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津梁:琉球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38节作者:
上官韦弦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把个达勃期吓得浑身颤抖,他还想据城死守,可是城内的官民能答应么?没等怎么打呢,城门就不知被哪位仁兄给打开了,外面的兵马立即冲杀了进来。
达勃期眼见大势已去,抵抗也已没什么作用了,就想逃,但四周全是捉拿他的人,他往哪逃呀?最终被大家一拥而上,乱刀给剁了个七零八落,好不凄惨。
汪应祖死了,达勃期也死了,国家不可一日无主,还好汪应祖的世子他鲁每侥幸躲过了这场浩劫,被按司们推为摄政,第二年就遣使到南京城,报告了南山国发生的叛乱事件,并请求朱棣册封他鲁每为国君。
朱棣老爷一天忙得要命,哪顾得上这些芝麻小事,何况事情都这样了,人死不能复生,该惩罚的也惩罚了,没啥可说的,就好言安慰了几句南山使臣,然后一切准奏。
永乐十三年(1415年),朱棣遣行人司的陈季芳,到岛尻大里城,赐封他鲁每为南山国第三代国王(汪英紫没有称国王,一直以王叔身份来明朝上贡的),并赐他鲁每的老婆为诰命夫人及国王、王后冠服,还为了表示亲切的慰问,还赏赐了钞一万五千锭。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户部有规定,金一两,可以买十石米,银子一两,可以买两石米,一锭钞则可以买一石米。
哇,这可是大手笔呀,也就是说,一万五千锭那就是可以购买一万五千石粮食了呀!
呵呵,别高兴得太早了。要知道,世间上的物价是要膨胀的,洪武年间户部的白纸黑字规定,随着时间的转移,也就不做准了。
永乐年间的钱钞贬值得厉害,只有洪武初年的十分之一了,钞一万五千锭大约也就能购买一千五百石米左右吧。(成化年间,贬值更加疯狂,只有最初的千分之一了。)
当然,就算是一千五百石米,这对于南山国这种产粮极少的国家来说,也还是比较大的恩惠了。
南山国这么瞎折腾,巴志、怀机当然不会错过在一旁围观这场好戏的机会了。本来此时的巴志也一直在考虑,是先北上灭北山国呢,还是南下兼并南山国呢?
谁先谁后,先吃哪个,这是一个问题。
日期:2012-11-07 09:47:19
第十八章 东海上演的三国演义(2)——攀安知给了巴志灭他的机会
思绍、巴志父子用去了快十年的时间稳定了中山国局势,积累了无数财富,实力已远在昔日察度王朝之上了。
外交上与明朝、朝鲜、日本、暹罗等国一直保持积极互惠互利的多方面往来态势,琉球境内则和攀安知、汪应祖、他鲁每等人至少面子上还过得去,绝不率先招惹是非。
但是如果说思绍或巴志被表面的太平景象、安逸的生涛给消磨了当初的斗志,那就笑话了。要知道巴志是15世纪琉球国内最大的野心家,他能从小小的佐敷按司用了仅仅数年时间就一跃成为本土最为强势的霸主,绝非侥幸。
巴志的雄心从来没有忘却,他的志向是异常坚定的,那就是有朝一日灭掉南山、北山二国,一统琉球,恢复太平盛世,创建完全属于自己家族的王朝。
思绍为人纯厚,不说也罢了,但巴志能够在吞掉整个中山国后,还能够老老实实的呆在首里城始终按兵不动,这就是一种政治上的成熟了,就是说巴志变得比以前更为可怕了。
巴志在找时机,他知道凭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一口吞掉北山和南山二国,搞不好还会哽住。而攀安知、汪应祖这二位竞争对手也无时不刻的积极备战,谁都心怀不可直白于别人的野心。
还好,汪应祖终于死在了他大哥达勃期的屠刀下,巴志认为,这是汪应祖纵容达勃期、忽视达勃期蓄谋造反的一种必然结果。
他鲁每刚刚即位,政治经验还远不及其父汪应祖,南山国似乎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按理说北山虽穷,但攀安知作战非常厉害,麾下猛士如云,大将平原更是勇冠三军,所以北山国是一个难以啃动的硬骨头,南山国则刚刚经历了一场血腥的军事政变,导致骨肉相残、实力受损,纯以军事上的难易而论,中山王府的兵锋应当是先南后北。
但睿智的怀机反对先打南山国,他看透了明朝赏赐他鲁每冠服、一万五千锭钞中皇帝朱棣的心思,一句话,领导朱棣是要保他鲁每的,他不久前刚封他鲁每为国王,中山就举兵把他给灭了,打狗还要看主人呢,恐怕朱棣那边不好交代呀。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巴志放胆非要先摆平了他鲁每,却未必就一帆风顺。汪应祖虽死,但各路按司是对汪应祖很感恩戴德的,这一点从达勃期造反成功却又被众人迅速消灭是可以看出来的。
也就是说汪应祖的恩德泽及了儿子他鲁每,此时若出兵,不但会引起众人的反感,被骂成缺德玩意,就是南山国上下也可能同仇敌忾,共抗外侮,战争一旦打成了持久战,对谁都没有好处。
不仅如此,南山国虽小,但汪英紫老先生活着时,就把城池修得坚固非常,财力较为富裕,粮草储蓄丰厚,此等情况是不利于中山出兵南下的。就在巴志与怀机暗中谋划对策时,中山国的危险信号却突然闪亮起来。
原来就在他鲁每遣使赶赴南京城,向朱棣请封时,北山的攀安知竟然也硬是拼凑了一条遣明船来到了中国。
攀安知快八百年没派人来中国了,朱棣都快忘记琉球王国还有这么一位主了,当然来者都是客,明朝依例赏赐了北山不少财物。但不知是什么人放出风声,说中山王府思绍、巴志那爷俩就是假冒伪劣产品,根本就不是武宁的儿子、孙子,他们在蒙蔽当今皇上呀。
锦衣卫系统迅速把捕风捉影的谣传报告给了皇帝,朱棣反应自然是惊讶,但当时他正在为北方的蒙古人屡次侵犯边境而感到恼火,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查清此事。
正巧有一位中山正使名叫直佳鲁不知道是不是吃了激素,在福建省境内,居然敢狂悖的作起乱来,杀了官兵,还殴打了地方官员,抢了海船及不少财物。
反了反了,这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朱棣大怒,命令立即把犯事的直佳鲁等人捉拿归案。其实也不用朱棣发话,这毕竟是中国地盘上,哪容得下小小的属国使臣闹事杀人,地方官兵被迅速调动起来,把直佳鲁这批中山所有使团成员悉数拦截拿下。
朱棣本就是一位疑心挺重的帝王,刚刚怀疑上思绍、巴志的真实身份,好嘛,你们的手下竟敢杀我的人?真是胆大包天,老子非得给你们点眼色瞧瞧。
大笔一挥,直佳鲁,杀!
其余六十七人,朱棣还想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叉,但猛然想到不管参与没参与,若是什么人都给杀了,会不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呢?朱棣毕竟当了十三年的皇帝,政治手腕已变得炉火纯青,想了想就放过了那六十七人,下令只斩主犯直佳鲁。其他人等本当论罪处死,但念及思绍对大明忠诚没有二心,给他一个面子,这六十七人就全交打发回琉球,令思绍自行处理。并警告说,以后来朝贡的官员一定要像个样子,不然的话有你们好瞧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