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诡异事儿,都是口口相传的鬼故事》
第19节

作者: bin9462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13 19:29:00
  赑屃
  嫩江中游,链接齐市与富区流域之上有一座嫩江大桥。在这桥附近,曾有一座庙宇,早在建国前就以拆去。只是这庙前有一座石碑不曾毁掉。石碑是由一赑屃驮乘,上面记载了庙宇所建年代与来历,上面更是记载了附近有座将军墓。现在这座将军墓早被保护性挖掘出来,墓中出土两具干尸,曾经就收藏在龙沙公园内的关帝庙中。现在不知转移何处了。
  这赑屃驮碑是有典故,常言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赑屃是龙九子之一,又名霸下,长的形似乌龟,龙头龟身,也有说就是乌龟的形象。赑屃生来好负重,所以每有庙宇大墓之前,需要立碑立传,常常都在碑下调一赑屃驮碑。
  万物有灵,什么东西年头长了,就连木头石头都会产生灵智。当初建这庙宇之时,石匠们调这赑屃负碑的时候,有一位工匠,不注意将手伤到了,鲜血咕咕的往外流,不小心就蹭到了雕刻完成的赑屃身上,众人也没在意,调碑刻字不在话下。
  待庙宇完工,众人撤走之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庙宇渐渐没落,最后被一场大水冲垮,只剩了残桓破瓦。待到民国年间,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逃难到嫩江边的人也就越多,那时人们本就逃难而来,穷的身无长物,既然来了这就要想法子盖房子啊,有人就把目光瞄到了倒塌的老庙身上,就这样吗,你拆一块砖我拿一块瓦,一个占地数亩的庙,就这样被拆的什么都不剩,只剩那块石碑孤零零的立在那里。

  曾有人观察过这块石碑,发现,每天这石碑的位置都会发生变化,向着江的方向每天都会移动一点点距离。这倒不是人们观察的很仔细。是因为在赑屃的脚下,潮浔时候都会有江水冲到这里,就造成了有江泥聚集。有人无意路过赑屃身旁的时候,看到在赑屃四脚后方,有小小的坑,就像是在淤泥中拖动脚向前走了一步,脚后出现了空挡一样。
  事情传开了,大家都说是这驮碑的王八由于时间长长了灵智,在向这讲爬呢,如果爬到江里,它就算是活了。如果它活了,就会腾云驾雾,也不知是会造福百姓还是为祸一方了。
  当时的人也没去管它,就任由它依然在那矗立直到**。**期间,破四旧的阶段,有一个小红卫兵就想到了家里人跟自己讲过的王八驮石碑,向组织上一报告,组织上特别开心,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四旧,不砸它砸谁去。随后浩浩荡荡带了一大队人马就朝这地点赶去。到了那里,看到驮碑的王八离江边也不远,就剩个十几米就能到了江中,这帮人也没管这个那个,上去就大锤杨镐一通乱砸,碑也碎了,王八也四分五裂了。带头的红卫兵站在碎成几块的王八背上一通的演讲,无非是什么打到牛鬼蛇神,新中国不需要旧思想,什么毛主席的革命小将天不怕地不怕之类的。众人都被他说的群情激奋,谁也没注意到,掉在一边的王八头上的眼中,流出一串血泪。

  大家都以为这事就算完了,可谁想到,几天之后,那天带头的红小将死在了自家屋中,死的时候四角着地,前胸贴在地上,屁股微微翘起,背上插着一块从房上掉下的瓦片,形象很像那个驮碑的王八。又过来三天,那个报信的红小将,在夜里赶路的时候,也死了,第二天人们发现他的时候,舌头耷拉出老长,耳朵不知去向,满脸惊恐状。悄悄的,在百姓中流传一种说法,说那驮碑的不是王八,而是龙的儿子,眼看它就要成仙得道,却被这帮人给砸了,这是它回来报仇了。

  那些曾参与过砸碑的人,都偷偷的去到那里烧纸祷告,曾有人就离远看到过火光,还有人在那里晃动。
  日期:2014-06-13 23:46:00
  老妖
  大家都听过哈尔滨猫脸老太太的故事吧,其实,这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件,这种事情存在的例子很多,只不过哈尔滨猫脸老太太的事被传的很广而已。在富区还未被建设起来的时候,那时的还是只是几个村子的聚集地,村中居民大部分都是迁移来的。很少有原住民,由于都是外地迁移而来,对自己的家乡很有思念之情,这样,就衍生出了一种行脚商人,他们主要贩卖一些关内或吉林辽宁的特产,冬天也会拉一车车的煤来卖。

  这一日,一只商队刚刚从内蒙做完一笔生意,回家途中收了几车煤,这年月眼看就将寒冷起来,来的途中也打听到,现在齐齐哈尔的煤产很是紧张,就进了几车煤拉到齐齐哈尔贩卖。这一日几人走到现在富区的地段,眼看天就要黑了还是没有找到落脚之地,幸好前方有隐隐的灯光出现,像是一个村子的所在。一行人加紧赶路,想到村中落脚。这是一支不大的商队,只有6人,其中五个人赶着大车,只有一人是商队管事,此人姓赵,名字不得而知,就叫他赵老板吧。赵老板带着众人,终于在天刚刚擦黑的时候赶到了村口,赵老板招呼着众人往村中走去,这时村口出现一位老太太,瘦骨嶙峋,眼窝深陷,扎眼一看好像骷髅一样,显然是吃不上喝不上的主。

  赵老板招呼一声走上前去,跟老太太搭讪道:“老太太,您好啊,俺们是一队行脚商,贪路错过了住宿,不知你们村中可有大车店啊?”老太太用浑浊的眼睛看了一下赵老板,有向车队看了看,用一种嘶哑刺耳的声音回道:“大车店没有,看你们这一身泥土的,也是应该累了,就到我家去住吧,家里就我老婆子一个人,老伴儿死了,孩子也都在城里没回,就去我那儿吧。”赵老板一听,喜上眉梢,少不了对老太太一阵的千恩万谢,接着招呼众人跟着老太太回到了家。到了老太太家里,赵老板等人被安排在西屋睡觉,只是老太太叮嘱他们,不可以用厨房,要吃饭可以到院子里的灶台起火。赵老板不明所以,也不好细问,就听了老太太的话,赵老板吩咐众人去园中烧火做饭,自己跟老太太攀谈起来。少顷,饭菜作熟了,伙计招呼赵老板出去吃饭,赵老板看老太太身板单薄,肯定平时粮食不足,吃不饱才这样,就让老太太一起吃,老太太却说:“你们吃吧,我一把岁数了吃不下多少,刚才吃了点窝头,不饿。”赵老板无奈,转身要去吃饭就听老太太又说:“你们吃完饭就进屋睡觉吧,最近村里不太平,天也黑了。别到处乱走,村中有几家都丢了孩童,你们夜里出去再被误会。吃过饭就安心睡觉吧。”赵老板答应一声就出去吃饭了。

  饭也吃完了,锅也刷好了,伙计们也都累了,纷纷回屋就要睡觉,赵老板也累的够呛,坐在炕头抽着烟杆,也打算睡觉了。这时候,老太太推门进了来跟众人交代,“你们睡觉把脑袋冲外睡,我家的火炕是外面高里面低,别睡了一觉头疼。而且我一会儿会烧火暖炕,里面太热,别上火。”伙计们都以为老太太好心,口里称谢,待老太太出去以后向赵老板招呼一声就按老太太的嘱咐,头冲外的睡了过去。这赵老板走南闯北,见得听的很多,老太太刚才的说辞貌似很是有道理,可还是有点点疑惑存在赵老板的心中,赵老板心想:“出门在外,万事都得防备着点,我没有害人的心思,可也得有防人的准备。”想完这些,也没按老太太的嘱咐,头冲里就躺下睡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