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津梁:琉球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34节作者:
上官韦弦 所以巴志不顾众人劝阻,坚决地将王位让给了父亲思绍,这一孝举,不少人着实被感动的稀里糊涂,就这样,一直居于幕后的思绍成了新王朝在首里城的第一位主人。
思绍毕竟是老江湖了,当上国王后,立即下令开仓(武宁王府里的)发放财物粮食,有功则赏,有罪则罚,按司、百姓得了好处,无不心悦诚服。说来察度、武宁这么多年来的积累全给人家了,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呀!
国王有了,接下来还差朝廷最重要的官员——国相及长史了,巴志心中的最佳人选自然是智慧过人的怀机。
然而这位第一智囊人物没干,他觉得琉球的天下还没有统一,南山、北山二国势力还在,三足鼎立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自己不宜此时出任国相,还是在思绍父子的身后出谋划策才好。
看得出怀机就是那位传说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人物,但是巴志也不干了,你不挑大梁,谁挑呀?
怀机认真的说,国相最好由德高望重的原中山王府旧臣担当。
怀机的建议确实利于安抚人心,巴志想了想,说那好吧,就请受过朱元璋亲自册封的千户程复来任国相兼左长史。
程复辅佐察度、武宁王几十年了,功劳极大,名望很高,只因武宁奢侈淫乐,不听劲告,老程复气得甩手就不管了。
思绍刚刚即位,确实需要程复这样在明朝、琉球都有头有脸的人物来担任国相。国相左长史有人了,那么右长史呢?
巴志说,怀机,这回你可别推脱了吧?
怀机却冲巴志诡秘一笑道,有人比我更合适。
巴志毕竟和怀机是久经考验的老战友了,立刻醒悟道,既然如此,对了,就是他了。
怀机向巴志推荐的人是就职于南山王府的王茂。王茂先生在大里城长期曾担任长史,上可以辅佐君王,下可以协调百官,经验丰富,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但王茂那可一直是岛尻大里城汪应祖的人,怎么说跑到首里城就能跑过来呢?这种挖墙脚的行为万一引起汪应祖的不愉快,南山国势必与刚刚结束战斗的巴志军队大战一场不可。
<
日期:2012-10-31 19:09:58
第十七章 矮个子的胜利(2)——巴志找了一个爷爷名叫武宁
按理说巴志为人是绝不会在这个敏感时期与汪应祖翻脸的,可偏偏据史料所载,王茂先生就是思绍即位后不久首任长史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史料所载太过隐晦,本人认为问题关键还在于汪应祖的大哥达勃期身上。
话说汪英紫逐渐脱离承察度王朝统治后,就指定次子汪应祖为继承人了,不受宠爱的长子达勃期反倒要靠边站,哪边凉快哪边歇着去了,这就惹得达勃朗很有意见。
公元1402年,汪英紫总算被巴志盼死在了岛尻大里城内,群臣按遗憾就拥立汪应祖接替乃父,还骗得明朝朱棣相信前王承察度无嗣,册封汪应祖为南山新国王。
这下好了,身为长兄的达勃期要向弟弟俯首称臣,还得年年上缴贡品,眼见弟弟那小日子过得滋润呀,达勃期心里长久积压的不满情绪随时都可能爆发。
当然没有合适的契机前,达勃期毕竟不是傻瓜,没有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可平日里压不住那怒火,时不时会跟汪应祖碰撞出火花来,一来二去,兄弟俩人就横竖看对方不顺眼了。
王茂不但是南山国长史,而且民族成份是汉,跟巴志、怀机那都必然打过交道,当年汪英紫活着时,巴志就相中了他,汪应祖何许人也,能够留得住王茂的心?
怀机就派人暗中联络王茂,王茂也是明白人,知道谁才是当世真英雄,就趁汪应祖兄弟为了争权夺利没完没了时,拍拍屁股、挂上相印不辞而别了。汪应祖知道后,也是干瞪眼没招,他还能追到首里城什么?他没那个胆呀。
从此南山国与思绍、巴志父子就交恶了,不过巴志也不怕。你老子活着时我都不在乎,你算哪根葱呀?
思绍政权最重要的内阁成员就这样全部到齐了,不过思绍、程复都是老爷子辈,不太管事,具体事务还是要巴志、怀机、王茂三人来出谋划策,而这三位就构成了新王朝的智慧铁三角组合。
如果说怀机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张良,那么王茂就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的萧何,巴志则是那位“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
当然,说巴志是琉球王国的韩信有点不太符合,思绍政权的核心人物说来说去还是巴志。思绍好多时候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巴志才是新政权的真主。
随后摆在巴志、怀机、王茂等人面前的难题是,如何继续与明朝建交来往?要知道,整个琉球王国在名义上都是明帝国的藩邦,巨大的经济财富也是与明朝往来贸易才源源不断而至的,接下来如何处理与明朝的关系,这甚至可以说是关乎于大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了。
一般来说,推翻了腐朽的老政权建立了新政权,完全可以说是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的是百姓拥戴的汤武革命,但是琉球中山王国的身份是明朝藩属国,推倒了皇帝册封的国王武宁,自立为君,是否会引起明朝的不痛快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怀机与王茂都是中国人,他们很清楚其中的要害,如果思绍、巴志写国书投递给朱棣说,对不起,您封的武宁王是无道昏君,被我们给废了,请您今日封思绍为主、巴志为世子,好嘛?
这十有八九就等着朱棣破口大骂吧:你们是什么东西?敢废老子正式册封的中山国王?都给我咔嚓咔嚓的……
我们知道,朱棣在位时期,又是明朝的大航海时代,郑和率领的庞大舰队已经正式开启了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而更早一点的说,在永乐元年,郑和舰队曾去过暹罗国(今天缅甸),永乐二年,率舰队又到日本,迫使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与明朝签署了明日朝贡贸易的条约,即“永乐条约”。
琉球王国不可能不知道明朝强大的海上实力以及这一时期较频繁的航海活动,巴志虽然英雄一世,但说什么也不可能也远远没有那个实力公然与明朝皇帝对抗。
因此,为了避免激怒朱棣、引发明朝政府的干涉,怀机和王茂俩位仁兄就坐下来苦思冥想对策,最终还真想出来一条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请国王思绍委屈一下,认武宁为父。
说来真是好笑,思绍年龄与武宁差不了多少(巴志20余岁,思绍也应是50岁左右),而且武宁明明是被思绍、巴志父子给搞下台的,现在为了取悦明朝,延续双方的贸易往来,思绍还得装作武宁的儿子,那雄才大略的巴志不就成了武宁的孙子了么?
思绍性情向来敦厚,一切无可无不可,嘴上吃点小亏,但却能够化解政治危机,对他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巴志这等琉球英雄人物居然在想了想后,也认可了怀机与王茂的建议,支持老子思绍写照会递交给明朝,说:武宁王不幸于永乐四年死了,本人(思绍)是武宁的世子,希望皇上承认我、也允许我接任中山王位。
国书写好了,但派谁去好呢?这琉球还有南山、北山二国呢,这纸糊的窗户一捅就破,你家以前无非是佐敷的小村长罢了,夺了人家武宁的王位,怎么又跑来装人家的乖孙子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