棋友,在树荫下喝茶下棋。我走下楼在集市上溜达,打算找个卖早点的。

  集市一直延伸到公路很深的地方,在童小民家前边不远的地方是个十字路口,有土路蔓延至周边的村庄。这里有传统的木结构的房屋,深深木色夹着潮湿气息。村民大多数穿着当地的土布,同样是深色调调。老妇人从容不迫的坐在门口,脸上刻满时间的痕迹,看人来去往。而我却担心这样的房子,在暴雨来袭的夜晚是否能承担得起,每间屋子里面差不多都是黑漆漆一片,泛着水纹。在十字路口一侧,是一家卖碗茶的老店,早晨他们卖豆腐脑,5毛钱一碗。豆腐花白嫩欲滴,撒上腌菜,浇上辣椒,别是一番滋味。

  下午我走到青衣江边,昨夜暴雨使江水浑浊不堪,但丝毫不影响她的波澜与美丽。奔流东下的江水带着她的气质,随波逐去。几条渡轮定时来往接送两岸的人。天空晴朗,可以望到江水一头的远山和对岸的村庄以及绵绵小山,下游江水中,几座孤岛怃然自守。我沿着江边的浅滩边走边拣石头。这里的石头,经过多年浩大江水的冲刷圆润无比。我留下最迷人的几颗打算带回去送给小绵羊。

  童小民放学以后带着我在镇上偏僻幽暗的街道上溜达。我们路过了镇上年代久远的电影院,斑驳石头铺成的小径和昏暗灯光的房屋。穿过几条小巷,我们走到一座寺庙前,这是整个镇善良人们的精神寄托。院子里有两棵巨大无比的银杉树,人们把红色的棉布条系在树上以寄托思愿。天已经暗下来了,和尚们在作法事。千年不变的经文从他们口中道出,整座寺庙笼罩在肃穆的气氛中。

  “这是你的信仰?”我很好奇童小民是否已经皈依佛教。
  “没有,我只是带你来看看。我母亲经常会来这里,为我们全家人祈福。我觉得宗教还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无论它的理论根基是否值得推敲,至少它教导人们如何行善,并且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慰给。”
  前面不远有一个老妇人跪在观音像前,虔诚地在做祷告,她的心一定比我们宁静。
  回家的路上童小民告诉我,明天他和家人要去峨眉山玩,顺便会我把捎带上。
  日期:2011-6-21 20:42:00

  第二天,在蓝色黎明刚刚苏醒时,我们坐进童小民姐夫的面包车。还是那条盘山公路,这时它在一片蒙胧之中,如我这般睡意未醒。我靠在汽车的后座,意识模糊,沉浸在幽蓝的旷野,车窗外闪过似乎是梦里悠远的风景,一点点打动我的心。没人说话,我只想就这样靠着,在一个迷蒙清早,任由他人载我颠沛于未知的旅途。
  我们在乐山市吃了早饭,去超市买了中午要在山上吃的食物,他们说,山上卖的东西太贵,一根黄瓜要五块钱。汽车驶过乐山因旅游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街道,通往峨眉山的道路无比舒畅。到达山底的停车场后我们下车,改作步行。
  现在我们还只在峨眉山半山不到的地方,走到景区大门还要经过一段很长的路。童小民一家五个人和我像个旅游团的阵容,他们已经来过很多次了,但对于自然的喜爱没有任何消减。童小民的侄子是我们之中最欢快的家伙,那小子才十岁,是个顶呱呱的小伙子,一路领跑在前面。我和童小民并肩走在修葺很好的山路上,目历清脆的山间风光偶尔说话,面对如此美景语言显得实在多余。

  在景区门口的售票处,他们因为当地人的缘故,只花了十元钱就买到进山的门票。我企图冒充当地人,但由于不会说一句地道的四川话而被识破,只好花大价钱买了门票。一进景区大门,就看到沿途凉亭卖纪念品的摊位,实在大煞风景。我们在中午之前赶到了“一线天”,很多游人在那里戏水,童小民的小侄儿当然按奈不住,拉着他的妈妈下水去玩。我和童小民走到水边,山涧从高山而下,历经雨露与天雾的洗礼,冰凉彻骨。把脚泡在里面,仿佛整个天地陷入寒武纪。

  我们在“一线天”停留玩耍过了中午,继续顺着游人走道往山上走,到处拍照并且相互打趣。身旁不断有挑山工经过,背着整块的青石条,弯着脊梁闷着头迈出缓慢的步伐。小民说,背这样一快石头上山有四十到八十不等的工钱,山上所需的供给大部分是靠这些挑山工一箱箱背上去的,所以卖贵一点也理所当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