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12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半个月后,县试成绩排名在华阳县城文庙放榜,王景林和堂弟早早就跑来围观了。而徐先生就没有亲自前来,因为类似的场景他已经历过多次,不想再受折磨啦,宁愿在家里等候命运的宣判。
  不出所料,兄弟二人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们分别以全县第二名、第八名的成绩,晋级府试大名单。
  春风得意马蹄疾,二人也顾不上在县城玩一下,就让车夫策马飞驰返乡。喜讯惊动了整个王家庄园,连雇农齐春光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王家的祖坟龙脉风水好,所以公子哥们才能皇榜高中。而女儿勤勤听了他的论调,忍不住顶他一句:就你只知道生娃儿,却不晓得送娃儿读书,我们除了斗大的“一”字,多了一横也不认得,你还说啥祖坟龙脉?给你做儿女,硬是投错了胎!她爹一听不顺耳,骂骂咧咧地跳起来要打她,齐勤勤脖子一拧:“你来打嘛,我等你,反正早死早投胎!”搞得她爹把举起的扫把在空中顿了几顿,终于放下了。他说:“女子啊,别怪爹不送你读书,这都是命啊!”

  而王府最开心的人,除了四姨太,就数徐先生了,这下他的精神也好了,胃口也好了,率弟子们全力备考。转眼间过了个把月,一行人又再次征战成都府。府试的难度大了许多,淘汰率很高,但王景林最终以第十五名、王青云以第三十三名的优异成绩,通过了府试,完成了童子试,取得了童生资格。
  这一年,他们都是十六岁,一个充满好奇而又青涩的年纪。
  (第5节《童子试》完,第一章《王府公馆私房菜》完结)
  日期:2015-03-31 19:07:41
  第二章 从成都府到京城
  1、成家学业两不误
  王景林在顺利考取童生后,学业并非可以止步了,而是要转入下一阶段考秀
  才的攻坚阶段。这个过程十分难熬。因为他十六岁考取童生时,恰好那年正逢院试,他得等到十八岁,省里学政大人才巡视到华阳县来监考。而那年总共全县只得二个名额,可历届的新老童生来报名参考的人,简直挤破了门槛,结果是王景林兄弟二人双双都名落孙山。

  第一次正式考秀才就落榜,在当时的社会司空见惯了,秀才学历要是好考,还哪来老童生之说呢?而且按说,私塾的教育就到此为止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以后将是王景林、王青云靠自己发奋、艰辛地考取功名的时代了,于是徐一夫先生就打点好行头,来向王博勋和王博轩二位主人辞行。
  二位王老爷感念徐一夫教书尽心尽力,决定留他再住几天,要为他风风光光地设谢师宴饯行。果然,接到了请柬的华阳商界和绅粮们,以及四亲好友,都带着礼物准时前来贺喜。王府还从府城请来了川戏班子,在王博勋大院里唱开了堂会,那种热闹的气氛,让徐一夫感动不已。
  其实,借着这次谢师宴,王博勋还有另一个算盘,四川人有句俗话:早栽秧、早打谷,早生儿子早享福,儿子已年满十八岁,可以物色儿媳妇了。就拿原来的朋友陈烟烟儿来说,身体被大烟抽垮了,十年前就撒手人寰,可惜当时子女都还小,所以连个孙子孙女的影子也没见着。就算他留下再多的田产粮油钱财,毕竟是没有见着香烟传后,会不会死不瞑目呢?这个教训值得汲取。所以在敬酒的时候,他就放话出去,希望从此后各位亲朋好友关照自己的大公子,有好的姑娘就推荐上门,他要准备娶儿媳妇,乐享天年了。

  按下徐一夫在谢师宴后,领着二位老爷打赏的五百两银子回金堂县老家不提,单说把王老爷要招亲这句话当场就听进了耳朵的人,至少也有十来个。他们当即活动开了脑瓜:自己的女儿,按年序、按长相、按才德、按家境,是不是与王大少爷匹配呢?在亲戚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再退一步,在朋友圈,有没有合适的备选姑娘呢?这样一撒网,至少有三五十个较合适的姑娘都应该嫁给王景林,若这样,王景林那将忙得天天脱裤儿都搞不赢。

  问题在于,这些比较符合海选条件的姑娘,她们的父母都不方便直接出面攀亲。也是的,总不至于有养女儿的父母,跑到男方说:“我这女儿就适合下嫁你家,求你收下了吧,随便给碗饭吃就成!”可想而知,这样嫁掉的女儿有多么掉价!估计不是被骗失身、肚子已经显山露水、急于转移祸胎的主,再怎么也干不出这等事来。

  于是乎,谢师宴后的两三个月,王家东大院大朝门外总是车水马龙,各路提亲的人马络绎不绝。这世上没有傻子,谁攀上了这门亲,等于是让姑娘坐着享福,幸福既然触手可及,何不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王老爷天天忙着接待各路媒婆媒汉,合生辰八字,询问女方各种情况,而王少爷却屁感觉也没有。因为那个时代流行说媒,却无相亲之说,当事男女不到洞房揭盖头那个关键时刻,是看不到对象长得像猪还是像狗的。王老爷当年就是吃了这种亏,要不然,他会娶了杨玉环,又娶了赵飞燕?第三个是他自己看得见的,所以至少他还能享受三姨太的肉体。但他看不出王陈氏能不能生养,这不是他的错,因为他的眼睛并不具备生理透视功能。

  日期:2015-03-31 19:09:06
  却说眼见着大朝门前像赶场一样热闹、心里天天堵得慌的,有那么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谢勺子的老婆、谢珍珠的母亲,刘素华。她本来没有高攀的奢望,可是她看出来了,女儿这段时间以来极不正常:吃饭不正常、睡眠不正常、心情不正常,甚至生理也不大正常了。
  作为母亲,舔犊之情促使她与女儿悄悄谈了场心。这场心谈下来,她才晓得女儿是为王大少爷犯下了“花痴”之病。简单一句话:见得着王景林,她的生活就充满了阳光。如果听见媒人又上门了,她的生命就犹如在遭凄风苦雨的摧残。由于媒人们来的特别勤,所以她不光是吃不好睡不好,连月事都给搞乱了。
  看着女儿憔悴苍白的面容,那昔日玫瑰一样的嫣红如今换成了腊肉的颜色,刘素华的心一阵阵地疼。她咬了咬牙,决定厚着脸皮去找四姨太。同住在一个屋檐下,至少有个沟通的方便,而这个便利,是任何欲攻占王府的女子所不具备的。
  四姨太王许氏(即春香)认真地听刘素华讲完了情况,她半饷没有做声。没做声,不等于没有态度。其实她内心翻江倒海。对于媳妇,她的感觉一是脾气要好,二是人品要善良,三是要会当家。其他的标准,暂时还没有。对那些远在天边的大姑娘,她听说过不少,但一个也没见过。而这个谢珍珠,那可是她打小看着光屁股长大的。她刚才的沉默,实际上头脑里在一幕一幕地回想谢珍珠的一些历史镜头。

  “一个真爱相公的女人,不会对相公不好。一个真对相公好的儿媳妇,不可能对他的娘亲不好!”

  想明白了这层逻辑关系,四姨太的脸上就浮现出了亲切的笑容,并拉着刘素华的手,亲热地攀谈了起来,问长问短。最后,她答应家里的事情由她来做工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