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谁的唯一》
第43节

作者: 惊为天下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她白我一眼,我视而不见。之后,我慢慢道来:“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此诗乃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里所谓的八珍。”我故意卖弄。

  郑雅凝闻听之后灵眸明动,云之源则互相看看,不知所云。
  然后我解释说:“八珍者即为‘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提法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应该说中国历代“八珍”的内容各不相同,有周、元、明、清、民国和现代八珍等不同说法,且不论哪个时代的说法,八珍古而有之。”
  郑雅凝笑着夸赞说:“哈哈,不愧是罗帏,来,吃菜吃菜。”说完,给我夹了一块茄子,我点头应谢。
  该云之源了,他低头冥想,久久未有下文,索性说:“我不吃了。”看来他是甘认自败。剩下的就是我跟郑雅凝了。她浅浅一语,说道:“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郑板桥的《扬州散记》。”
  这扬州八怪的郑先生,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由此可见一般。

  云之源不顾我们的规矩,仍旧是吃。我们也不管了,规矩是死的,你人是活的。
  我听了郑雅凝说的之后,调侃她说:“想不到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居然受郑小姐的倾心青睐,如若不是郑先生已作古,说不定还能传下一段千古佳话呢。”我忽然想到,郑雅凝跟郑板桥都姓郑,莫非因此?
  她并不生气,而是让我来说。我看见碗里的饭,草草地扒了几口,放下碗,咕哝着说:“嘿嘿,我吃饱了。”
  “不行,我再给你装一碗。”说完要抢我的碗。
  我一侧身,撤到另一边,说:“饱也。”独留她坐在那里慢慢地吃。

  尽管郑雅凝说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大家吟诗时也就忘了这些规则,待吃饱了以后才想起来,我们都没有遵守规则,洗碗的时候,我问云之源:“这些天没怎么见到你,去哪儿了?”
  他说:“忙着做简历呢,这周末市区的展览中心有场招聘会,我得去投投简历。”
  “有用吗?”我问。
  “那也要去看看呀!”郑雅凝说的也是。
  “罗帏,你要是没事的话,陪我一起去吧。”

  反正我周末也没事,就答应了他。我想拉着郑雅凝一起去,可是她说她还有事,不能去了。我有点淡淡的遗憾。
  本来周末可以睡个好觉,却被云之源的电话吵醒了,我看看手机,已经八点多了,他催促我起床与他一起去招聘会现场,我已经答应他了,不好意思不去。我穿了衣服,洗漱完毕,便去了他那里。
  十来分钟的车程便到了展览中心,只见各个招聘单位的横幅挂满整个展览中心内,这里的人很多,比想象的还要多,简直是人山人海,这里的人,不论男女都装扮的很成熟,手里拿着不止一份简历。云之源也准备了不少,他一个点一个点的逛着,仿佛买菜。但简历却迟迟未投。
  大体知道有哪些单位需要新人之后,云之源过来给我说:“罗帏,给你几份简历,你也帮帮我投一下,如果有提问的你就照你的回答,应聘不上也没事。”
  我满口答应下来,便拿着他的简历边走边看。在一个教师招聘的点上,我停下来,仔细听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所高中在招语文教师,云之源整好是文学院的,我便在边上排队。前面好几个人递过去简历,负责招聘的那些人草草看了之后便说:“回去之后等我们的通知。”

  在我前面排队的是一个女生,她的手里拿了也不止一份简历,我个子比她高些,刚好看见她手里的简历。我看了以后才知道,云之源的实力远远不够。
  人家各式各样的证有一大堆,诸如: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心理咨询师证书,此外还有社团优秀干部、班级优秀干部、先进学生代表、各等奖学金,作文大赛二等奖等一系列荣誉证书,而云之源这一栏除了获得一级B证书之外基本属于空白,我想抽身离去,可是我又觉得这样做对不起云之源,不管怎么样,好歹也帮他试试。倘若递了简历不能成功应聘,不递简历断然不会有任何希望应聘上,这样想着,不觉已经到前面的女生了。

  她把简历递过去之后,招聘的老师看了一下,便说:“这个还行,带过家教吗?”
  日期:2011-6-23 19:24:00
  一般来说,想做教师的学生,要有带家教的经历,这是做老师的雏形,条件和要求比较宽松。如果一个老师在宽松的条件下带不好课教不好一个学生,可想而知,在课堂这么紧张而又严肃的气氛下面对莘莘学子众目睽睽下,焉能带的好学生?
  那个女生回答:“带过。”但是没说带过多长时间。
  那老师又问:“平时有什么爱好,简单地说一下。”

  女生侃侃道来:“我的爱好很多,最主要的爱好还是读书。”
  “你都读过哪些书?”
  女生不假思索,悠悠说道:“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话本、清小说,我都读过。”
  “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有没有读过?”老师又问。
  那女生嗯了一声,说:“看过,尤其是那里的故事,我非常喜欢。”
  “既然你读过二十四史,你知道徐州哪个朝代的文化最显著?”老师问她。

  女生回答:“徐州的汉文化最显著,因为汉代高祖是沛县人,西楚的项羽曾以徐州为国都,徐州故名彭城,所以这里的汉文化比较发达。”
  那老师略微点点头,又问:“你刚才说读过唐诗,唐代诗人你最喜欢哪个?”
  女生脱口而出:“我喜欢边塞的诗人,比如王昌龄、王之涣等一些著名的诗人。”
  “你那背一首诗歌来听听。”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女生饶有兴趣的背出,回答的还可以。

  老师又问:“你知道唐朝有名的‘七绝圣手’是哪一位诗人?”
  女生敦刻一下,回答道:“应该是李白吧。”从她敦刻的那一时间,我断定显然她不晓得。
  老师接着问:“唐朝诗人中,官职做到最大的是哪一位诗人?”
  “苏轼。”女生坚定地回答。
  我在后面听了差点笑了出来,但因为这场面庄重,还要为云之源竞聘,故而忍住了,没笑。可我的这一举动被招聘席上的另一位老师捕获,他看着我说:“后面的那一位男生,你有什么高见?”
  我呵呵一笑,说道:“高见倒没有,只不过有点低见,刚才这位小姐背出王昌龄的《从军行》,这首诗也是王氏的七绝代表作,据《旧唐书•文苑下》记载:王昌龄者,进士登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安史之乱起,他返乡经亳县,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的七言诗成就很高。”

  我顿了一下,说:“王昌龄的诗文绪微而思清,他早年到过边塞,所以写下不少带有乐府性质的边塞诗歌,与高适和岑参大有不同,除此以外,王昌龄的送别诗也写得不错,从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便可见一斑,但《旧唐书•文苑下》记载:王昌龄‘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可见他人品不见得太好,‘一片冰心在玉壶’大概就是王昌龄对自己的一种辩白;但是,一个人的人品不好也不能阻挡这个人才能的发挥,王昌龄便是这样的人。尽管他人品不好,可才思却很高妙,尤其是七绝成就,否则,后代人也不会称其为‘七绝圣手’。”

  洋洋洒洒地说了之后,兜了一大圈子把那老师问那女生的问题回答了。那老师看我一眼,然后欣然地笑笑。我本想就此打住,可那老师却问:“没有了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